本报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在监管不断加码私募出清风险之下,又有私募机构暴雷。
6月28日,一则“上海某50亿元规模以上私募被调查,涉嫌配资黑吃黑”的消息在业内流传。而近期部分私募FOF管理人配资问题正在被调查,牵扯较多机构。
“有关部门已经在调查私募配资相关问题,牵扯多家管理人,具体机构名称不便透露,目前尚未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可能后续检方会有相关消息发布。二级市场私募机构配资现象并不鲜见,但是以FOF形式出现的并不多,投资者尤其要注意其中的风险。”上海一家二级市场私募机构负责人耿博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监管深入对私募证券基金开展专项核查整改,对部分私募开展现场检查等举措,此前暗藏较大风险且极具隐蔽性的行业配资、通道业务盛行等“灰色操作”将加速出清。
沉在水下的FOF配置
5月在上海发生的一家知名私募瑞达丰因配资“跑路”没多久,现在又发生了更大规模的机构借FOF通道配资跑路。
“现在有些私募配资以高收益来吸引投资人,承诺高回报,几乎可以肯定是骗局,这家基金在募集资金的时候,给予销售人员大幅佣金回报,据说佣金就高达3%以上。要知道,很多公募一年的管理费加各种费,也收不到3%。但是现在这家尚未公布名称的私募以FOF配资跑路可能性质更恶劣,手段更隐秘。”上海一家量化机构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
他表示,私募FOF管理人配资明面上很难识别。举例来说,一家私募FOF管理人会对特定投资人发行私募产品A,将A投向另一只私募产品B。需要配资的个人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可以将自己的钱也投入B产品中,而后与B产品所在私募签订通道协议,由需要配资的投资者全权操作B产品,并通过签订“抽屉协议”承诺付给A产品资金使用利息以及B产品通道费。如此一来,部分投资人便可以借助私募产品获得极高的杠杆比例。
“而‘黑吃黑’就是指B产品的私募将钱据为己有,卷款跑路。配资的模式较为多样,部分资金充裕的人还会设立伪FOF,与资金需求方签订协议约定配资比例。比如,资金需求方有1000万元,需要配资9000万元,便可以将自己的1000万元通过隐蔽的方式转给金主,并设立由自己管理的私募基金,金主再以FOF的形式投资1亿元到私募基金,从而实现配资,资金成本支付的方式则可以是投资顾问费等。”该负责人称。
但是缘何会出现私募机构之间因配资而“黑吃黑”?
对此,也有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主要近年来股票策略私募业绩承压,固定收益策略产品收益率也不可避免下行,因此部分FOF私募管理人会为了较高利息收益帮助他人配资。另外,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来说,两融加杠杆的杠杆比例有限,利用私募可以加10倍杠杆,非常具有吸引力;对于提供产品B的私募来说,既能躺赚通道费,还可以实现规模扩张。
在私募行业比较出名的“黑吃黑”事件便是2021年发生的叶飞点名多家上市公司,爆料基金被“黑吃黑”成“接盘侠”。
叶飞是谁?2015年,倚天投资旗下“倚天雅莉3号基金”收益351%,超过了徐翔,叶飞成为全国阳光私募基金半年度冠军。该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在0—5亿元,也是一家小规模私募。
2021年5月9日,叶飞自曝,“庄家割韭菜这事,竟然割到本尊头上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中源家居(603709.SH)的大股东希望出售手中股票,在市值高位套一波现。但股价不是你说涨就能涨的,但是“市值管理”可以。中源家居的大股东找到了擅长做“市值管理”的叶飞。叶飞作为中间人,就联系了一家公募基金,一家券商资管。他们主要负责提前入场,直接锁仓,控制卖盘,协助操盘手拉升股价。
中源家居的操盘则由蒲菲迪负责,帮助大股东在高位套现。一切计划看似很完美,但让叶飞万万没想到的是,中源家居大股东竟然玩起了黑吃黑,把手里的筹码套现后,就装死了。叶飞忙前忙后,就拿了10%的预付款。更惨的是,公募基金和券商资管全都被埋,损失大概几百万元。
行业出清在加速
在私募基金门槛不断提高背景下,配资行为的生存空间正在快速压缩,尤其是此次调查后,相关操作会加速出清。
“强监管加上投资者本身的风险意识在提高,叠加资本市场的赚钱效应很难,所以对于私募机构来说,配资行为背后暴雷的概率极大,而这家私募配置可能也并不是发生在当下,而是以前成立的产品被卷款跑路了。”前述人士称。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近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信息公示页面新增特别提示:“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等,私募基金管理人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不得包含‘财富管理’等字样或者内容,同时应当体现受托管理私募基金特点。请关注相关机构整改情况。”
“中基协向部分私募管理人发布了《关于开展未托管私募证券基金专项核查整改的通知》,针对目前未托管的私募证券基金开展专项核查整改。中基协要求,自通知发布之日起3个月内,未托管私募证券基金应当聘请托管人,提交2023年度由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与此同时,相关基金整改完成前不得新增投资者、不得新增募集规模、不得展期,基金合同到期后予以清算。”耿博透露。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多家通道业务占比较大的小私募面临生存危机,此前凭借雪球结构产品跻身头部梯队的多家中大型私募,规模也显著压缩。
“未来没有扎实的投研能力,私募很难活下去了。在监管指引下,凭借通道业务虚胖的私募会逐渐被遗忘甚至淘汰。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不断提升投研能力才是私募活得久、活得好的重要基础。未来私募需要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在投研层面,聚焦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领域,如科技创新、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集中资源,深耕细作,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在资源整合层面,加强与外部资源的合作力度,如与大型机构、科研院所等建立合作关系,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技术支持;在公司治理方面,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品牌影响力,保持团队稳定性和进化能力。”上海仟富来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许佳莹对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