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07/20240717102115kcBNv1n7Wf.jpg

赛生药业二次私有化背后:减少维持上市地位所需资源,主营产品陷入价格竞争

郭怡琳 2024-7-17 11:07:56

本报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又有一家港股创新药企选择退市。

近日,赛生药业宣布完成私有化交易流程,正式从香港联合交易所退市。据悉,本次交易的估值约为118亿港元(约合110亿元人民币),系过去十年香港资本市场医疗领域已完成的最大私有化交易,同时是过去三年大中华区最大的由私募基金牵头完成的医疗并购交易。

对此,赛生药业公告称,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公司良好的基本面未能充分反映在股票估值上,股票交易的活跃性和流动性也受到限制,本次交易旨在通过私有化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灵活性,推动未来的长远发展。赛生药业董事长李振福表示,“我们期待通过本次私有化交易,实现公司的长期价值潜力。”

这是赛生药业再次私有化。

据悉,1990年,赛生药业的前身SciClone US在美国加州成立,两年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7年6月7日,德福资本/GL等机构首次发起收购,并完成纳斯达克私有化退市。彼时,公开资料显示此次私有化原因是2013年新的中国管理团队加入公司。

针对此次私有化原因,《华夏时报》记者致函赛生药业方面,试图了解更多未披露信息。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回复。而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私有化原因正如公司所宣称,目前港股市场的普遍估值较低、缺乏更好的流动性,对于公司既不能提供低成本融资,也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股票交易。对一家相继告别美股和港股的企业而言,不排除此后在A股上市的可能。”

Wind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已有24家港股上市公司退市,其中8家为私有化退市。年内,包括赛生药业、中国中药、复宏汉霖在内的多家港股医药上市公司宣布私有化。

二次私有化

公开资料显示,赛生药业的前身是SciClone US公司(1990年成立),专注于药品收购及开发业务,其药品研发侧重于特药领域,管线覆盖肿瘤等多个二级学科。1992年,SciClone US在纳斯达克首次上市,2013年新的中国管理团队加入,德福资本/GL牵头发起私有化。

回溯其首次私有化历程,由德福资本/GL、中银投资、鼎晖投资、上达资本、Boying Investment组成的买方财团Silver Biotech与SciClone US签订合并协议,以每股11.18美元的现金对价,收购SciClone US所有发行在外的普通股。

直至2017年6月7日,在接受中国财团约6亿美元的私有化收购邀约后,SciClone US退出纳斯达克市场。对于该次私有化,赛生药业方面称进行私有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使SciClone US的股东能够获得大量现金价值及高于SciClone US当时交易价格的溢价。此后,赛生药业进一步推动一系列重组措施,于2021年3月3日在中国香港上市,当时募集资金总额约为21.80亿港元。

目前赛生药业官网显示,主营业务包括自有特色药胸腺法新的原研产品;授权引入候选新药产品(肿瘤与抗感染领域);销售合作推广分销服务(辉瑞及百特成熟产品)。一位不愿具名的感染药企市场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赛生药业手握12款已上市原研药,7款在研药品,其肿瘤及感染领域市场话语权重高。以主营产品注射用胸腺法新为例,该药是肝病感染领域一线用药的绝对霸主,并持续为赛生药业稳定贡献不低于的八成营收。”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赛生药业的业绩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年报显示,赛生药业近五年收入、利润持续增长。2019年至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收入17.08亿元、19.19亿元、25.18亿元、27.50亿元和31.56亿元,纯利分别为6.15亿元、7.54亿元、9.23亿元、8.55亿元和11.22亿元。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业绩稳定增长,而在港股市场,赛生药业市盈率仅有8倍,投资价值被低估。

在沈萌看来,“目前港股市场很多股票的交易活跃度都比较低,对于业绩较好的上市公司,如果因外力导致估值及流动性不及预期,则可能会主动选择私有化,以减少维持上市地位所需的资源。”

对于此次私有化,赛生药业于今年的3月正式官宣。该私有化交易在6月19日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中获得了超过99%的赞成票数。根据当时的公告,赛生药业控股股东德福资本于2024年3月28日作为要约人发出私有化要约,退市注销价为18.8港元,与2021年3月3日上市的发行价相同,较联合公告前最后交易日收盘价(16.04港元)溢价17.21%。

仿制药竞争

赛生药业年报显示,其核心产品注射用胸腺法新带给赛生药业的营收丰厚。赛生医药IPO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营收分别为12.13亿元、14.08亿元、17.08亿元及15.8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960万元、5.35亿元、6.14亿元及6.89亿元。其中,该药销售额分别为11.12亿元、13.68亿元、13.49亿元及13.26亿元,分别约占总收入的91.7%、83.0%、79.0%及83.7%。2023年,赛生药业全年收入31.56亿元,同比增长14.8%,该药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3%至26.31亿元,贡献了全年营收的83.4%。

注射用胸腺法新作为赛生药业的“摇钱树”,主要营收来自中国市场。在美股退市前的2016年年报中,赛生药业披露该药95%的销售额来自中国,2014-2016三年里,中国市场贡献了公司净利润的97%、96%和95%。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来自中国的销售额占该药总销售额的比例分别为93.5%、91.2%、92.9%及93.8%。

但随着集采全面铺开,对赛生药业而言,仿制药竞争是未来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且原研药在价格上不占优势。2015年日达仙(注射用胸腺法新)专利到期后,国内仿制药企纷纷涌入,目前已有双成药业、圣诺生物、翰宇药业、赛隆药业等十多家公司获得注射用胸腺法新批准文号。

与此同时,胸腺法新自2017年以来相继在多省地方医保目录中受限,大部分使用胸腺法新的患者都需自费。原研药胸腺法新(1.6mg/支)零售价约为550-650元,国产胸腺法新仿制药(1.6mg/支)售价约为100-200元。正因为仿制药的价格优势,2021年该药未能中标第五批国家集采。

业内不断有声音质疑,赛生药业依靠注射用胸腺法新盆满钵满的日子,能否就此持续下去还是未知数。有分析认为,竞争之下,未来日达仙可能面临降价风险,而私有化可以为公司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来调整其产品和市场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除注射用胸腺法新,赛生药业持续积极推动其他产品进展。据赛生药业2023年财报披露,公司在研管线包括10种在研候选药物组成的产品组合。其中6种在海外处于三期或后期阶段并将在中国采取快速上市策略,另外4种在海外或中国处于临床前至二期临床试验的早期阶段。此外,赛生药业从美纳里尼处引进的艾拉司群于2023年1月获得FDA批准,是全球首个且唯一上市的口服SERD类产品,赛生拥有其中国开发和商业化权益,预计于2025年开始全面商业化。

见习编辑:邓舟羽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