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嘉定路边,无人驾驶测试车辆时常可见
本报记者 赵奕 上海摄影报道
7月16日消息,上海面向普通市民的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实地测试,最快将在未来一周内启动,测试期间全程免费。据悉,本次测试在上海临港约有68平方公里测试区域。与此前武汉全车无人的模式不同,上海的测试将会在车内安排一位安全员,以应对突发状况。
事实上,在此之前,上海已在嘉定等地开展了相关测试。7月17日,《华夏时报》记者前往了嘉定区的指定区域,无人驾驶测试车辆时常穿梭于路上。在等待车辆的过程中,记者遇到了刚刚乘坐小马智行无人驾驶车辆下车的乘客王女士。
王女士向记者表示:“因为车里有安全员,所以还是很放心的,除了车速更平缓,和一般的网约车区别不大。”王女士还表示,因为就生活在嘉定,所以已经多次乘坐过无人驾驶出租车,但有的时候等待时间较长,如果是特别着急的情况,还是得选择出租车或者网约车。
上海将启动无人驾驶汽车公测
记者在指定地点首次在萝卜快跑平台下单后,超过30分钟没有车辆应答。随后记者切换了小马智行平台,司机接单后,平台显示,司机需要15分钟到达起点。
车内电脑上可清晰地看到附近车辆和行人的情况
上车后,记者在车载平台电脑上输入手机后四位号码,系好安全带、点击出发后,车辆便启动前往设定好的目的地。在该电脑上,乘客可以查看行驶相关的情况,包括路线、路况、行驶时间等,还可以进行调节空调、播放音乐等操作。记者注意到,电脑上可以实时显示周围车辆及行人的情况。
车辆行驶过程中,安全员并不控制车辆
记者了解到,无人驾驶汽车的副驾驶位置不可以坐人,且必须在指定位置上下车,不能像出租车一样指定任意位置上下车。从乘坐体验来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总体较为平稳,会主动礼让行人,即使是转弯、避让等动作也不会出现急刹车的情况。但车速相对较慢,与一般网约车相比,叫车等待时间较长。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安全员是不被允许与乘客聊天的,”记者从一位安全员处了解到,“我们主要是负责车辆的安全,如果遇到特殊的情况,我们需要控制车辆,自己入职不到一年的时间,介入驾驶的情况不超过5次。”
在刚刚结束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正式发放了被称为“完全无人载人车牌照”的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包括赛可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百度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裹动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小马易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内的4家企业获得了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
根据许可证显示,有效期为2024年7月4日至2025年1月4日。据悉,有效期内,在完成至少单个车辆5000公里的示范应用,并验证车辆运营系统及载人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后,相关部门会对这些企业和车辆进行最终评估。
距离许可的下发已经过去了约半个月的时间,据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微信公号消息,各家智驾企业正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与微调,预计最快在未来一周内,在浦东部分路段,将启动面向普通市民的无驾驶人智能网约车实地测试,测试期间全程免费。据测试企业方面介绍,首批预计将有5辆车投入公开测试,后续还会有新车陆续跟进,车型也会有所增加,具体以实际测试后的表现机动调节运能。
“免费公测可以让更多上海市民亲身体验无人驾驶技术,这有助于提高公众对自动驾驶汽车的信任和接受程度,减少技术恐惧感。”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科技伦理工作组成员、工信部领军人才计划专家顾问高泽龙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测期间收集的实际道路数据对算法优化至关重要,可以用于改进车辆的决策逻辑、路径规划以及应对复杂路况的能力。同时,公测将为政府提供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的依据,以确保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和合规。
“随着技术迭代和测试的深入,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将不断提高。”在高泽龙看来,未来,除了出租车服务,无人驾驶技术还将应用于物流配送、公共交通、个人出行等多个领域,形成多样化的商业模式。无人驾驶汽车将成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与智能交通系统、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打造“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
近期,多个城市在无人驾驶方面加速落地。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约20个省市发布了自动驾驶相关政策法规,测试应用项目频繁落地,已累计开放测试道路2万多公里、总测试里程超7000万公里。
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正式对外公布,我国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沈阳等20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测》数据显示,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计为7295亿元,到2030年有望达2582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8%,产业发展将积极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势必将依赖于技术创新、政策法规的支持以及公众的接受度。”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自动驾驶汽车将逐渐从测试阶段过渡到商业应用。同时,随着更多试点项目的成功和安全记录的积累,公众对无人驾驶的接受度预计将逐步提高。
作为国内首个出台自动驾驶测试政策的城市,上海已开展对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落地的一系列尝试推进。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6月,工信部批准建设的国内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在上海国际汽车城正式运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验证和智慧交通示范。2020年,嘉定区启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的全域开放,随后,滴滴、小马智行、百度智行、AutoX等企业相继拿下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并在嘉定开展测试及示范应用。
2021年,上海首个示范应用的自动驾驶公交——临港环湖一路正式开通运营。据悉,临港环湖一路智能网联及自动驾驶公交载人示范应用线路全长8.5公里。该车辆具备红绿灯信息交互和响应,语音提示自动驾驶动作和状态、自动靠边停站和自动开关门等功能,可实现L3级别的自动驾驶运营。
2024年1月,上海市印发《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及,在自动驾驶方面,要扩大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覆盖范围,逐步实现快速路开放。今年3月,上海浦东新区开放第二批自动驾驶测试道路,涉及范围为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域及浦东申江路、沪南公路、两港公路等“南北科创走廊通道”道路开放为自动驾驶测试道路。至此,上海累计开放测试道路达1003条,总里程突破2000公里。
“上海已开展的对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落地的一系列尝试和推进,体现了城市对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高度重视。”康德智库专家、上海大沧海新闵律师事务所律师任明飞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些尝试不仅有助于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同时,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其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的落地应用也将为其他城市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此外,上海还通过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投入到这一领域中来。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上海已开展的对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落地的一系列尝试和推进,体现了上海市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智能化发展方面的决心和行动。这些尝试和推进表明了上海市对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高度重视,以及其在推动这一产业发展的积极态度。此外,这些尝试和推进还表明了上海市在加强自主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