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07/20240726114147lKmHFJmxUR.jpg

冲刺科创板未果,不到三年亏损11.72亿元,太美医疗转投港股

郭怡琳 2024-7-26 14:43:00

本报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实习生 张钰涵 北京报道

在港交所“18C”新政推动下,未盈利企业迎来上市新机遇。7月17日,递表5个月的浙江太美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美医疗”)在港交所上市备案成功,预计发行股份不超过1.35亿股。

此前,太美医疗曾因不符合发行上市的相关规定被上交所否决,从而折戟科创板IPO。回溯上交所的三轮问询经过,主要针对太美医疗是否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业务应用的核心技术先进性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以及太美医疗在持续大额亏损的同时,未来销售增长如何具备可持续性。

招股书显示,太美医疗连续多年处于亏损状态。在报告期内,2021年至2023年前9月期间净亏损达11.72亿元。为探究太美医疗应对业绩持续亏损的举措,以及产品核心技术科技性被质疑的原因,7月18日《华夏时报》发送采访函至太美医疗并致电,接电人员称会联系同事处理,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回复。

对此,知名产业观察家洪仕宾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太美医疗的连续亏损凸显了公司运营中的严峻挑战,可能需要对业务模式和市场定位进行重新审视。”

不到三年亏损近11.72亿元

近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太美医疗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的备案通知书。

根据通知,太美医疗计划发行不超过134,500,0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计划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同时,公司37名股东拟将合计174,813,533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

据悉,太美医疗自2013年6月在浙江省嘉兴市成立以来,主要聚焦于医疗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业务领域。其业务范围涵盖了临床试验管理、药物警戒、医学事务、市场准入以及销售合规等多个方面。并吸引了包括云锋基金、软银、高瓴、腾讯等在内的重量级投资机构进行了8轮融资。

图片2.png

当年科创板上会稿,太美医疗在财务表现上呈现亏损状态。从太美医疗的招股书、财报及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2021年至2023年前9月期间,太美医疗累计净亏损11.72亿元。这期间,太美医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66亿元、5.49亿元和4.10亿元,而净亏损则分别为4.80亿元、4.23亿元和2.69亿元。此外,太美医疗在同一时期内的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也持续为负。

招股书显示,太美医疗近年来持续面临巨额亏损,主要原因在于高额的研发费用、股份支付费用以及人工成本。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太美医疗的管理费用占据了总营收的显著比例,均超过130%。即便在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公司的管理费用率依然高达35%,而这一数字远超过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值13%。

知名财税审专家、资深注册会计师刘志耕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据太美医疗招股说明书 (上会稿)披露,在三年一期报告期(2019年至2022年1—6月)内,太美医疗的管理费用分别为3.39亿元、4.20亿元、2.94亿元及 1.8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174.99%、133.69%、63.04%及74.94%,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29.69%、31.37%、34.21%及 44.56%。公司管理费用主要由股份支付费用、职工薪酬、中介机构费、折旧摊销等项目构成。

刘志耕表示,从这四方面的费用来看,其中的股份支付费用、职工薪酬和中介机构费涉及到现金流出和增加个人利益,所以,这一方面虽说明该公司比较重视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员工权益的保障,但另一方面也提醒该公司管理层,需要充分关注这部分费用发生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以确保这些费用支出的合理和真实。

图片8.png

此外,太美医疗的销售费用也居高不下,其销售费用率常年保持在30%以上,这一比例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值。据悉,太美医疗销售费用主要源于SaaS产品的订阅制收费模式。对此,其招股书中解释称,“相较于传统软件项目制的一次性付款,SaaS产品要求公司在早期投入更多的营销成本来吸引和拓展客户,从而导致市场拓展需求的增加,及销售费用居高不下。”

根据太美医疗在回复科创板首轮问询函时披露的信息,公司的客户流失率近年来持续上升。截至2023年9月底,太美医疗的客户总数和SaaS产品客户数均出现了下滑趋势。具体而言,SaaS产品的客户流失率从2019年的12.77%上升至2021年的15.91%。同时,年费制收费客户的流失率也飙升至10.73%。

事实上,太美医疗不仅在市场拓展和客户维护方面不甚理想,公司毛利率也出现了下滑。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5.59%、39.62%、35.63%、33.31%,2022年上半年的毛利率水平较2019年大幅下滑。

圆梦港股IPO并非易事

在财经评论员张雪峰看来,科创板作为新兴市场的典范,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科技创新属性设定了较高标准,而太美医疗在这两方面似乎尚未达标。相比之下,港股市场以其相对宽松的上市条件和更看重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特点,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持续亏损企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太美医疗选择转战港股市场,凸显出其对资本的迫切需求,亟需通过二级市场加快融资进程。

就在太美医疗折戟科创板的2023年3月,港交所特别为特专科技公司增设了新的上市条款,业内统称为“18C”新政,旨在吸引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新兴企业上市。在这一背景下,太美医疗决定转向港股市场进行IPO尝试。

图片7.png

针对太美医疗冲刺港股IPO的情况,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非盈利企业而言,在港股上市是把双刃剑。港交所的“18C”新政展现出资本市场对于创新型企业潜力和成长性的认可。然而,企业在赴港IPO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以确保自身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性。

据悉,“18C”新政包括降低市值要求,对于未商业化且收益在1.5亿港元至2.5亿港元之间的公司,其研发开支需占总营运开支的至少30%。太美医疗在新版招股书中披露,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占比分别为43.27%、34.73%、39.18%、40.35%,均超过了“18C”新政规定的下限。

以2022年上半年为例,太美医疗的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及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的管理费用占比分别达到31.58%、40.35%、44.56%,均高于竞品公司医渡科技、泰格医药的水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显示,太美医疗研发开支的比重峰值出现在2019年度,为43.27%,而同年其管理开支占比为174.99%,研发开支不及管理开支零头。

对此,刘志耕表示,“分析太美医疗招股书的公开信息发现,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占比较高,体现出企业较为看重研发板块。但即便如此,其研发费用占比并未高过管理费用占比。这种情况在高新技术领域企业中较为常见,一方面可能是企业为了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可能是企业在研发费问题上弄虚作假,存在虚增研发费的可能。”

刘志耕进一步分析认为,尽管存在上述疑问,但太美医疗的研发开支仍然符合港交所“18C”新政的要求,这是其得以快速转战港交所的前提。而财务支持比重疑云或许是太美医疗被上交所否决,导致科创版IPO折戟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太美医疗在核心技术突破和市场竞争力提升方面仍面临漫长而艰巨的道路。

见习编辑:邓舟羽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