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07/20240731093556EJbDjDRHP7.jpg

乘势而上,下半年宏观调控七个重点

李超 2024-7-31 12:17:03

李超/文

据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上半年经济工作扎实推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同时,会议强调,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我们认为,下半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很重,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望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财政政策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

7月政治局会议延续4月政治局会议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基调,同时再次提出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往前看,今年专项债发行节奏偏慢,截至7月30日,今年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额1.77万亿,占年初两会制定的全年发行计划3.90万亿的46%,而过去五年前7个月专项债的发行进度接近66%,过去五年前9个月专项债的发行进度接近87%。我们认为,本次政治局会议将为下半年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提供指引。

此外,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有望增加地方财政到位资金,减轻地方财政的收支压力,增加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灵活性(1-6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5599亿元,同比下降17.6%,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4727亿元,同比下降18.2%)。同时在前期专项债项目审查结束后专项债发行或将提速,预计审查后地方专项债项目质量有望优化,更有利于吸引民营资本并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有望驱动地方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二、货币政策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会议提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后续货币政策仍将重点关注实体融资成本,尤其是实际利率的下行。7月降息将推动这个过程,我们预计后续仍有降准操作,三季度降准概率较大,一方面是匹配资金缺口、稳定资金面:8月起MLF到期量增多,且若操作后移至每月25日,则月中流动性压力加大;银行同业存单备案额度内的发行空间目前已受限;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变化等都会扰动资金面。另一方面,降准为银行降低资金成本有利于继续向实体传导。此外,美联储9月大概率降息,此后我国存在继续降低政策利率的可能性。

“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也包括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70318亿元,较一季度末减少5083亿元,主要受PSL减量的影响,其他项目多数稳中略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设工具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在Q2增加了121亿元。

三、内需重点扩消费

会议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在具体举措上,强调从收入端和消费端双重发力。

其一,收入端,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2024年Q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4.5%,较Q1的6.2%下行1.7个百分点,当前收入端修复存在一定压力,对消费修复形成一定制约。中低收入群体作为社会消费的中坚力量,其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收入增加将直接带动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建议关注居民增收相关政策的出台。

其二,消费端,明确“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此前提到的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除了改善收入外,还需要改善消费条件和创新消费场景,如本次会议提到的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消费领域,这些措施不仅能够丰富消费内容,还能为相关产业提供新的增长点,有望成为后续消费提质扩容的重点领域。

四、科技自立自强,发展瞪羚独角兽企业

我们认为,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要借助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是突破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助力,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关键在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二十届三中全会已对作出全面部署(具体改革措施详见前期报告《创造性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未来有望逐步落地。

会议指出,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我们认为,这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体现,或有望在研发经费、创新人才和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助力企业加快研发活动。“瞪羚企业”是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产业领域主要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人工智能等。独角兽企业是指成立10年以内、估值超过10亿美元、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的企业。据《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4年)》,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369家,我国独角兽企业数量超过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的四分之一,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领域数量领先。

五、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

外商投资是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1-5月,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1764家,同比增长17.4%,延续较快增长的态势;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仍处于历史高位,外商投资预期和信心总体稳定。我们认为,制造业领域开放限制清零将系统性增强“全生命周期”的准入政策,一视同仁支持内外资企业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政府采购和投资等,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引导更多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重要的是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优化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外资政策,拓展保税维修新业态和新模式。

重要的是,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包括成熟市场潜在的加征关税、制裁等贸易壁垒,均可能影响全球资本流动,尤其是影响各国制造业的全球产业布局。我们预计,未来政策端将在扩大准入、投资促进、强化服务、优化环境、对接国际高标准等方面持续发力,引导全球资本聚焦我国制造业核心优势,打造“投资中国”品牌,不断增强外资企业获得感,全面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基础设施。

六、支持收购保障房,完善落实化债方案

房地产方面,政治局会议整体延续三中全会的政策基调,未来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的内核将是“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继续维持 “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并以此作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核心之一。预计未来各地仍将推进“一手房收储”和“以旧换新”,在助力市场弹性恢复的同时兼顾保障房目标。对应本次政治局会议同样提出“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进一步做好保交房工作”。

存量债务化解方面,要完善和落实地方一揽子化债方案,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关注创新化债模式。预计未来中央财政尤其是特别国债等将更多向化债省份倾斜。

七、就业优先,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我国经济高质量转型时期就业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助于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就业市场“机遇”在于当前经济转型带动数字化人才需求。据中国政府网信息,我国数字化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供需缺口较大代表我国高质量转型方向对就业吸纳能力强。“风险”在于劳动者的转型并非一蹴而就,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导致传统吸纳就业岗位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使得我国青年就业压力大。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就业岗位需求较大,青年就业情况仍需关注。中央强调措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助于缓解经济转型过程中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保证我国经济转型期内劳动力结构平稳转换。

(作者为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刘锦平 主编: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