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开”第四届乡村儿童美育成果展现场(下同)
本报记者 石文君 北京报道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培养乡村学生的审美感知,助力其掌握基础艺术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意识,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其他学科全面发展等。然而,部分乡村地区的小学仍然面临着美育设施和师资短缺等困境,美育课程和活动开展困难。
近日,“苔花开”第四届乡村儿童美育成果展在广东省文化馆开幕,来自“苔花开”乡村儿童美育计划受益乡村学校的学生美术作品、教师美术教案参展。为展示乡村儿童在美育滋养中的成长与改变,探讨创新和可持续的乡村儿童美育路径,从2020年起,“苔花开”项目开始举办乡村儿童美育成果展。
“第四届成果展主题为:我们的美术课。共征集到来自粤东西北12个地级市、45个项目镇的2799件学生美术作品,57所项目校老师的67件美术教学教案,题材全部源自乡村儿童的生活,源于每一节美术课,我们从中精选了200余件作品进行展出。”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胡宇航表示,成果展展示的不仅仅是孩子们的美术作品、老师们的教学设计,更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他们未来的无限期待。
“苔花开”起源:关注乡村美育薄弱环节
近年来,美育工作逐渐受到重视。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美育工作的重要性,对加强和改进美育,实现五育融合进行了全面部署。为高质量推动乡村美育工作,公益力量积极参与其中,“苔花开”乡村儿童美育计划便是其中之一。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苔花开”乡村儿童美育计划发起于2016年。“长江商学院校友们在帮助汕头市沟美小学重建的过程中,发现了乡村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美育师资紧缺。”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创始主席向阳回顾了“苔花开”发起的初衷。他指出,很多乡村学校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只能由语文、数学、英语老师代上美术课,而由于缺乏专业训练,教学成果不尽如人意。
为此,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和长江商学院广东校友企业家连接当地政府、教育部门、大专院校和社会各界资源,围绕乡村儿童美育教育提升,致力于改善乡村美育教育的薄弱环节,还开展了“乡村校长领航计划”“乡村美育教师成长计划”“乡村美育活动支持计划”等系列项目。
在展览开幕式上,茂名市黄阳小学校长邱立民带领着师生进行口琴合奏,为活动作开场演出。黄阳小学是“苔花开”项目受益学校之一,地处偏远,学生以留守儿童居多,美育师资紧缺,没有专职的音体美老师。“我是2021年‘乡村校长领航计划’的学员,参加培训回来,立刻组织学校领导班子讨论,最后确立了‘口琴特色校’的方向。”邱立民表示,如今口琴已成为学生课内外活动的好伙伴,孩子们的言谈举止、课堂专注力,甚至家庭关系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项目成果:美育课程认可度与教学地位提升
记者了解到,在“苔花开”项目的实施下,广东省越来越多的乡村小学对美育课程认可度更高,音美教师的教学环境也变得更加平等。
“部分校长从五育并举的政策要求出发将美育课程落实,改变了过去光做年度计划但不严格落实美育课程的状况,从课程设置,师资安排和校园文化活动等多方面出发落实美育工作。许多原来从音美专业毕业但不从事音美课程教学的老师,在项目协作和地方教育部门的督促下,改为以音美教学为主业。”华南师范大学研究团队的代表陈香君老师分享了项目实施效果,她指出,在项目的实施下,兼任音美教师可以更平等、客观地看待语数英教学与音美课教学的关系,普遍意识到音美课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与语数英教学的相互促进现象,兼任美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发展改善非常明显。
《华夏时报》记者还了解到,“苔花开”项目实施以来,广东省部分乡村地区的美育课程实施支持系统也获得了很大改善,其中包括,增加学校美育成果展现机会,兼任音美老师可以从地区和项目里获得教研支持和专业技能支持等。
“从美育课程实施到学校教育的系统性变革最终的落脚点都在学生的发展上,需要以一个变迁社会视角来思考与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陈香君说道。
胡宇航表示,“苔花开”全国乡村美术教师赋能支持计划第一期培训即将于2024年7月25日开展,“我们希望将成熟而有效的模式推向全国,让更多的乡村美育老师得到提升。”
据了解,截至2024年6月,“苔花开”项目已在广东全省建立乡村全科教师示范镇95个,覆盖汕头、云浮、茂名、湛江、清远、肇庆、阳江、韶关、梅州、揭阳、江门、惠州等12个地市31个区县的1350所农村小学,培养农村小学美育全科教师3141名,校长1249名,累计惠及乡村儿童逾50万人。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