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一大批新基建进入加速期。
8月21日,北京市车路云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标计划发布,该项目建设面积达到2324平方公里,涵盖道路路口6050个。
在此之前的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江苏徐圩一期工程等五个核电项目,涉及11台核电机组,总投资额超过2400亿元。这是自2019年核电审批重启以来,核准核电机组数量的新高。
项目集中落地,资金也在加速发行。近期,数千亿超长特别国债、地方债等财政资金即将落地。
财政部发布公告显示,8月24日,财政部将招标发行550亿元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票面利率将通过竞争性招标确定;8月29日,将开展2024年到期续作特别国债发行,其中,第一期为1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发行面值3000亿元,第二期为15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发行面值1000亿元。
“当前,基建投资发挥着宏观经济的稳定器作用,预计第三季度政府债券融资规模有望达到4.1万亿元。在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发力、三季度政府债券发行显著提速背景下,后期基建投资累计增速有望继续回升。”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多个新基建项目落地
从核电到地面交通,再到低空经济,近期,新基建项目如火如荼。
根据北京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系统的信息,此次北京招标的车路云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覆盖北京市12个行政区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面积达到2324平方公里,涵盖道路路口6050个,投资估算为403085.57万元。
从整个上半年来看,据ITS114统计,公路信息化千万项目市场项目数278个,相比去年同期增长63个;市场投资规模122.71亿元,同比增长17.26%,增长明显。
不过,更吸引人的则是8月18日,国内首条跨省定点低空载客运输航线——上海浦东和江苏昆山的低空载客直升机航线正式开通运行,这不仅标志着上海—苏州长三角区域的低空空中载客航线成功打通,也为我国的低空交通连接开启了新的篇章。
与此同时,在广东深圳,一架承载着10名旅客的东部通航AW139型直升机从深圳北站接驳机场腾空而起,标志着国内首个“低空+轨道”联运项目在深圳北站顺利开航。
从长三角到珠三角,两条低空客运线的开通,意味着我国低空经济正在加速起飞。
浙商证券分析师张雷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低空经济政策保障力度十分大。从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及“新基建”,到2021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到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再到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低空经济发展进入元年。
不仅如此,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四部门联合发布了《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表明推动基础支撑体系建设等重点任务,为培育低空经济新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
“发展低空基建先行,通导监等硬件信息基础设施的铺设升级和信息化网络的构建符合我国‘新基建’的目标,对地方政府投资拉动明显。”张雷表示。
“低空经济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培育新业态、带动新产业,为经济增长带来新动力。”中国民航局综合司副司长孙文生也表示。
按照计划,接下来,民航局将继续督促调度重大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并建立健全各类飞行活动的安全运行规则、标准,构建良好的低空经济市场生态。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张世昕介绍,今年前两批“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接下来将集中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领域,正在抓紧推动资金尽快到位、项目加快开工建设。新基建还有望进一步加速。
资金保障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受益于这些重大新基建项目有序推进,我国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9%,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8.9%,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25.5%,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7.2%。
为了保障新基建的加速落地,当前,地方债、特别国债也在发力中。
据华金证券统计,共有35个省份及计划单列市披露了三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合计拟发行地方债27507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16803亿元。
截至8月19日,已有广东、江苏、重庆等16个省、直辖市以及深圳、青岛、厦门、宁波4个计划单列市公布了第二批次新增地方债务额度,总规模已超过万亿元。其中,新疆、重庆和天津分别获得了1347亿元、865亿元和704亿元的较高额度。
随后的8月20日,全国共13只地方政府债发行,共计260.1967亿元。其中,政府一般专项债发行8只,共220.5217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5只,共39.675亿元。各地方政府所发行债券中,北京、宁夏、贵州发行规模靠前,发行金额分别为46.35亿元、15.1亿元、84.5842亿元。
按照信达证券固定收益团队预计,综合来看,8月地方债发行规模约为1.12万亿,考虑到期规模3804亿元后,预计8月地方债净融资规模约7430亿元,较7月上升约5500亿元。8月政府债发行规模或达到2.16万亿元,净融资规模接近1.2万亿元。
同时,8月下旬,财政部还将招标发行550亿元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以及2024年到期续作特别国债4000亿元。截至目前,财政部今年已发行363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的安全能力建设。
在王青看来,考虑到中央政府加杠杆空间较大,以及地方债风险化解需求,四季度财政政策工具或将加码,比如,加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券等。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