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09/20240919125741yVdAlhrFkp.jpg

多路资金“捧场”大模型、机器人机构,上海掀起新一轮独角兽融资潮

胡金华 2024-9-19 14:53:00

本报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大独角兽获大融资,小独角兽获小融资,各路资本纷纷涌向一众上海科创企业。

日前,上海如身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如身机器人”)公布天使轮融资,融资额达数千万元,由英诺天使基金领投,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零以创投、海南零点一科技及个人投资者跟投;而在本月初,同样在上海的一家AI企业无问芯穹正式宣布完成近5亿元融资,这家成立仅16个月专注于大模型领域的科创企业累计完成近10亿元融资。值得一提的是,无问芯穹本轮投资阵容堪称豪华,联合领投方为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启明创投和洪泰基金,跟投方包括联想创投、小米、软通高科等战略投资方,国开科创、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徐汇科创投等国资基金;顺为资本、达晨财智、德同资本、尚势资本、森若玉坤、申万宏源、正景资本等作为财务机构参投。

“从当前的投资趋势来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是所有资本的投资风口,从产业投资基金到PE/VC风险资本,乃至险资、券商投行等机构资金,也都在寻找好项目,上海等一线城市成为投资重镇;但是从另外一方面分析,尽管作为独角兽企业成长的想象空间巨大,但是失败风险同样很大,所以几起融资案中机构扎堆单家、投资金额并不高。”一家参与上述独角兽融资的风投机构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资金扎堆大模型、机器人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如身机器人还是无问芯穹,成立都在两年左右时间,却引发资本纷纷投资。

天眼查资料显示,如身机器人团队成立于2023年6月,聚焦康复健身、家庭服务领域,致力于开发模块化、高性价比、人机共融的康复机器人产品,主要产品包括居家康复健身机器人、院内通用智能康复机器人以及通用养老服务机器人。

“我们团队的初衷是遵循以人为本的机器人设计理念,即机器人更多地是帮助人而不是取代人。希望通过智能机器人结合AI技术,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特别是针对居家康复和养老护理等方面的需求。目前公司的通用院内康复机器人已经和上海多家医院合作,已经商业化的多合一居家康复健身机器人产品主要在嘉兴工厂进行量产,预计每年产量约为5000套。同时公司正在研发专为居家养老人群设计的齐家系列智能康养机器人,如身机器人的下一轮融资正在进行中,主要用于新产品开发和商业化产品的营销推广。”在完成这轮天使轮融资之际,如身机器人创始人师云雷对外透露。

相关资料显示,如身机器人本次领投方英诺天使基金,其成立于2013年,今年初,英诺科技创新二期基金完成10亿元人民币募集,在机器人领域,英诺天使基金已经投资了灵足时代、加速进化、如身机器人、松延动力等创企;另一投资方水木清华校友基金,2014年10月22日正式在清华大学成立,水木清华校友基金公开投资事件147起,聚焦机器人领域,已经投出如身机器人、自变量机器人、加速进化等企业。

此前,如身机器人团队还曾得到奇绩创坛领投的种子轮投资以及嘉兴市近千万创业扶持资金。

“当下,社会对养老护理智能化、机器人化的需求旺盛。目前我国康复机器人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产品存在智能化和个性化水平低、人机交互能力弱等问题,行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我们的康养社区业开始引进可以人机交互的机器人,尤其是能够模拟护理人员的人形机器人在近年来也受到广泛关注,同时可以降低社区的运营成本,然而,人形机器人的研发难度更大,还处在技术攻关、概念样机的阶段,市场真正成熟到大规模进入康养社区可能还需要五至十年时间进行探索。”一家大型保险集团康养负责人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

而无问芯穹在今年9月2日官宣之时,创下了国内AI Infra(大模型基础设施)层最大的单笔融资记录。而透过无问芯穹,上海“科创融资潮”愈发明显,上海近年来已经涌现MiniMax、衔远科技、哩布哩布AI、面壁智能等明星大模型企业。在业内人士看来,无问芯穹的大手笔融资是中国“百模大战”鏖战正酣、各地AI竞赛的生动写照。

事实上,在此之前,这家大模型公司曾进行过两轮融资,分别发生在2023年5月及同年11月。无问芯穹官方发布的融资名单显示,此前的投资方包括百度、智谱、同歌创投等战略股东,以及红杉中国、砺思资本、徐汇资本、北极光创投、真格基金、惠隆创投、经纬创投、无限基金SEE Fund、金沙江创投、星连资本、绿洲资本、南山资本、光源资本、七熹投资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另外,作为注册在上海徐汇的本土企业,无问芯穹在2023年连续获得上海徐汇区国资委全资控股的国有投资公司的两轮投资。

“感谢多方资本对无问芯穹的青睐,让我们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创业征途上多了一份不负厚望的笃定。”对于近40家机构的领投参投,无问芯穹联合创始人、CEO夏立雪曾表示。

作为领投方之一的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称,AI基础设施是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君联资本始终对该领域密切关注。君联认为,无问芯穹拥有一支行业稀缺且具有深厚学术积淀和丰富产业经验的复合型队伍,以行业独有的大规模异构算力软硬联合优化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国产异构算力生态发展,构建中国本土化AI基础设施竞争力。

“无问芯穹是行业少有对AI基础设施的发展脉络和行业格局拥有先见性和敏锐性的企业,在AI 2.0时代基于‘推理加速、多元异构’的核心能力,快速实现了核心技术的价值转化,为芯片硬件、智算中心、大模型和AI应用等产业上下游的每一个环节都提供了多快好省的解决方案,为大模型的降本增效带来更好的效果,在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上都具有独到优势。”另外一家参投机构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指出。

三大赛道或现独角兽融资潮

在上海涌现科创企业融资潮的背后,是上海成为全球科创中心的决心,其自身更是率先拿出百亿元财政资金扶持科创企业,并表示允许容错的机制,更是带动了其他风险创投资金的热情。

9月10日,第24届上海浦江创新论坛WeStart全球创业投资大会上,正式宣布搭建“为项目找资本、为资本找项目”的国际双创服务平台,同时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3条硬科技赛道,自今年5月向全球发出邀请函,短短4个月间收集到千余个A轮融资前的创业项目报名,500多家孵化机构、200多家投资机构参会,撬动百亿元投资基金。

“首届WeStart全球创业投资大会,是由浦江创新论坛的创新创业分论坛升级而来,为的是推动上海成为全球创业者心中技术创业之都,上海着眼于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着眼于科技创新生态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在本次WeStart大会上也能看到多年积淀下培育出的科企新势力。”上海市科委二级巡视员陈宏凯受访时表示。

而在上海国投公司总裁戴敏敏看来,科技创新往往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增大耐心资本,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支持企业在研发、创新和市场培育上的长期投入。

戴敏敏表示:“上海国投公司从投资、持续、退出等方面助力耐心资本落地,陪伴企业跨越周期。其中,投资端,上海国投管理的千亿规模主力基金存续期都超过12年;持续端,发起设立上海国资体系第一只S基金;退出端,正在与一流金融投资机构、产业龙头、上市公司加强合作,聚焦重点产业和优质项目,加快布局并购基金。今年4月,上海国投公司与上海科创集团联合重组,我们以耐心资本、战略投资为已任,正在加快建立创新链、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产品线的基金矩阵。包括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基金,上海国资母基金以及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等五只旗舰级母基金。还有上海创业引导基金、产业赛道子基金、并购基金、市场化VC基金、S基金、天使基金等。上海国投公司目前旗下资金管理人在管基金13只,管理规模1700亿元,明年预计超过2000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国有资本的加速进场,以及上海为全球科创企业搭建投融资平台,未来上海在科创领域的融资潮或一浪高过一浪。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