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石文君 北京报道
当AI(人工智能)逐渐成为社会发展潮流,公益领域又将如何应对?
2024年9月24日,由华夏时报社主办,多特瑞提供公益支持,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提供学术支持,北京步频提供技术支持的2024华夏公益秋季辩论赛在北京举行。此次公益辩论赛辩题为:当公益遇上AI,好还是不好?正反方8位辩手展开了40分钟的精彩辩论,观点交锋,引发了现场观众和网友们的思考与热议。
最终,支持“当公益遇上AI,好”的正方辩论队取胜,获“最佳辩论队”称号,正方三辩深圳市图鸥公益事业发展中心(NGO2.0)筹款总监谢佳怡和反方一辩北京市中闻(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罗晶为“最佳辩手”,直接晋级2024华夏公益辩论赛年终总决赛。
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致辞
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各行业带来了深刻影响,也为公益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AI技术能否推动公益事业更高效、更精准地发展;抑或会让人们的公益初心产生偏差,导致伦理问题、技术鸿沟扩大等等——这关乎我们如何看待未来的公益事业,更关乎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方向。他希望通过此次辩论赛,激发每一个人对科技与社会责任的双重思考,为公益事业带来更多看见和行动——让AI成为推动公益进步的力量,让科技进步真正地造福全体社会成员。
2024华夏公益秋季辩论赛总顾问唐昊总结发言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公益管理教育中心学术主任、2024华夏公益秋季辩论赛总顾问、策划人之一唐昊认为,“当公益遇上AI,好还是不好?”这一辩题对当下的公益事业具有两个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提升公益行动者的认知能力,二是可促使社会大众站在公益角度思考社会问题。唐昊希望各位辩手能够在辩论赛中实现认知升维和倡导科技向善。“当我们在做公益行动和公益实践的时候,埋头苦干的同时也要仰望星空,只有对于某些社会问题的认知进一步提升,公益才能发展得更好。”
正方一辩潘彬彬开篇立论
嘉宾致辞结束后,进入正式辩论环节,正反方各有5分钟开篇立论时间,福建省南极光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潘彬彬作为正方一辩先发言。她认为,发展到如今的中国公益事业,不再是传统的从个体情感出发的一对一的救济,它需要各方系统的协作,才能形成一个系统化的问题解决方案,公益事业在机构,人员与项目三个维度存在着一些困境,AI可以辅助人类解决遇到的困境,面对全球的公益挑战,如气候变化、教育不公、AI能够跨越语言和地域障碍,促进国际公益项目的协同合作,这是传统公益方式难以匹敌的。“人类总是会对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充满着恐惧,而恰恰是相信与怀疑之间,技术与人类不断地开疆拓土,开辟了幸福生活的新境界,没有了技术的进步,我们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过去,所以我们要对新技术充满期待,充满信心,因为人才是万物之母。”潘彬彬说道。
反方一辩罗晶开篇立论
反方一辩罗晶在开篇立论中提到,此次辩题与其说是AI技术在公益事业中应用的问题,还不如说是:公益事业能否应对AI技术、数字浪潮的冲击。现代公益发展的核心困境不仅仅是因为技术力不足,冷漠的人心、空洞的想法,把活生生的人当做表格里的统计数据,才是今天限制公益发展的核心问题。我们不能低估在公益事业中盲目追逐、数据化以及AI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公益的核心是信任,当所有的求助信息都可以被人工合成,公众又该如何与公益机构建立信任关系。如果AI带来的便利,抹杀了公益中人的情感需求,那技术提升对公益事业中的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罗晶说道。
2024华夏公益秋季辩论赛自由对辩环节
在20分钟的双方对辩环节中,正方二辩、《华夏时报》证券部记者张玫率先提问,她表示,从当下的应用角度来说,大数据模型解决了很多算力不足的问题,公益组织不应该想象AI在100年后可能会带来的恐惧,从而错失可以利用科技解决公益难题的机会。
重庆市渝中区红樱桃义工协会理事长作为反方三辩认为,AI在带来效率的同时,也加剧了就业、教育、医疗资源等不平等,AI可能涉及滥用隐私数据的问题值得公益人警醒。
正方三辩谢佳怡强调,AI作为一种工具,其带来的利弊关键在于使用的人,公益组织使用AI可以在举办活动和执行项目的过程中提高效率。
《华夏时报》公益新闻部记者石文君是此次辩论赛的反方二辩,她认为,公益组织不应将效率作为唯一目标和衡量标准,而应该保留好公益组织和公益人最宝贵的“情感”与“温度”。
反方四辩范文鲜进行结辩
最后,双方辩手各用5分钟做结辩发言。反方四辩,深圳市开太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范文鲜在结辩陈词中提到,公益的目标是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让人类更加公平、自由、幸福,而不是假手于人,假手于非人。当公益组织利用AI收集信息的时候,一旦数据被黑客攻击或者泄露,都有可能导致个人信息被滥用,甚至被用于不法目的,将会给受助者带来极大的困扰和伤害。虽然AI可以解决一些技术问题,但公益活动中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温暖互动是至关重要的,AI始终无法替代人和人之间眼神的交流,温暖的笑容和内心的善良。
正方四辩闵雄进行结辩
雄与熊社区营销策划工作室主理人闵雄作为正方四辩,在结辩陈词中强调,公益遇到AI,就如公益遇到“爱”,应该积极拥抱。现代公益事业不是简单的访贫问苦和情感支持,高效的组织动员力,精准的资源配置以及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构成了公益事业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的加持,使得公益慈善行为不再限于个体层面的帮助,而是系统化和规模化地惠及更多需要援助的人们,“公益关注个人,但我们不能忽视大多数人,当我们面对人工智能等日新月异的知识时代,不需要过分紧张,更不能因小失大,杯弓蛇影。”闵雄说道。
正方三辩谢佳怡(左)和反方一辩罗晶(右)获得最佳辩手
经过两轮投票,正方辩论队获得2024华夏公益秋季辩论赛冠军,反方辩论队获得亚军,正方三辩谢佳怡和反方一辩罗晶获得“最佳辩手”,直接晋级2024华夏公益辩论赛年终总决赛。
2024华夏公益秋季辩论赛首席评委王世军进行点评
媒体人、纪录片制作人、2024华夏公益秋季辩论赛首席评委王世军以视频连线的形式全程参与此次辩论赛并进行了点评。“华夏公益辩论赛与其他辩论赛的最大区别是,辩手们并没有把辩论理解成语言的游戏,或者一种简单的思维训练,而是带着自己对于公益事业的独特思考,和他们在公益事业实践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惑、喜悦、收获来参加公益辩论赛。公益人没有停留在对当下公益事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探讨上,而是把目光看得更远。主办方和所有辩手其实都成为我在公益事业当中的领路人,让我开始越来越清晰和明白公益事业是什么?公益人在做些什么?公益人的理想和担当是什么?他们的情怀是什么?他们的踏实又体现在哪里?我很期待下次还有机会能够参与华夏公益辩论赛。”王世军说道。
现场互动环节,两位热心观众围绕人工智能与公益相关话题,向正方辩手谢佳怡和反方辩手曾鹏发起提问,辩手们从自己的专业背景出发,结合此次辩题的持方观点,为观众们细心解答。
2024年12月28日,第四届华夏公益论坛将在北京开幕,届时,2024华夏公益辩论赛年终总决赛也将同期举行。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