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11/20241108211807ZBTY6suUCM.jpg

固态电池技术迎来新突破,太蓝新能源携手长安汽车发布可量产固态电池技术

刘凯 2024-11-9 11:21:20

本报记者 刘凯 北京报道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扩张不仅引领了汽车行业的新一轮变革,也使得动力电池技术成为行业内外广泛瞩目的焦点。在这场深刻的技术革命中,固态电池凭借其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以及潜在的快速充电能力等显著优势,逐渐崭露头角,被视为推动汽车行业向更加清洁、高效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

鉴于此,众多动力电池行业的企业,纷纷瞄准了这一具有前瞻性和巨大潜力的发展方向,加速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推出高性能、高效率的动力电池产品。11月7日,太蓝新能源与长安汽车携手,共同发布了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该技术首次成功实现了对传统液态锂电池中隔膜的取消,这一创新设计不仅精准地实现了传统隔膜的功能替代,还进一步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能以及循环稳定性。

太蓝新能源CEO李彦表示:“截止目前,太蓝新能源已累计完成六轮数亿元融资。被众多国内头部投资机构看好,是太蓝的荣耀,说明‘固态电池’这个风口行业,正展现出勃勃生机,也证明太蓝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实力得到认可。未来,太蓝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为行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太蓝的愿景是做固态电池普及者,我们也将与长安汽车携手共进,共同推动产业发展,为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现技术突破

相较于传统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在结构上进行了根本性的改进,使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了液态电解质,从而有效避免了电解液泄露、起火等安全风险,进一步提升了电池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同时,从续航角度来看,固态电池相较于当前主流的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具有显著优势。目前,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是铁锂电池的2倍。具体来说,三元电池的能量密度大约在250wh/kg左右,对应续航里程为500km—700km;而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则在200wh/kg左右,对应续航里程在300km—500km。然而,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有望超过400wh/kg,这意味着其续航里程将大幅提升,从而极大满足消费者对长距离驾驶的需求。

然而,尽管固态电池展现出诸多诱人的优势,多年来却一直未能顺利走出实验阶段,实现大规模量产。这主要归因于固态电池面临的一些技术难题,尤其是高昂的成本问题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为了减少成本并提升电池安全性,太蓝新能源提出了“减材制造”的核心理念。太蓝新能源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在行业内首次成功实现了“取消隔膜”的重大技术突破。这一技术通过精简电池结构,直接减掉电池隔膜,转而采用极片复合固态电解质层来替代隔膜的传统功能。这种创新的固态电解质层设计,凭借其卓越的性能,能够有效抑制由高温、机械力以及锂枝晶等因素所诱发的热失控现象,从而在根本上显著提升了电池的安全等级。此外,这一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还展现出了出色的兼容性,能够适配并发挥多种已知高克容量正负极材料的最佳性能。

在生产成本的控制方面,由于成功减少了对于传统隔膜材料的依赖,并降低了对部分电解液的使用量,太蓝新能源预计,其无隔膜技术的实施将使得原材料成本降低10%以上。这一技术创新不仅有望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也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此外,无隔膜固态电池技术在汽车、新能源两轮车、低空经济及储能领域也展现出了巨大潜力。它可以为汽车提供强劲动力,提升两轮车续航与安全,助力低空飞行器翱翔,并为储能系统提供稳定电能,成为推动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

推动行业量产

除太蓝新能源外,多家动力电池产业公司也在近期展示了其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的显著进展。例如万向钱潮、紫建电子、南都电源等企业,先后对外公布了它们在半固态电池以及全固态电池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和技术突破。

华为也在近期公布了其最新的硫化物固态电池专利。据了解,该专利极大地增强了掺杂后的硫化物材料对金属锂的稳定性。得益于这一技术革新,所制备出的锂离子电池展现出了较强的循环性能,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此外,行业内的一些领军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奇瑞、广汽、中创新航和欣旺达等,也披露了各自固态动力电池的研发进展及装车时间表。大部分企业表示,预计到2027年,全固态电池将有望实现小批量的上车应用,这一系列的动态不仅展示了固态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也预示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一场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

太蓝新能源也公布了其固态电池产品的量产时间。其中无隔膜半固态电池在2024年实现方形铝壳电池样件生产,2025年实现批量生产及样包开发,2026年实现装车验证。而无隔膜全固态电池将于2025年实现原型验证体系开发,2026年实现小批量生产持续验证,2027年实现批量生产并示范应用,2030年实现全面普及。

中信证券分析称,我国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发展具备技术路线低风险、“小步快跑”节奏好、产业化条件充沛等优势,有望在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下半场”迎来新一波市场高潮。据测算,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或将达到643GWh,2024—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133%。

“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汽车分析师林述成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近期各家公司公布的研发成果和量产时间表来看,固态电池技术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这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