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11/20241115161010cPgAs4JjqT.jpg

上海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赛事+”引流,体育经济激发消费新活力

赵奕 2024-11-15 18:50:30

本报记者 赵奕 上海报道

体育消费正成为拉动我国消费增长的新引擎,其中,大型赛事的举办不仅能够带来人流量,还能够推动周边商业圈的消费升级。

日前,2024中国壁球公开赛在浦发银行东方体育中心“月亮湾”圆满落幕。今年以来,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达到了178场之多,几乎“全年无休”,为城市经济的发展贡献了不小的力量。

“我们一直说‘办赛营城’。”久事体育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亦斌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以今年F1中国大奖赛为例,有超20万人次观众观赛,80%的观众都来自上海以外,包括境外。更直观的数据显示,赛事期间,上海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63%,嘉定区内10家重点商贸企业人气大增,服务消费带动力十足,3天客流总计近135万人次,营业收入近1.2亿元,较平日周末客流翻番。真正实现了通过赛事将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全面提升,赛事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有了具象性的体现。

赛事经济成城市经济新引擎

作为一个流量巨大的消费场景,体育赛事不仅可以通过门票、品牌赞助等方式直接转化为收入,还可以通过吸引游客,带动旅游、餐饮等消费的整体增长。

记者了解到,上海今年的178场重大赛事中,不仅包括上海ATP1000大师赛、环球马术冠军赛、F1中国大奖赛等一系列大家耳熟能详的常态化赛事,同时还创设、引进了不少如2024巴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FISE极限运动世界巡回赛·上海站等新赛事。

“拿今年来说,久事体育主办或承办的大型体育赛事数量较往年是有明显提升的。除F1中国大奖赛、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等常年在沪举办的国际顶级赛事以外,我们今年还首次承办了像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站、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以及刚刚结束的中国壁球公开赛等广受体育爱好者好评的各类赛事。”杨亦斌向本报记者表示。

杨亦斌表示,一项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从策划引进、宣传推广到运营保障,各个环节都需要有持续稳定的投入,不仅仅是赛事本身的资金和人力成本,也包括场馆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等城市方方面面的参与投入。

“不同的赛事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商业模式,其中有一些赛事,像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经过多年的培育已经形成了比较良性的商业循环,但也有很多比赛,对于我们企业自身来说现阶段的收益是无法覆盖办赛成本的。”他说。

在杨亦斌看来,大型赛事的举办不能只算小账,还得从城市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算一笔大账。

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共举办118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带动总计37.13亿元的消费,其中核心消费达7.99亿元,相关消费高达29.14亿元。赛事带来的直接经济影响为49.38亿元,间接经济影响包括128.64亿元的产出效应、4.25亿元的税收效应以及32268个就业岗位的创造。

“体育赛事带来的经济效应体现在方方面面,它不仅是体育产业的核心驱动力,更能撬动丰富的关联产业,发挥其外部性与溢出效应,为地区经济注入活力。特别是国际赛事,全球的关注和大量外地观众的到来还能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地区消费。同时,顶级赛事的举办还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招商引资,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杨亦斌表示。

《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中曾明确提出,到202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到2035年,迈向更高水平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到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形成“一城一都四中心”发展格局。

可以看到,上海成功举办多项大型赛事的背后,是城市软实力的不断提升。杨亦斌认为,体育经济抑或是赛事经济不仅仅局限于赛事本身,由赛事所衍生带动的相关服务也会迅速发展。同时,伴随着观赛群体的不断扩大,更多人也乐意亲自下场体验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那么运动场馆、运动装备等相关消费需求也将持续提升,体育赛事所带动的经济效益必将是广阔的。

新兴运动成消费“新宠”

近年来,从壁球、板式网球、棒球到冰球、飞盘、攀岩、滑雪,越来越多的小众运动、新兴运动成为人们休闲运动的“新宠”。

“这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消费市场的变化都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年轻群体当中,运动的潮流属性、社交属性等特点进一步凸显。”在杨亦斌看来,小轮车、攀岩、滑板、霹雳舞这样的新兴项目都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奥运会正式项目,这也反映出国际奥委会也在拥抱年轻,顺应时代与市场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入奥”无疑也为这些新兴运动项目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抓住这一发展的黄金时期,发挥“入奥”的引领效应,助力新兴运动继续破圈,对于推动体育产业的多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杨亦斌表示,对于久事体育来说,除了国际体育赛事的承办,运营好旗下场馆资源,推动全民健身发展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站在“入奥”风口的攀岩、滑板、小轮车、壁球等许多新兴体育项目,目前也都能在久事体育旗下的浦发银行东方体育中心、徐家汇体育公园等场馆中找到,市民们体验、参与的热情也十分高涨,未来我们也将继续不遗余力地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需求的同时,不断将新兴运动带入大众视野。

为进一步鼓励新的消费场景,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积极培育新的体育消费场景、增加体育消费场所、推出特色鲜明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等。

“新兴体育活动的兴起,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年轻一代对个性化、体验式运动的偏好。这些活动的发展有助于丰富体育文化内涵,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同时也为体育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广州智游商旅有限公司创始人张翛纯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新兴体育活动如攀岩、滑板等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挑战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体育爱好者。这些新兴体育活动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体育生活,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装备制造、培训教育、赛事运营等。随着新兴体育活动的普及和商业化程度的提高,它们将成为体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同时,新兴体育活动的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体育产业的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9年8月《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正式出台;2021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今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跃升至3.3万亿元,增加值达到1.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和6.9%,远超同期GDP增速。自2012年以来,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年均增速更是分别高达13.2%和15.4%,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攀升至1.08%。体育产业正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蓝海。

“我们一直说体育是朝阳产业,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国内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正逐步向好,人们对体育与健康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从我们承办的各类赛事来看,今年无论是从观赛人数、赛事票房,或是赞助商销售都较往年有了显著提高,充分体现着国内体育赛事环境积极向上的一面。”杨亦斌表示。

在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专门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对体育赛事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和带动作用进行了精准的定位。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体育经济或赛事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未来,体育赛事将更加注重品牌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体育赛事的呈现方式、传播渠道和商业模式也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例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提升赛事的观赏性和互动性,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来拓展赛事的传播渠道和商业模式等。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