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悦 北京报道
推动养老服务发展再加码!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围绕加快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提出一揽子政策举措。
1月9日,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意见》是对加强养老服务作出的系统性制度设计,也是紧抓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窗口期,推动解决“老有所养”重大民生问题的基础制度安排。
“此次《意见》出台的意义在于,为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有助于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养老服务发展分两步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好2035年前后的重要窗口期,做好更加系统的应对准备。
《意见》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养老服务,强化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的基本养老服务,完善老年人床边、身边可感可及的养老服务政策措施,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有效衔接社会保障体系、健康支撑体系,进一步激发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完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机制。
为此,《意见》为下一步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明确主要目标为:到2029年,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扩容提质增效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到2035年,养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供给与需求更加协调适配,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
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执行秘书长、中国民协新质生产力协会秘书长吴高斌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意见》提出的2029年和2035年两个阶段目标,既体现了我国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长远规划,也彰显了分阶段推进的务实态度。 到2029年的目标意味着我国将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养老服务网络,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到2035年的这一阶段目标表明,我国养老服务将实现全面覆盖,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近年来,发展银发经济,释放养老消费潜力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也可以成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动力。老年人的消费潜力虽然很大,但在实际消费过程中,面临很多制约因素,如收入差距、产品和服务供给、消费习惯、消费环境等,都不同程度制约消费潜力释放。应重点推动老年用品和服务向社区集中,加强社区养老机构与相邻医疗机构合作,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24小时智能健康站等智慧医养服务,推动全方位综合性健康养护延伸到社区和家庭,更好地满足中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专家谢良鸿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国务院已在去年初便对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作出专门部署,这次《意见》进一步深化发展培育银发经济的目标和路径。
“银发经济前景广阔。”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如此评价道。
从需求变化看,老年人群体规模不断上升释放大量老年产品和服务需求,随着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升级,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特别是6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已经进入老年阶段,这部分人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更强。从消费趋势看,老年人与年轻人消费边界不断融合,消费观念、消费结构越发重合,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悦己消费,成为消费多元化发展的关键群体。从产业发展看,银发经济促使各产业为老年人创新、创造更多的服务产品,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老年人服务注入了新的动力。
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将深挖和培育银发经济消费潜力,从做好服务上做文章,推动银发经济提质扩容。不仅将做强主体,支持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加快培育一批银发经济龙头企业,推动银发经济逐渐向多元业态发展;还要做优产品,引导经营主体匹配细分市场,健全产品服务的标准规范,提高产品服务品质和适老化水平;另外将做大规模,促进养老与医疗健康、文化旅游、金融等产业融合,让老年人在医疗、出行、娱乐等方面更加方便,为老年人提供更好更温馨的服务。
财政部门加大投入力度
事实上,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支持。
据了解,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支持政策,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养老服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2024年,全国财政用于养老服务和老年人福利方面的支出超过5600亿元,年均增长11%。其中,中央财政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渠道安排资金超过1500亿元。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负责人葛志昊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在进一步加大投入、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效能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与此同时,《意见》提出发挥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政府主导作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养老服务社会参与作用,打造有为政府。
《意见》要求,推动国有资本参与发展养老服务,完善分类考核评价。鼓励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盘活闲置资产开展养老服务,实行委托运营的,按稳定经营预期原则确定租期;运营方有较大投入的,租期可适当延长。
王鹏认为,国有资本的参与可以展示养老服务行业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增强社会资本对养老服务市场的信心。同时,国有资本在投资过程中往往注重长期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有助于引导社会资本更加注重养老服务的品质和可持续性,推动养老服务行业向更加规范、专业的方向发展。对于养老服务市场而言,国有资本的参与将促进市场竞争,提升服务质量。随着更多社会资本的涌入,养老服务市场的供给将更加多元化,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此外,市场竞争也将推动养老服务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进而提升整个养老服务市场的整体水平。
在他看来,推动国有资本参与发展养老服务有助于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入养老服务领域。国有资本的介入,不仅为养老服务市场带来了资金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其示范效应和政策引导力能够激发社会资本的投资热情,为社会资本投资指引方向。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