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孟山 香港报道
2011年1月17日至18日,由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贸发局举办的“2011年亚洲金融论坛”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亚洲:环球经济新议程”,共有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政府领袖、监管机构代表、银行家、机构投资者、基金经理、企业家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致开幕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英国外交及联邦事务大臣夏伟林、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天津市副市长崔津渡、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中金公司总裁朱云来等在两天的会议中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梁凤仪在论坛结束后,专门接受了内地与台湾媒体的集体采访。
根据本届论坛的主题,论坛设计了不同的分议题,包括经济发展新动力、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全球低息环境下亚洲面临的挑战、全球投资机遇以及中国机遇、中国企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等,但是几乎在所有重要分议题中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话题都最受关注,引发了政府官员、学者和企业领袖的热议。
梁凤仪:
不必担心流港热钱涌到内地
曾荫权在题为《香港助全球打造新议程》的开幕辞中指出,亚洲已经比较成功地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正加速前进。他认为,自金融海啸后,世界经济重心已从西方转移到东方,香港因此也成为一些跨国公司进入亚洲以分享“亚洲经济蛋糕”的首选之地。中国已逐步成为重要的环球金融中心,虽然人民币仍然未全面自由兑换,但国内经济仍然保持强劲,由于香港拥有开放的市场、良好的金融环境、坚实的金融平台、通畅的信息流资金能够自由进出,香港有理由成为内地及世界的桥梁。他还表示,人民币试点项目在香港落户,发展得非常快速,共有350亿人民币在香港的一些试点项目中得到了结算。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占到了香港去年全部在亚太地区的50%,而人民币债券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吸引了全世界对人民币未来发展的目光。现在中国一些经济政策也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金融在中国经济发展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而香港也应该为此做更多的工作。
梁凤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是个趋势,香港愿意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注意到了中共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所说的“走出去”,即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所以,人民币在香港的发展符合中央指出的方向。香港愿意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和投资。海外公司在香港开设人民币结算户口的数量增长迅速,2010年6月份之前,只有1.5万个户口,现在已经达到了11万个户口。内地经香港对外直接投资的总额也在迅速增加,而且有些国际公司也在香港发售人民币债,用于国内(内地)投资。她也指出,人民币对国内的投资,都是经过审批的,是可控的。对于记者问到来到香港的热钱会不会流入到内地从而使内地受到影响时,梁凤仪表示不必担心,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市场所募集的人民币回流到内地,都是要受到监控的,都需要核准。不过,她也指出,香港希望多一些人民币在港沉淀,但是人民币能够走出来也能走进去是大势所趋。而且,到12月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大概是3000亿,对内地的存款占比不过是0.4%,一方面是数量很小,另一方面也不可能都回去。
成思危:
可为人民币设置干预目标区间
成思危在做大会主题演讲时表示,2005年的时候我们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从紧盯美元到紧盯一揽子货币,人民币可兑换性不断提高。我们现在在43个外汇项下已经有20个完全开放、可自由兑换,当然我们会根据时间表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但是最重要一点就是如果过早向外界公布时间表的话,会刺激投机行为。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还表示,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相信香港会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合适地点,可为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并可以在很多方面发挥作用,例如证券、保险。他说,人民币肯定要往完全自由可兑换的方向发展,但由于时机未成熟、管理能力不足及防范投机,因此没有时间表。他强调,不希望人民币问题政治化,也不希望一些国家将其经济政策的失误怪罪于人民币。历史证明,人民币升值并不能降低这些国家的失业率。不过,他认为,人民币汇价应该增加灵活性,例如考虑设一个目标区间,在区间内让人民币自由浮动,当汇价接近区间边缘时,才出手干预。
尚福林在讲话中指出,截至2010年年底,内地已经有18家证券公司、10家基金公司和6家期货公司在港设立的分支机构。已经成立的QDII投资计划中有40%投资于香港市场。同时香港共有13家机构获得QFII资格。他表示,将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到境外上市,并支持企业到境外上市首选香港。中国证监会正在修订境外上市的有关规则,以便为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到香港上市提供便利。内地将推出在港募集人民币资金进行境内证券投资业务试点,还将推动内地交易所与港交所合作,完善相关的交易结算安排及清算交收规则,适时推出港股组合的ETF在内地挂牌交易,同时还将支持香港发展人民币债券市场,通过修订完善相关法规支持境内企业到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支持H股公司先行先试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蒙代尔:
人民币太多升值破坏性大
18日,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蒙代尔在专题午餐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作为“欧元之父”,他演讲的题目与货币相关,名为“在不大同的世界里重组国际货币”。他说,我并不完全赞同人民币的升值,但是,这也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的通胀问题。可是,如果要人民币针对美元大规模升值的话,这对中国绝对是具有强大破坏性的,对世界也没有什么好处。(一个国家)如果把自己的货币紧盯其他货币,这个国家就有义务保持贸易的一定平衡。对美国来说,应该保持4%左右的经济增长,才能够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失衡的状况。对中国来说,5%-6%的贸易顺差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认为中国的外贸顺差会逐步调整到4%,预计(一旦调整到位)这种情况可以保持十年的时间。他说,中国应当在一定时间内,固定人民币的汇率。而一直维持升值的势头是“破坏性”的,人民币在2005年至2008年期间一直在升值,每年大约都上升了3%-4%,但这样是危险的,是有代价的。因为如果一种货币每年有升值3%-5%的预期,热钱便会汹涌而至。
他认为,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去年决定,那就是每过五年他们要改变一下SDR(特别提款权)的内容或者框架,他们这次没有做非常重大的调整,只是调整了美元、欧元的一些百分比。我觉得其实这次他们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因为现在中国成了一个主要的出口商,没有充分意识到中国已经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体崛起在世界舞台上,没有把他们的决定充分建立在把中国因素考虑进去的基础之上。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遗憾。在会后回答记者提问时,蒙代尔特别强调,在SDR的原比重中,美元占44%,欧元占34%,日元占10%,英镑占11%,特别提款权采用一揽子货币的定值方法。我曾多次建议将人民币纳入SDR体系,因为中国的出口量是全球最大的,如果不让人民币进入SDR,那将是错误的决定。此外,中国还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将人民币排除在外,是非常不合理的。而反对者的一个理由是,人民币并非完全可兑换。他说,要知道,在1974年,SDR开始转变成一揽子货币,包括16种货币,其中不少货币都不是可完全兑换的。所以,在原则上讲并没有什么阻碍。人民币确实并非可完全兑换。一般说来,在货币不可兑换的国家,政府会通过控制令货币升值。而中国对于汇率的控制则拥有不一样的原因,那就是为了出口。所以,他认为,把人民币排除在外的原因是错误的。在直到2016年的未来5年,将有一个新的SDR,但他们将因此错失了大大改善这一体系的机会。他建议将人民币引入SDR体系,并不需要很大的权重,而是可以要系统性地、小份额地进入。他的预想是,美元与欧元共占70%,英镑、日元各占10%,将是比较合理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