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俩“婆婆”麻辣出手银行受压寻出路

唐玮 钱秋君 2011-2-25 21:18:46

本报记者 唐玮 钱秋君 北京报道

    两个“婆婆”同时出手,愁煞了媳妇银行。
    本报记者获悉,银监会四项新的监管工具已于近日得到国务院的批复,中国版“巴Ⅲ”随后会成文并下发至银行;央行已经并将继续向部分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并利用多种工具调控信贷。监管部门从严,银行随即受压,新一轮的融资压力卷土重来。
    虽然较之此前的版本,银监会新的监管指标有所放松,但与国际标准相比,“巴Ⅲ”的中国版本仍属于严厉。
    对于银行而言,化解压力迫在眉睫。如果说,2010年银行集体巨额融资的始作俑者是2009年的天量信贷;那么,2011年商业银行迫不及待地再融资,银行规模惯性扩张,监管从严是主要推手。在今年监管层会频繁运用各项资本监管工具的预期、资本补充的压力下,寻找治本之策才是银行的长久之计。
银监会四项新工具获批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银监会四项监管工具已于近日得到国务院的批复,银监会也正在积极努力地将新监管指标成文并下发。
    较之此前的版本,部分指标有所放松,如拨备率由原方案2.5%的要求改为“原则上不低于2.5%”;资本充足率方面,最新批复的方案对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和总资本的最低要求由原方案的6%、8%和10%分别调整为5%、6%和8%,不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仍比4.5%的巴塞尔协议Ⅲ严格。
    “之前2.5%的拨备率标准提出后备受争议。”安信证券首席行业分析师杨建海分析说,以兴业银行和宁波银行为例,即使拨备覆盖率高于150%,由于不良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10年三季度末分别为0.48%和0.65%),拨贷比却在1.5%以下,如果要满足2.5%的要求相对压力是比较大的。
    “新标准其实是广泛听取了银行的建议之后而得出的。”一位银行人士说,修改后的标准更切合实际,由于一些资产质量良好的中小型银行拨备率普遍较低,新的拨备率要求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不良率低、风险控制能力强的银行原则上并不需要按照2.5%的标准来执行拨贷比要求。
    而资本充足率的达标难度也不大。杨建海认为,现有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是大型银行不低于11.5%,中小型银行不低于10.5%,在新标准中,考虑留存资本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为10.5%,因此资本金要求实际上仍将按照原有标准执行。核心资本充足率规定是8.5%,虽然高于现有7%的要求,但并未超出预期,因为上市银行基本是按照8.5%的标准来安排资本补充计划的。
    新的监管版本虽然比旧版本放松,但与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相比,中国仍属于从严监管。
    如国际上给出的新资本标准过渡期设置为2015年全面达标;留存资本2016年开始逐步引入、2018年达标。而我们的新方案自2012年初开始执行,要求系统重要银行于2013年底达标,非重要银行2016年底达标。
    获批方案中,杠杆率仍维持4%的要求,高于国际上3%的标准,同时要求各银行在2011年底达到新引入的LCR(流动性覆盖率)和NSFR(净稳定资金比例)流动性指标。
    据渤海证券测算,杠杆率的管理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银行的扩张速度,对银行利润增速的提高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将倒逼银行转型为更加重视不会提高银行杠杆率的服务型中间业务。
央行已向40家机构动手
    央行有关人士2月22日向新华社记者表示,2011年以来,央行已开始在货币信贷调控中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工具,已对40多家资本充足率较低、信贷增长过快、顺周期风险隐患增大的地方金融机构实施了差别准备金要求。
    曾经一度传出“央行打算实施的差额存款准备金制度由于过于复杂,在国务院层面被否决”的消息,称信贷增速仍将是央行对单个商业银行放贷进行监管和调控的主要参照依据,而不是较为复杂的差额存款准备金计量制度。
    央行立刻出面澄清,但并未透露具体被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银行名单。
    而此次紧缩政策比往年来得早一些。1月份以来,央行已经要求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全国性金融机构,根据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的要求把握信贷投放进度。在央行提高利率、准备金率和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下,1月份信贷得以控制,达1.0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3500多亿元。
    目前的调控正全面开花,时间、规模也超预期。民生证券研究所所长李锋分析说,历来一季度是全年放款的高峰期,央行这两个月内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开始使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速度之快超市场预期;使用范围也正在扩大,地方金融机构成为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的首批对象,强调了央行对地方金融机构信贷节奏控制的决心,信贷节奏控制将渗透到全国各个角落。
    银行的两个“婆婆”同时出手,效果显著。目前,可动用银行额度出现紧张状况,银行的议价空间也大为提高,利率上浮,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如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已经普遍达到了合法合规的利率上限。同业拆借的利率上浮。
银行受压寻出路
    银行受压的情况下,正试图寻找方便而快速的出路。2月23日,交通银行“2012年底前赴香港发行不超过200亿元的人民币债券”议案顺利通过,交行表示,募集资金的主要用途将用于发放贷款及银行流动资金和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光大银行也于2月20日晚间宣布启动H股发行计划,合计发行规模为不超过120亿股。
    事实上就在一个月前,农业银行、兴业银行先后宣布了次级债发行计划;民生银行也表示拟定向增发47亿股A股,募资近215亿元。中国银行亦在1月29日发布公告称,该行将在2012年底前在香港发行总规模不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债券。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商业银行宣布的通过不同方式再融资的规模已达1838亿元其中包括北京银行已经成功发行的35亿元次级债。
    再加上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一升再升。从2010年1月18日到2011年2月24日,1年的时间,央行8次上调金融机构准备金率至如今的历史高点,大型金融机构为19.5%,中小型金融机构为16%。
    “如果以每次上调冻结资金3500亿元估算,央行共冻结约28万亿元。”中信建投银行分析师杨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此一来,商业银行被陷入“信贷扩张—资本消耗—遭遇监管—上市融资—信贷再扩张”的恶性循环中。此时银行也有两种办法,一是揽储增加存款,提高资本充足率;二是限制信贷额度。但这都没有“通过融资方式增加资本”的方式来得方便。所以业内认同的是,“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很可能会刺激银行继续融资。”
    在今年监管层会动用各项资本监管工具的预期下,在资本补充的压力下,银行寻找治本之策才是当务之急。
    虽然近两年商业银行都在提转型,但效果并不大。究其原因在于,“国有银行包括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都陆续上市完毕,而此后每年就要有良好的业绩回报股东,在这种压力下,靠贷款扩规模、拉升业绩也是必须的。”上述负责人说道。
    长久看来,银行必须从全面扩张向“精细化资本管理”转型——即将有限的资本配置在能产生更高风险资本回报的业务上。目前,“低资本消耗型业务”成为银行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