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胜景山河被否:偶然大于必然

吴君强 2011-4-8 20:57:33

吴君强

   胜景山河二次过会被否决,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当然,除了公司和中介机构。不过,他们的不高兴,证明了中国股市仍有一定的纠偏和自洁能力,尽管这种能力表现得很偶然,且范围有限,还未形成到机制层面。
    胜景山河原定于去年12月17日登陆深交所,但就在开盘前一个小时,上市被紧急叫停,因为前一天,一家媒体刊登着上万字的报道,质疑胜景山河存在涉嫌虚增销售收入等多方面问题。
    这是一家太可疑的公司。一个不喝黄酒的地方,突然出现这样一家黄酒公司,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不过1.6%左右,远远低于行业龙头古越龙山、会稽山10%左右的占有率,尽管如此,招股说明书却说,公司净利润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销售均价高出古越龙山等行业龙头1.7倍~3.6倍,人均产能甚至比古越龙山高出300%!
    胜景山河IPO被紧急叫停后,业内都在揣测,上市是流产,还是暂缓而已。当时后一种观点明显占上风,因为不少人相信,保荐券商公关能力极强,一旦上市流产不但意味着巨额保荐收入打了水漂,公司还须背负“包装上市”、“造假上市”等罪名,甚至会受到处罚,另外监管层从保护发审委的权威而言,也愿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当时有“消息灵通人士”信誓旦旦地说,胜景山河最终还是会上市。
    当时笔者在本栏中写过,如果胜景山河能顺利过会,意味着中国股市进入了明火执仗的时代,完全成为权贵的圈钱市场,连遮羞布都扔到了一边。
    后来,媒体报道也证实,湖南省方面和保荐券商曾到北京跟监管层沟通过,不过发审委在二次审核时仍然否定了胜景山河IPO,显示出监管层的承压能力和纠偏的勇气。
    胜景山河二次被否不是首例,在胜景山河之前,曾有两家公司IPO已经募集了资金,最终仍被叫停,资金连本带利退还给投资者,两家公司分别是立立电子和苏州恒久,发审委认定,前者的股权“存在瑕疵”,后者披露的专利与“事实不符”,听上去都不是大问题,与媒体报道的“掏空公司资产”和“造假上市”等判断有较大差距。当然,发审委二次否定用词谨慎,有不言而喻的苦衷。
    这次,发审委否定胜景山河的理由是,招股说明书未披露重大的关联交易,而非财务作假。根据中介机构后来的核查报告,胜景山河销售收入确认符合会计准则规定,存货情况真实,不存在外购黄酒进行勾兑的情形。
    也就是说,监管层认定胜景山河并非包装上市,这也与保荐机构平安证券的说法口径一致。在这样一种结论之下,尽管监管层宣称,将进一步调查保荐机构等中介机构的尽职调查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做出处理,但可以想象,即使有处罚,也不会很重,因为调子已经定了:存在的问题并非致命伤。
    尽管胜景山河的高管豪言,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来,但显然,这样一家早已路人皆知的可疑公司,再次成功IPO的几率非常之小。公司不幸或是投资者之幸,但投资者之幸来得也过于偶然,上述三家公司被撤销IPO核准决定,均是因为媒体监督,特别是胜景山河,如若前一天没有质疑报道,当晚上市庆祝酒会照开,第二天便上市大吉了。
    股市一年IPO的数量数百家,很难相信,这三家被媒体揪出来的公司就是“坏公司”的全部,有多少类似的“坏公司”早已蒙混过关,我们不得而知,期望发审委的专家们替投资者站好岗、把好关,并不牢靠。某些时候,记者比发审委专家更能发现公司问题,这恐怕不是专家们的专业素养问题,而是职业操守问题。
    胜景山河事件之后,监管层增加了保荐项目问核程序,要求今后对每个IPO项目,保荐代表人需逐一针对发行人的近40个核查项目“签字画押”,也算是对现行发行制度一种弥补性的措施,这也是胜景山河事件比较宝贵的遗产,不过“补丁”式政策,仍是对审核制度的承认和维护,仍是对“权威”的认同,仍不放开股票市场供应,让买者自负。
    当然,新股发行的改革一直都在进行,对于监管层而言,改革发行制度比否决一个公司难多了,只是,我们期待发行制度从审核制到注册制,能迈出更大的步伐。
     (作者email:cnai422@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