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比比哪家券商更会讲故事?

范晓曼 2011-4-15 21:04:08

范晓曼

   前有中国宝安石墨烯“罗生门”,后有宁波联合“被锑矿”爆炒,遮盖不住的数据显示了券商的操作路径,曝出券商不负责任的研报和利益诉求,利益链条毫不隐晦,券商哄抬价格,并掩护基金潜逃以及其他券商营业部也一起参与。
    有媒体已经看出其中端倪,两者相似之处还在于,旗下同时具有房地产业务以及共同由于与“矿”沾边而被投资者追捧,上市公司再次对券商出具的研究报告进行否认。
    在笔者印象中,通常只有投行为吸引投资者,会把一家拟上市公司未来前景描绘得绘声绘色,讲故事的能力是超一流,这个,在业界已是屡见不鲜的事了。
    券商们,原本在资本市场中该谨慎出招才对,特别是出具上市公司研报和对其“买入”、“卖出”的评级,因为它对投资者的“诱导”相当大,甚至会造成投资者不经意间的损失。
    如今投行“讲故事”的路数可悲地被金融圈沿袭了,这中间牵扯到券商、基金之间分仓收益、券商自营业务的扩张之需,监管层屡禁不止,其法规要求似乎被券商们遗忘。
    这种遗忘是在践踏监管的风险,上市公司本身也难辞其咎。
    宁波联合如期发布了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锑矿方面,公司在土耳其成立合资公司从事锑矿投资等,目前在办理当地两个矿区的采矿权证过户申请,还没有展开详查工作,也没有获得关于锑矿储量的任何勘探数据。
    近一年内公司及高管人员并未接待过该证券公司的工作调研,未向该公司提供过任何未披露的信息资料,这样的解释未免苍白。
    只是散户们被“石墨烯”、“锑矿”这种新的能源题材所迷惑,雾里看花,并不能看清和判断资本的动向,因为它对于普通投资者太过生疏,即使是财经专业媒体,也难以在这些“热血沸腾”的数字面前找到破绽,及时给予投资者以风险提示。
    券商们对于上市公司的研报几乎天天充斥在市场里,要怎样去识别?很多人都会被机构的专业性所迷惑,能有多少聪明的投资者能在买卖之前,多长点心眼,询问一下上市公司项目的进展及其可行性,运用自己的判断对于信息进行筛选呢?
    只做自己熟悉的行业,连巴菲特和彼得·林奇这样的大师都避开自己不熟悉的IT行业,潜心研究自己能弄明白的企业,笔者以为,像宝安、宁波联合这样的公司,普通投资者还是不碰的好。
    涉嫌其中的5家券商,不乏业内翘楚,很难想象这样的职业操守有着怎样的道德掩体。无奈的是,市场总是弥漫着投机情绪,再加上监管乏力、券商基金逐利之需、游资私募追捧、散户猛冲,让投机者更加如鱼得水,可怜的是小散们被带到“沟里”去了。
    笔者以为,此两桩事件仅仅是券商和基金“坐庄”的冰山一角,就像是古玩市场里古董真假难辨,修炼的是投资者的火眼金睛。笔者联想到格雷厄姆反复强调投资与投机的区别,他曾提醒投资者在了解信息时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对股票作出审慎的判断,并尽量做到适当的分散。
    像石墨烯、锑矿加上最近在爆炒的“元素周期表”,这么生僻的词汇,普通投资者还是别去碰为好,即使是估值适宜,也要谨慎对待。
    因中国宝安而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准备投诉上述5家券商,结果有可能不一定让投资者满意,这样的先例似乎也没有过,但至少因此而揭露了券商的“草率”和“野蛮”,A股市场这样的风气不能助长,也让那些还在为此“侥幸”的券商们醒醒吧,投资者不是好欺负的。
    或许,讲故事的券商还会大有人在,谁家故事讲得好讲得圆满,可能依然会有市场资金追捧。由此笔者想到也感到迫切的是,财经媒体应当开辟一档栏目——研报·追踪,让虚伪的研报暴露在阳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