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要做教练而非干涉型家长

范晓曼 2011-5-13 15:57:07

专访银华基金公司总经理王立新

本报记者 范晓曼 北京报道

   “2002年我来银华,将近10年,回顾一下像放电影一样,历历在目。应该说公司发展是比较快的。”没想到,银华基金公司总经理王立新还未等记者开始提问,便娓娓道来,“银华已经是一家全牌照基金公司了,去年底又拿到了社保基金的资格,这样一来,公募、专户、QDII、企业年金加上社保,业务种类比较齐全,产品线比较完整,现在除了ETF没有外,其他都比较齐全。”
    银华是第二批成立的基金公司,第一批是老十家,第二批是因为清理老基金给的牌照。当时国务院发过一个文就是清理以前不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清理得当就会给一个基金公司牌照,银华是这批设立的基金公司,与之同时期成立的是易方达、宝盈、融通、长城、中融等基金公司。
风雨之后才见彩虹
创业一波三折
    银华初期是走了些弯路的,刚由清理四川国债基金而成立银华基金时,市场已经开始达到顶部,开始往下走了,虽然前面有一两年封闭式基金的行情,但因为清理了近5个亿的规模,其中又有一两只股票占很大股份,实际上对后来业绩影响比较大,再加上封闭式基金的二级市场开始出现折价,当时银华基金的扩募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甚至到最后一天的时候,差点遇到发不成功的危险,后来在托管银行农行和承销商的帮助下,成功募集了25亿,虽然中间经历了很多波折,有一点生不逢时,但公司还是成立了,成功发行了第一只封闭式基金。
    说起当年经历过的艰难,王总还是相当的淡定,在言语中听不出来他的“纠结”,但他一定是有过风雨后见彩虹的感受。或许有时候,一个人面对挫折时的坚定心理必将使其后来更加具备冷静的思考。
    “当时找托管行也是费了很大周折,开始找的是工商银行,后来被大的公司给挤了,没办法就去找中国银行,中国银行也不愿意接,说你这小公司,现在市场也不好,发行可能很困难。”王总说起此段经历,略微感叹了一下。
    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基金公司到底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求规模很容易,但给老百姓赚钱的基本道理还是要遵循的,这一点,在银华的战略决策上还是体现了王总的管理思路。
    “2003年一年是没有发行新基金的,那时候管的是比较严的,一家一年发两三只基金,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我们想股市不太好,一定要开发一个适合老百姓需求的,风险比较低的产品,当时我们设计的叫银华保本基金。”
    “真的也没想到发行的会那么好,因为之前都是股票型的基金,应该说保本基金适应了老百姓的需求,我记得当时是发行了9天,就募集满了上线规模60亿,在一个星期就募集了60亿。”
    很让王总记忆犹新的一个细节是,发行的最后一天自己曾经站在建行的会议室看着屏幕马上就到60亿了,非常的兴奋,发完这60亿之后,银华就进入了百亿俱乐部。
做精品还是做全功能公司
这是个难题
    “从2007年、2008年开始,公司就在考虑做成百年老店,开始思考公司究竟是做成精品店公司还是全功能公司了。”按照这几年基金市场的发展,王总逐渐体会到精品店是靠业绩吸引投资者,就像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做法,这倒不一定适合银华的发展。
    王总举了个例子:“像美国富达之类的公司,他们的模式基本是一个理财产品供应商的模式,虽然有着彼得·林奇、波顿这些明星基金经理做产品做得很好,但是在他们一万多亿的资产里面股票基金只有6000亿至8000亿,一半多的是固定收益的东西。包括Van-guard(国际指数基金巨头先锋集团)它是做指数基金起家的,它现在提的口号是‘做投资者的理财顾问’。大型的资产管理公司,基本是全功能的,除了理财管理之外,还提供其他的服务。有很大的理财队伍,别的基金产品到他这卖,他也卖,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我觉得这是综合理财服务商,更加适合公募发展的路子,要有更鲜明的特点。”
    要想做成优秀的公司就需要很强的投研体系、投研队伍。或许王总独到的管理思路是极其大胆且具备逆向思维的,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有些公司大举收缩规模时,银华在扩张人才储备,2008年、2009年投研队伍从20个人差不多突破了100人,现在看来这个举措还是非常正确的,虽然成本增加也会有一点点压力,但对公司长远来看还是有好处的。
提倡基金经理负责制
发挥小组长的“威力”
    “这个小组长的权力是比较大的,做大行业的资产配置工作,有可能小组长的观点将是整个策略配置的核心。”银华在投研体系改革的基础上,对于找到适合银华基金经理发展的路子已经势在必行了,王总大胆地推出了基金经理负责制、独创了行业小组长负责制。
    银华对于投研的重视和特点还体现在股票深度听证制上,这里面我们的股票分好多级,最高一级是银华50,研究员都要参与听证,保证股票仓位不要出问题,深度听证制度保证了投资的一个可靠性,也可以督促研究员对股票进行深入的研究。
要想使储蓄脱离银行
适合的产品最关键
    说起行业发展的未来,王总认为,未来中国理财市场是非常大的,随着利率市场化,储蓄资金会慢慢脱离银行体系,进入资本市场,这是一个趋势,现在看上去这个趋势给基金带来的优势并不那么明显,主要是没有合适的产品,老百姓资金的活期化、短期化的现象非常明显,尤其是在高通胀的环境下,投资者希望能够找到抵御通胀的投资标的。
    未来,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关键在于怎样把握住机会,怎样开发创新产品、提高自身投资管理能力。还有一点,制度性资金的安排也会出现,会比较倾向于放在基金管理公司来管理。
    “总之现在行业的发展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业内也有一些抱怨和牢骚,但长期看行业的发展空间很大,老百姓对基金产品的需求也非常大,而各个基金公司虽然都有一些抱怨,但大家还在拼命工作,基金行业的竞争依然激烈。我觉得这也是市场的一个机制,一旦形成竞争,这个市场就有活力。”王总说。

Q&A

Q=华夏理财
A=银华基金公司总经理王立新

    Q:您怎么看待规模和业绩之间的关系?
    A:对我们目前来说,业绩和规模还是正相关的,如果你的业绩持续好,老百姓认为你的投资管理能力很强,规模就会增加,另外,规模的增长跟新的产品有很大关系,跟ETF有相似性,你发行了一个老百姓喜欢的、适应他的产品,这样肯定会把很多钱吸引过来,这样也可以扩大规模。作为基金管理公司,这也是一个模式的问题,是做主动型为投资者提供高回报为主的公司,还是提供多种产品、固定收益产品来吸引投资者,不是以业绩为导向的,是全产品线、多功能的一个资产管理公司,银华希望成为一个超市,投资者买什么产品的都有。
    Q:提到授权基金经理负责制,他们的授权到底有多大,对于股票仓位能决定多少?
    A:基金经理授权还是比较充分的,对他们的管理主要是股票库的管理,还有就是行业个股集中度的管理,在这个问题上公司投委会要管,到一定比例,我要签字,避免买一只股票买得太多,或大家集中到一个行业。对风险和合规的管理多一点,因为基金经理的经验不同,是否应该有一个相对核心的资产配置意见指导,我们正在尝试,因为之前没搞过,所以要看看研究部做的行不行,这两个季度做下来看还是可以的,所以这样就对基础的仓位配置会有一个指导。尽量防止因基金经理个人的原因配置较偏,避免基金净值波动较大。
    Q:关于基金修订案,里面最感兴趣的条款是什么?
    A:我们还是特别期待新的修订案能出来,这是行业修订的大法,10年前制定的法律跟现在还是不太适应了,希望束缚行业发展的条款能修订过来。
    比如,基金业务范围还是要宽泛点,从业人员投资买股票这个事,社会上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还是放开比较好一点,向国外学习备案,管住老鼠仓的同时,还能分享股市成长的收益。

记者手记
具有哲学思维的金融家

    基金圈子里都知道,王总是很少在媒体前露脸的,总是在低调中行事,这次见面确实聊得很愉快,估计有一吐之快的感觉吧。个人感觉,王总是属于偏保守之人,但私底下却做了大量的创新工作,比如投研、产品,如此的行事风格跟外界看起来银华的高调倒真的不很匹配,“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用来形容王总是再合适不过的。
    他自诩为是教练级的选手,对待下属会在业务上做一定的提醒,之后让他们去研究,因为是学哲学的,他崇尚从思想层面去影响投研团队,曾经给他们写过一封信。一是怎样认识中国股市的规律?二是基金经理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再一个就是做基金经理具备的品质有哪些?就是客观理性,不能似是而非,道听途说。
    有时候王总会给下属推荐点书看,比如波顿的书、《Big money》、《国运1909》等。
    王总在银华的近10年里,他最感缺憾的是有一些比较优秀的基金经理陆续离开了。如果留到现在的话,银华该是一个多么优秀的团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