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谁来接替卡恩

兰晓萌 2011-5-20 22:28:19

本报记者 兰晓萌 北京报道

   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对着首次露面的妻女微笑。他的律师再次提出保释申请,法官最终批准了这一请求。
    此时,卡恩已不再是IMF总裁。在位于纽约雷克岛的监狱中,他向服务了三年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递上了辞呈。辞呈充满“无尽的伤感”,但在末尾,卡恩还想战斗:“我要保护这个我有幸为之工作并倾注心血的机构,尤其,尤其,我要用我全部的力量、全部的时间和全部的精力去证明我是无辜的。”
    事实上,早在卡恩提出辞呈前,围绕IMF总裁的博弈已经开始,博弈圈不仅在欧美,一度响起的还有中国声音。目前,接替者名单不断浮现,最接近的人选指向则是法国女财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欧美抢跑
    美国财长盖特纳是率先捅破“窗户纸”的人。
    在卡恩辞职前一天的5月18日,盖特纳已经公开提醒,卡恩“显然不适合继续担任这一职务”,IMF应“正式确定一个临时人选”,填补真空。这被很多人解读为对卡恩的“逼宫”。
    欧洲人没有盖特纳这么直接,但行动更早。从15日开始,欧洲就多次表态“应再选一位欧洲人”。德国总理默克尔甚至给出了理由,她说:“考虑到欧元面临的巨大问题,当前形势需要一名欧洲候选人。”
    IMF是欧洲财困国家数千亿欧元救助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弥合欧洲国家间的分歧,联合欧洲央行为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提供几千亿欧元的金融援助,避免它们债务违约,拖垮充斥着这些国家债券的大大小小的欧洲银行。在整个救援行动中,卡恩作为“权力掮客”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至于被命名为“欧洲微观事务的管理者”。显然,欧洲人需要一个自己人继续担当这个角色。
    5月19日,盖特纳再次发表声明,呼吁IMF尽快选出新总裁。尽管盖特纳并未表现出支持欧洲人的倾向,也有传言认为,奥巴马并不反对打破65年来任命欧洲人为IMF总裁的传统;但是,IMF现有的权力架构很可能令美国选择支持欧洲:IMF二号人物向来是美国人,但需要由新总裁正式任命。如果美国现在得罪了欧洲人选,那么一旦欧洲人当选新总裁,美国有可能失去二号位置。
    有媒体披露,美国正考虑提名白宫经济顾问大卫·利普顿接替现任IMF二号人物,原定8月退休、临时受命代行总裁职务的约翰·利普斯基。这样,来自美国的利普顿就有可能在下一任IMF总裁诞生前代行总裁职务。
中国声音
    与欧美持续的造势不同,新兴经济体的表现要低调得多。迄今为止,没有金砖国家之间协商此事,或G20中的发展中国家代表协商此事的公开报道。
    最为响亮的声音发自IMF第三大股东中国。
    在传出朱民、周小川等人都有资格成为IMF总裁的可能人选后,19日,中国央行网站的新闻稿引述了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表态。周小川对卡恩辞去IMF总裁职务表示遗憾,同时表示国际金融机构的领导人和高级管理层应通过公开、透明、择优程序选出,以利于更有效的领导工作。这是G20平台曾经达成的共识,而且得到过美国的公开支持。“世界经济复苏及欧洲债务危机需要强有力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支持,而其高级管理层构成也应更好地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新兴市场的代表性。”
    同样的表态者,同样的表态方式。2009年3月底,在G20伦敦峰会召开前夕的一周之内,央行网站连续三次刊发央行行长周小川署名文章,提出要创立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以取代美元。这一行动透露出中国改善国际金融秩序的明确立场。
    如同2009年3月的出手获得新兴经济体支持一样,这几天,巴西、南非、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大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态度:IMF总裁不应再是欧洲“专座”。这或许意味着,围绕公开与透明程序,以欧美为一方,新兴经济体为一方,卡恩继位者的博弈还将白热化。
谁是新掌门
    尽管还没有明确的提名,没有进行公开的角逐,但在声势上,一些关键的竞争者已经浮出水面,开始接受全世界的评估。
    在欧洲,拉加德是集合了最多共识的“种子”选手。德国、意大利、瑞典甚至包括IMF“临时总裁”利普斯基都已公开声援她。
    今年55岁的拉加德25岁进入美国芝加哥一家大律所工作,43岁成为这家律所的首位女性董事长,49岁进入法国政府,后出任财政部长。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她过人的表现赢得市场和国际社会的赞扬,帮助法国提高了在G20等关键全球性组织中的谈判影响力。2009年,她被英国《金融时报》评选为“欧洲最棒的财长”。
    与卡恩一样,拉加德在欧洲政治界十分受欢迎。有报道称,欧洲“三巨头”之一的默克尔对她很有好感,德国财长朔伊布勒也是她的好朋友。而她在美国20多年的生活经验、盎格鲁·撒克逊式的生活方式以及一口流利的英语也会为她赢得来自大西洋彼岸美国的支持。
    但拉加德“法国人”的这个身份,却是一大不利因素。在过去33年里,IMF受法国人领导26年,历任11个“老板”中,有4个来自这个国家。而且,现任欧洲央行行长、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也都是法国人。而且,正值法国担任G20轮值主席国且明年就要举行总统大选,法国总统萨科齐可能也不希望她在这个时候离开。
    更严重的是,拉加德正卷入一宗司法纠纷。法国司法部门正在调查她是否在2007年促成法国里昂信贷银行与萨科齐的朋友、商业巨头贝尔纳·达比达成和解时滥用权力,让达比获益。这件事直到6月以前都不太可能解决,而且很有可能让有决定权的IMF执董委员对她投下反对票。
    法国议会一名知情者评价:“我不认为有人会将卷入这种可能会有后续影响的事件中的人放在IMF总裁的位置上。要不是有达比这件事,拉加德是有可能的。”
    如果IMF总裁花落欧洲之外,有不少人认为,今年62岁的土耳其人凯末尔·德尔维斯胜算很大。德尔维斯现在是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全球经济与发展项目的负责人。他最卓越的功绩就是在2001年金融危机后,通过推进艰难改革和帮助获得IMF救援资金,使土耳其摆脱危机。此前,他在世行工作,并于1996年成为世界银行的副行长。
    现在,可能人选的名单还在不断加长:包括来自欧洲的德国央行行长韦伯、英国前首相布朗,和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南非前任财长曼纽尔、墨西哥央行总裁卡斯腾斯、巴西前央行行长费瑞嘉、印度政府最高智库计划委员会副主席阿卢瓦利亚、新加坡财政部长尚达曼、以色列央行行长费希尔等。
    IMF总裁人选,正在成为一块试金石:在全球力量格局发生变化、新兴经济体占全球份额不断提升的今天,国际金融秩序,是否仍然患有“帝国后遗症”。这有可能对IMF的权威性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