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中欧加息暗通款曲

贺江兵 唐玮 2011-7-8 19:56:08

本报记者 贺江兵 唐玮 北京报道

   央行的调控手段正日益与国际接轨。除了早早地将加息幅度由惯用的27个基点改为国际通用的25个基点外,近期还频频与欧洲央行联动,采用道同为谋的战术,寻求巧妙的加息时机,以防热钱汹涌而来。
    中欧两家央行,先后于4月、7月,上演了两次同时加息的戏码,希望抑制通胀难题。加息的目的不言而喻,加息的时点也选得合适,那加息的效果呢?只能尚待观察。
    如今,欧洲央行的处境可谓“四面楚歌”,中国国内的钱荒也着实厉害,实际利率居高不下,加息之箭还会继续相约而发吗?
中欧联动
    加息抑制通胀,中欧越来越“默契”。继中国央行7月6日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后,欧洲央行于7月7日迅速跟进,将欧元区主导利率由1.25%升至1.50%。
    此次中欧联动,并非意外之举。中国央行加息后,各大投资论坛都出现了“中国加息欧洲银行今晚可能加息,留一份小心”的说辞,随后的事实证明,果然如此。
    加息的理由,自然是因为通胀愈演愈烈。各大机构纷纷预测,中国6月CPI将超过6%,加上中国食品价格节节攀升,在存款准备金率手段渐近天花板时,加息的呼声也正在加大。
    而欧洲加息也早有预兆,欧央行主席特里谢6月28日表示,决策者准备进一步提高基准利率,应对通胀,即使各国政府正忙于控制希腊不断恶化的债务危机。能源成本上涨降低了消费者购买能力而且增加了企业涨价的压力,特里谢强调,“我们将决定继续稳定通胀预期。我们正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通胀困扰由来已久。自去年11月以来,欧元区通胀率一直高于欧洲央行制定的“接近但低于2%”的通胀目标,6月通胀率初值为2.7%。日本5月核心CPI同比上涨0.6%,连续第二个月上涨。而且,美国5月CPI同比上涨3.6%,为2008年10月以来最大涨幅。美国不计食品与能源价格的核心CPI5月环比上涨0.3%,为2008年7月以来最大涨幅。巴西、印度、南非都面临不同程度的通胀压力。
    “对于加息,中国与欧洲应该有所交流。”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对《华夏时报》记者说。而同样的联动,在今年4月已经上演了一番。
    在中国央行宣布加息的两天后的4月7日,欧洲央行如市场普遍预期的那样宣布了加息,将欧元区主导利率增加0.25个百分点至1.25%。这是欧洲央行自2008年7月以来首次加息,同时也是对在2009年5月降至历史最低点并维持至今的1%的主导利率首次向上调整。
    此次加息,中国央行选择的时机愈发巧妙。此前每次加息,都有加速热钱涌入的担忧。
    “6月份央行并没有采取加息措施,主要因为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大都没有采取加息措施,如果我国加息,势必会有大量热钱流入,对管理流动性和治理高涨的通货膨胀非常不利。”天相投顾分析师李衡认为,近期欧债危机有所缓和,中欧同时加息,大大降低了中国央行加息后资金流入境内的压力。加上近期国际投资银行正有唱空中国经济的倾向,短期内热钱涌入压力可能下降。
立足国内而动
    “虽然与欧洲有交流,但中国加息更立足于国内实际情况。”谢国忠认为,主要还是通胀情形不容乐观,很多观点认为通胀洪峰已过,但还有很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
    央行在7月4日发布的货币政策委员会2011年第二季度例会声明中表示,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但通胀压力仍然处在高位,要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例会强调把握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上一季度例会则只强调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对稳定性的着重强调,使得市场纷纷猜测,短期内货币政策转向放松的可能性不大。
    “从时机上看,央行赶在6月份和上半年数据出炉之前就断然加息0.25个百分点,一方面凸显其抑制通胀的决心,另一方面也表明6月份CPI数据再上台阶已成定局。”银行证券分析师潘向东指出,通过这次加息,会对负的实际储蓄利率有所缓解。
    加息的目的显而易见,而加息的方式却不同以往。
    与4月的加息相比,本次加息的方式变化在于,首先,活期存款保持不变,其次,其他期限的贷款利率的加息幅度都为25个基点,而过去的4次加息中,有3次长期贷款利率提高的幅度小于短期贷款利率。
    此次对称加息,更体现了对银行业的重视与呵护。好于市场之前预期非对称加息的方式,利好息差,有利于银行盈利的稳定。根据招商证券的测算,由于活期存款利率没有改变,静态测算,此次加息将使上市银行息差提升2-4个基点。
    有利也有弊,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随即上升。“其实,今年已有一半以上的贷款实际利率高于名义利率,所以提高贷款名义利率对新增贷款的融资成本影响远不如信贷控制。”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而谢国忠表示,提高贷款名义利率影响最大的是存量贷款的融资成本,影响最大的是房地产业、地方融资平台、央企,也会受到很大的阻力。
    换而言之,加息最终得以成行,“说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可能并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严重,或者说政府已经考虑在通过其它融资方式化解地方融资平台的再融资风险。”中金分析员徐小庆认为,央行一直慎言加息的顾虑,主要是2009-2010年大量投放的地方投融资平台贷款能否承受较高的贷款利率。如果提高贷款名义利率,那么会直接影响存量贷款的融资成本,从而加重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偿债压力,进一步危及银行的信贷质量。
    目前,已有多个部门对地方债进行摸底,但数字皆不相同。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中国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约9.1万亿元;而根据央行前不久发布的《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市场估算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近14.4万亿元。
    而审计署的数据更为乐观,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17491万亿元。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称,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尚未超出其偿债能力。汇丰发表评论也称,10.7万亿元的地方债规模没有超出市场的预期,尽管占到了全国GDP的27%,但仍是可控的。
    中金的观点是,央行敢于提高贷款利率说明,第一,结合银监会和审计署的调查结果显示,剔除商业化项目后的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只有5万亿-6万亿,远低于之前市场的预期;第二,政府正在逐步完善地方政府的发债体系,包括城投债、财政部代发的地方政府债以及拟议中的真正的市政债,近期城投债的发债速度也明显加快,这些有利于降低地方融资平台的再融资风险,将银行的贷款风险外化为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
    谢国忠认为,加息远未停止,应该让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5%方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