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相乐 北京报道
又一次卷土重来,在一代人的掌声和一群人的质疑声中,电影《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开始了它中国的掘金之行。
从2007年到今天,4年的时间里,好莱坞前后制造了3部《变形金刚》。尽管影片情节和植入广告颇受争议,但是凭借着20多年前留给中国观众的美好记忆,如今的“变形金刚”俨然已经不再单纯是一部商业大片那么简单。
分文不取,
掉在中国的“美国馅饼”
1987年年底,上海电视台大堂外,两个外国人一直坐在那里,他们手中拿着一些“小人”,稍微翻动几下,“小人”便变成了汽车。两人的举动让许多路人疑惑不解。
在询问之后,工作人员才得知,这两个老外来自美国孩之宝公司市场部,此行,他们的目的是希望上海电视台能够播放他们公司的动画片《变形金刚》。两个老外自称,在美国,很多电视台都愿意付双倍的价钱来买他们的片子,因为包括玩具和动画片在内,“变形金刚”已风靡很久。
电视台方面并未立刻答应他们,毕竟之前鲜有购买海外动画片的情况。等了许久,老外最终还是急了。他们表示:90多集的《变形金刚》将全部免费送给上海电视台播放,不需要电视台出一分钱。天上掉下馅饼,上海电视台决定尝试一次。
有人回忆,在这之前,据说两个老外已经在北京见过中央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只是,那一次,他们不太幸运:在看过一些样片之后,他们期望《变形金刚》登上中央电视台荧屏的愿望彻底落空。被拒的原因很简单:暴力成分较多,不利于塑造荧屏文化。最终,在北京寻路无望后,两个老外选择前往上海。实际上,无论这种说法是否真实,总之,在1988年,上海方面做出决定,准备一起译制这部长达95集的《变形金刚》。
这一天,著名配音艺术家雷长喜急匆匆赶到岳阳路44号的上海音像资料馆。在岳阳路44号的那间地下配音室里,雷长喜遇到了上海电影译制片厂配音演员杨文元。导演告诉他们,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分别给片中正邪两方的领袖——擎天柱和威震天配音。没有过多的寒暄,雷长喜、杨文元等一大批优秀的译制人员聚集到了一起。配音工作紧张有序地开展起来。
尽管每集只有短短的20分钟,但是起初的配音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因为配音演员大部分是第一次给机器人配音,角色很难分清,演员们只能一点点地磨合。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这年的10月1日,上海、北京的电视荧屏上,《变形金刚》总算亮相了。让这些配音演员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看似普通的配音,竟然在日后影响了一大批观众,他们的声音也成为一代人心中抹不去的永恒记忆。
风靡中国,
一部动画的魔力
上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电视机,电视节目也呈现百花齐放之势。中国的电视发展正逐步进入一个黄金时代。《变形金刚》也顺势搭乘了这一班快车,驰骋在那个时代。
“当时电视台不多,一共只能收到4个台。中央1和中央2还有地方的2个台。印象很深的是每天都是下午6点开始放动画片,但是一天只有一集。所以5点放学回家都抓紧时间把作业做完,6点开始看。《变形金刚》应该是当时最喜欢的一部动画片,在当时应该是个潮流,因为小学男生都会在第二天讨论剧情。”1983年出生的小姚告诉记者。
“汽车人,变形!”成为大街小巷所有男孩的流行语。尽管此前早有《射雕英雄传》和《上海滩》等电视剧造就过万人空巷,但是,这种盛况发生在一部动画片身上,在这之前却很是少见。
上海和北京的热播,让其他电视台终于按捺不住。然而,今非昔比:此时,孩之宝已经不能再提供免费播出。广州电视台在与孩之宝谈了一个星期后,对方依旧是坚持“一口价”。20多年后,时任广州电视台总编室主任的王建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没办法,每天都有观众打电话进来,问我们怎么不播《变形金刚》。”迫于压力,最终,广州电视台“破例”花钱买片。至于购买的价格,有消息说:当时孩之宝定的价格是每集5000—6000元。如果按95集来算,孩之宝至少能从每家电视台赚取近50万元。
“变形金刚”真的火了,不过,火的不仅仅是动画片,还有先于动画片诞生的“机器人”们。“我记得特别清楚,百货大楼的擎天柱卖一百三十九块八,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完全不能去奢望的,就算把家里的粮票都卖了也买不起一个,所以我只能经常去那里的柜台外面看着,有时候有客人来买的话,我趁机摸一下,玩一下就是最大的满足了。而如果没有人的话,我可能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北京的唐惠民曾经这样回忆。
事实的确如此,当时,一套“变形金刚”价格高达上百甚至上千元,这对20多年前的中国来讲,的确是高价商品。后来,有人粗略估计,诸如玩具等“变形金刚”衍生品就让孩之宝赚得了近50亿丰厚的收入回报,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中国。
20年轮回,
一代人的集体追忆
大部分人都认为“变形金刚”玩具是动画的衍生物,实际上恰恰相反:“变形金刚”真正诞生的身份就是一种变形玩具,而它们真正的出生地也不是美国孩之宝,而是日本玩具公司TAKARA。
1983年,TAKARA公司推出了两种可变形机器人玩具,这两种玩具在美国市场获得了空前的好评,销量也十分惊人。这便是“变形金刚”的前身。1984年,孩之宝与TAKARA达成协议,孩之宝可以使用这种专利和形象来研发美版的变形玩具。为了配合玩具的销售,孩之宝与美国的动漫公司合作为这些机器人们制作了一部长度为三集的商业动画片,并付费给电视台,作为商业广告在电视上播出,与此同时,系列漫画也在同时发售。在故事设定中,机器人们被分为正义的汽车人和邪恶的霸天虎。变形机器人们第一次被赋予了生命。
广州白云山玩具厂,一个现在并不为很多人熟知的公司,不过在“变形金刚”最热的1989年,这家玩具厂取得了孩之宝在内地销售“变形金刚”玩具的代理权。据说,最疯狂的时候,每天半夜都会有拉货的车等在车间门口,甚至曾经多次发生抢货的现象。然而,好景不长。1993年,日版《变形金刚:头领战士》播完后,随着更多的动画片出现在中国的屏幕之上,“变形金刚”热潮逐渐冷却,这些会变形的玩具也逐渐被人遗忘。
直到2003年后,日本和美国为庆祝“变形金刚”诞生20周年,这些“机器人”们才又一次焕发了生机。而此刻,当年守在电视机前收看动画片的孩子们也已经有了足够的经济能力,“变形金刚”热又一次掀起高潮。
这种高潮在2007年达到一个高峰。当年,迈克尔·贝导演的电影《变形金刚》全球上映,7亿美元的票房纪录证实了“变形金刚”的魅力。时隔一年,《变形金刚2》又一次席卷银幕,票房依旧居高不下。
2011年,很多人在期待了2年,甚至是20多年后,《变形金刚3》打着“最后一部”的旗号登陆大银幕。对那群看着动画片《变形金刚》和玩着“变形金刚”玩具长大的中国观众们来说,剧情与那些泛滥的广告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变形金刚”陪伴他们走过了曾经的那个时代,并且见证了他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