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玮 北京报道
央行最新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8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3.5%,创下了自2004年11月份以来的最低点。
M2以及M1增速不断创新低,也明显低于年初既定的16%调控目标,市场一度认为政策放松的条件具备了,可是,在不久前的9月5日,央行又采取了补缴准备金的紧缩措施。
另外一个矛盾是,按照通常的理论,M2低位运行,通胀情况也应该随之好转。但恰恰相反,8月CPI仍然居高不下,8月同比增长6.2%,虽较7月份的高点6.5%有所降低,但仍在警戒线以上。
一贯只公布数据不多言的央行,也第一次揭开了这神秘面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目前M2的统计比实际状况有所低估。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正在研究覆盖范围更广的货币统计口径M2+。而今年热闹非凡的理财产品将被纳入。
这个解释也使得一切都顺理成章:通胀依然高企,货币条件依然偏紧。而市场广泛预期的年内紧缩政策全面放松的“美好愿望”恐难成型。
M2低估M2+出动
央行9月11日公布了最新的金融数据:2011年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8.07万亿元,同比增长13.5%,比上月末低1.2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5.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7.33万亿元,同比增长11.2%,比上月末低0.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10.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4.58万亿元,同比增长14.7%。
M2数据的增速低于市场预期,于是,对于经济放缓的担忧油然而生。而近期下调部分存款准备金率的传闻也甚嚣尘上。
按照东北证券的测算,如果用当月新增M2除以新增贷款的数值,来简单反映货币创造能力和经济活跃程度的话,8月的数值为1.41,低于1.56的均值,与面临高强度调控的2004年8月份相当。
但央行立刻发布对8月货币信贷数据的解释,态度鲜明地回应了近期对紧缩政策猜测。
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以来,M2增速从高位向常态平稳回落,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和稳健货币政策的要求。尽管目前M2增速看起来比过去低一些,但实际货币条件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相适应的。
央行认为,从今年以来的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看,增长速度并不慢。截至2011年8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仍达到16.4%,比2000年-2008年平均水平15.5%高0.9个百分点。央行新闻发言人强调说,8月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485亿元,比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2010年同期还多增近百亿元。而且1-7月,社会融资规模为8.3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只占56.2%,其他如债券、股票等多渠道融资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风光无限的理财产品极有可能被纳入。据普益财富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8月,全国96家存款性金融机构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13426款,发行规模超过10万亿元。
除了低估外,基数高也是M2增速下滑的原因之一。“由于从2009年以来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推高了M2的基数,在今年货币政策从紧的情况下,即使8月新增信贷比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2010年同期多增93亿元,M2增速下降的幅度也会较大。”招商证券分析师谢亚轩认为。
而外汇占款也是M2的另一个来源,高盛经济学家宋宇指出,8月份数据还未公布,但近几个月来,外汇占款存在小幅走低倾向,不过这种情况在8月份可能受汇率升值预期变化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
M2的低估早已引起了央行的关注。因此,调整存款准备金范围,以达到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效果,从而实现年度调控目标,也在情理之中。
政策恐不易放松
放松的猜测层出不穷,尤其在欧美债务恶化,国际形势多变的背景下,但近期央行屡屡出手,一一澄清:先是把存款准备金的范围扩大到保证金存款,解决了快速扩张的表外融资规模,对金融稳定的潜在威胁和对冲;而后,为了缓解资金面的压力,央行又连续八周进行货币净投放。8月,央行净投放货币1670亿,银行间市场利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央行的煞费苦心也表明,未来货币政策难有实质性放松。
谢亚轩认为,货币政策出现实质性放松的条件应该包括:一是货币增速稳定在合理水平(16%以下);二是通胀水平有明显的趋势性下降;三是季调后通胀预期出现两个季度的回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述条件难以同时具备。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预计,9月通胀仍将位于高位。目前通胀压力尚未见明显消退,向前看,预计9月CPI仍将位于6.0%左右的较高水平,整个三季度CPI同比位于6.2%左右的水平。
他指出,9月CPI环比季节性上涨压力仍存。商务部数据显示,9月第一周食品价格环比上涨速度较8月下旬有所放缓,同时农业部数据显示,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出现回落,但由于8月食品价格前低后高,尤其8月下旬食品价格涨幅较大,因此商务部和农业部数据均显示9月平均食品价格对8月平均食品价格的环比涨幅达到1%以上。如果9月食品价格继续上涨,则食品环比可能高于9月的历史均值的1.3%。
“种种迹象表明,关于央行将放松货币政策的呼声,显得为时过早了。”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说,央行也通过实际行动表明了,由于通胀压力没有出现明显下降,央行至少应该坚持目前的货币政策基调。
此前,市场曾经预期,由于央行扩大存款准备金缴纳基数将锁定大规模的市场流动性,央行可能将在近期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保持“有松有放”。
刘利刚认为,这是一种有趣的观点,但货币政策应该保持前瞻性,应根据未来的市场流动性状况来作出决策,在目前规模的资本流入以及贸易顺差下,中国市场的流动性仍将保持充裕,中国央行不应该在通胀预期未稳定前,贸然放松货币政策。
野村研究报告则认为,2011年余下时间,中国央行会静观其变。先观察本轮金融市场动荡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之后再作出进一步的政策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