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最赚钱音乐剧的中国腔

陈相乐 2011-10-28 21:10:49

本报记者 陈相乐 北京报道

   再有15分钟,演出就要正式开始。剧场入口的安检处,长长的队伍依旧还在延伸,排在后面的人不时抬起手腕看看时间,生怕误了开场。与此同时,相距不过百米的剧院停车场,黄牛党们也变得更加积极起来,逢人便问,没有谁愿意把这些高价买来的票就这样砸在手中。
    10月20日,北京世纪剧院。世界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的中文版在北京上演第80场,同时也是最后一场的演出。有了此前轰动性的79场后,今天的收官之作无疑成为剧迷们最为珍惜的欢乐盛宴。“一票难求”、“座无虚席”这些以往最常见但却捎带着有些夸张的词语,如今用在这里似乎再恰当不过。

舞台之上:“舶来剧”同样精彩

    灯光缓缓亮起,巨幅的蓝色爱琴海布景与别具一格的白色希腊建筑就这样呈现给台下上千名观众。这里,就是故事的发生地——希腊一座位置偏僻但却风景迷人的美丽小岛。
    短裙,赤脚,留着一头俏丽短发的20岁女孩苏菲欢快地奔跑在沙滩之上,明天就是她和男友Sky的婚礼,除了邀请她的两个好朋友做伴娘之外,前几天她还瞒着妈妈做了一件秘密的事情——她偷看了妈妈的日记,发现妈妈有三个恋人,而且这三个人都极有可能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为了能够让妈妈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旧日情感,也为了能够让父亲参加自己的婚礼,情急之下,苏菲根据旧信件的地址寄出了三张请柬,邀请他们参加婚礼。她不知道这三个“父亲”是否会来或者会来几个,她更不知道妈妈在看到这三个男人或者其中某一个男人后,是高兴还是气愤……苏菲心神恍惚。
    21年前,苏菲的妈妈唐娜是小岛上出名的摇滚女王,先后有三个来自不同国家和城市的男人为她着迷,并伤透了她的心。不久,年轻的唐娜发现自己怀有身孕,在家庭的压力下,唐娜决定永不回家,自己一人带着女儿苏菲在小岛上靠经营一家酒馆维持生计。20年来,唐娜也一直没有搞清楚,女儿苏菲到底是她和谁的孩子。也正是因为这样,她从未跟苏菲提起过谁才是她的亲生父亲。
    在苏菲将三张请柬同时发出之后,三个男人踏上了回岛之路,他们分别是建筑师山姆、探险家比尔和银行家哈利。如今,他们都已经人到中年,不再是21年前的毛头小伙了,但是他们对这座小岛和那个曾经的摇滚女王却一直记忆犹新。唐娜和苏菲不会想到,当这三个男人踏上小岛后,母女的命运也将会发生一次重大改变……故事就在这样“一锅粥”的状态下跌宕起伏。
    事实上,这样的情节与原版并未有太大差异,但是当这样一个温情而又幽默的感人故事全部用中文来演绎,再加上用22首ABBA乐队的经典歌曲贯穿起来的时候,台下的观众更多的是为唐娜和苏菲这两代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所感动,并且引发共鸣。
    不仅如此,这次《妈妈咪呀!》从英文版翻译成中文版也着实下了一番工夫。经过台湾词作家陈乐融精心翻译,中文台词显得很是流畅,毫无此前很多人担心的失去味道或者拗口。不仅如此,台词中的中国味和幽默语句更令观众不时会心一笑:比如唐娜的好姐妹在谈到爱情和婚姻时爆出的一句“新婚姻法算啥”?也就是这样一句话,迅速拉近了台下观众与这部“舶来剧”的距离。除此之外,如“找你这样的店小二伤不起呀”!“所以我只好飞到澳门去赌一把”、“点儿背”等带有中国元素的台词更是引发全场大笑。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统计:135分钟的演出中,45次会心的颔首,28次意外的爆笑,27次潮水般的掌声。不得不提的是,全剧的最高潮部分竟然出现在演员返场的环节,“妈妈”们(唐娜和她的两个闺蜜谭雅与罗茜)穿上亮丽的喇叭裤,变身“舞蹈皇后”,大跳热舞;3个“爸爸”也不再深沉,而是与群舞演员一起载歌载舞。瞬间,台下观众积累了整场的热情也在这一时刻得以激发,大家纷纷站起来和演员一起哼唱和舞蹈。台上,台下,音乐声、歌声、掌声、叫好声、欢笑声响成一片。中文版《妈妈咪呀!》呈现出来的效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当最后一位演员离开舞台之时,台下的掌声依旧没有停止。许久之后,缓过神来的观众才意识到该是离开之时,放下已经拍红并且发麻的双手,看了下时间,这才发现,这次的掌声竟然持续了至少8分钟。8分钟的不间断鼓掌不知道是长还是短,但是大家都明白,这或许是给中文版《妈妈咪呀!》最好的礼物。

故事前传:克蕾默的一个梦想

    实际上,早在《妈妈咪呀!》推出第14个语言版本——中文版之前,作为一部已经诞生12年的经典音乐剧,凭借在伦敦西区和美国百老汇产生的巨大效应,《妈妈咪呀!》早已在全球受到热烈的追捧。然而,就是这样一部最后大圆满的经典作品在当初的创作中并非那般顺风顺水。
    “像《妈妈咪呀!》这样的剧目,不是靠一个晚上就能成功的。事实上,早在22年前我第一次见到比约和本尼这两位ABBA乐队的天才词曲作家的时候,这个故事就开始酝酿了。那时我和蒂姆一起工作,他正与ABBA乐队一同合作音乐剧《象棋》。我立刻被剧中的音乐打动了。别忘了,正是这些人写作了当时最流行的单曲《跳舞皇后》。而他们的另外一首歌曲《胜者为王》,让我第一次感到或许可以使用他们的经典歌曲来创作一部原创的音乐剧。因为歌词中有很多爱情与失落之间的强烈对比,非常有戏剧性。”几年前,回忆起当初创作的灵感来源,《妈妈咪呀!》的制作人克蕾默给出这样的答案。
    就这样,一向好强的克蕾默决定筹备一个舞台剧,她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方式不仅能够收录ABBA乐队的音乐,还能利用场景的安排,赋予其一个全新的故事形式。然而,克蕾默的这个大胆想法并未得到ABBA乐队成员的支持,作为当时欧洲顶尖的乐队,他们并不想蹚这个“浑水”,总之,任凭克蕾默怎么解释和憧憬,他们都以摇头来代替回答。
    直到1995年,克蕾默的坚持不懈终于得到了回报。ABBA乐队中的比尔点头应允,但是,前提是克蕾默必须得提供一个好的故事本子,足以承载这些经典的歌曲。于是,苦苦等待了许久的克蕾默转变方向,又开始紧锣密鼓地寻找一个天分傲人的剧作家,但却迟迟没有令自己满意的编剧人选。
    1997年,克蕾默认识了富有才华的编剧凯瑟琳,“我简单地告诉她我的要求:不能更改歌词,事应发生在当代,还得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一个浪漫喜剧。我还告诉她,如果仔细听ABBA的歌曲,你会注意到这些歌曲属于两个不同的年代,一类是比较青春、嬉闹的歌曲,比如《宝贝,宝贝》和《跳舞皇后》;一类是比较成熟,述说情感的歌曲,比如《胜者为王》和《知你知我》。”
    在克蕾默所要求的故事框架下,这一年的年底,一个跨越年代的爱情故事被设计了出来,这也就是我们如今看到的故事情节。约翰逊和克蕾默一致认为这样的内容设定对任何年龄段、不分男女、不论国籍,都能产生一股不容忽视的吸引力——就像ABBA乐队的歌曲所达到的效果一样。
    有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剧本之后,克蕾默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物色合适的导演人选。或许连她自己都没想到,她竟然成功地说服了在戏剧界非常受人尊敬的歌剧导演菲利达加入进来。看过剧本之后,就连菲利达也禁不住为之着迷,不过她关注的不仅仅是ABBA乐队的歌曲,还有整个作品中那难得一见的沉静气质。据说,菲利达曾有条不紊地总结说:“如果不提前声明,甚至就连ABBA乐队也觉察不出来,这是一个根据他们的歌曲创作出来的故事。”
    最终,在排练了近一年之后,制片人克蕾默、编剧凯瑟琳和导演菲利达最终将首演的时间确定在了1999年4月6日。
    而就在等待首演的日子里,克蕾默的心始终悬挂着,因为“ABBA乐队中的任何一位,都可以随时随地让这部戏完蛋”。事实的确如此,如果ABBA乐队不允许克蕾默使用他们的歌曲,那么她此前的努力都将白费。对于克蕾默等主创来讲,“那是个很紧张的时期。”

续写传奇:史上最赚钱音乐剧

    “1999年4月6日。今天是首演,恰好是25年前ABBA乐队获得欧洲歌曲大赛桂冠的纪念日。真是天数!当我从剧院外拥挤的人群中挤进来的时候,真不敢相信,我们终于成了。今晚不用再改剧本了!灯光转暗……我已经听见台下兴奋的躁动。”编剧凯瑟琳记录下了首演当晚的情形。
    根据当年的资料,那晚伦敦西区爱德华王子剧院内,各界名流蜂拥而至,他们已经顾不上自己往日颇为看重的身份,只能与普通观众挤在一起观看。此外,当晚剧院附近的交通也差点瘫痪,这着实让伦敦的交通警察为之烦恼。
    首演时全场观众兴奋无比,而当激动的观众都跑到过道上跳舞之时,此前ABBA乐队中一直对这部剧并不看好的本尼终于不得不承认,《妈妈咪呀!》是成功的。给予极大肯定的不仅是热情的观众和ABBA乐队成员,一位英国评论家毫不吝啬地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有了《妈妈咪呀!》,抗抑郁药就没销路了!”在这位评论家看来,《妈妈咪呀!》意味深长而又欢快的音乐、轻松活泼而又火辣的舞蹈,足够刺激到台下每一个观众兴奋的神经。
    事实上,除了讲述友情、亲情和爱情外,《妈妈咪呀!》对现代生活的压力也进行了刻画,这当中最具代表的就是那首《Money, money, money 》。“Money, money, money/谁都想要/再多都嫌少/Money, money, money/如此美妙/有钱人知道/Aha, aha/人们要求太高/就再给我一点钞票/世界朝前(钱)跑……”巧合的是,歌词似乎也正好对应了《妈妈咪呀!》主创们当时渴望获得更多认可和更高票房的愿望。
    一年后,也就是2000年4月2日,凯瑟琳这样写道:“过去的一年就像一场梦。《妈妈咪呀!》成为伦敦西区最炙手可热的剧目。我正在飞机上,飞往……”事实上,凯瑟琳即将飞抵的是加拿大多伦多,在那里,《妈妈咪呀!》将开启北美巡演的第一站。从这一刻起,《妈妈咪呀!》走出英国,开始走进了世界各地的无数角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2000年11月,《妈妈咪呀!》在旧金山开演,这是尝试在美国巡演走出的第一步。之前别人告诫我们,美国人对ABBA的音乐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所以我们非常谨慎。而登上百老汇的舞台,当时还只是个梦。”克蕾默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妈妈咪呀!》登上百老汇时的情景。美国观众一直对ABBA乐队的歌曲比较熟悉,所以《妈妈咪呀!》在百老汇的演出也格外顺利。此后,《妈妈咪呀!》在百老汇进行了2000多场的演出,成为百老汇演出时间最长的传奇音乐剧之一,超过了另外一部经典——《音乐之声》。
    面对成功,《妈妈咪呀!》的主创当年所有的“否定”,都变成了“肯定”;《妈妈咪呀!》创造了全球20亿美元的高票房纪录,并且已在全球300座城市上演,近5000万观众成为“妈妈”的铁杆粉丝;《妈妈咪呀!》不只在伦敦上演,而是走向了全世界,最多时有11个剧组同时演出;《妈妈咪呀!》不仅用英语演唱,而且扩展为十几种语言版本;《妈妈咪呀!》不仅在舞台上演出,电影《妈妈咪呀!》也已在2007年底问世,引发全球影迷的关注……
    所有这一切,都令创作者匪夷所思,却又是如此真实。
    2007年,《妈妈咪呀!》第一次走进中国。然而,很遗憾,那一次这部英文版的音乐剧只是在上海停留了一个月,而留给北京的时间则更短——仅仅只有半个月。不过,正是通过那次来华演出,《妈妈咪呀!》的主创发现了中国观众对这部“舶来剧”的关注和喜爱,这让他们下定决心创作一部可以让中国观众能够完全听懂的中文版。
    4年后,经历了长达数月甚至几年的翻译和修改剧本,海选演员等一系列工作后,从2011年7月起到11月,中文版《妈妈咪呀!》会相继在上海、北京和广州演出数百场。对于喜爱《妈妈咪呀!》的中国观众来讲,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而对于主创们来说,中文版的巨大成功,不仅让自己的作品能够感染到每一个中国观众,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舞台的成功演出,能够让“史上最赚钱音乐剧”的头衔戴得更稳、更久。

经典回放
中文版《妈妈咪呀!》经典方言台词

    故事是围绕着女儿苏菲要结婚,希望找到爸爸亲手把她嫁出门这样一个初衷展开的。婚期将至,“守口如瓶”的母亲唐娜却丝毫没有透露关于女儿父亲的消息。情急之下,苏菲偷看了妈妈的日记和信件,可她发现了三个有可能是她父亲的男人,“山姆、比尔、哈利。”而此时,唐娜8年未见的死党罗茜与谭雅也赶来参加婚礼。三个老女人、三个老男人和一对小情侣的欢乐喜剧由此展开。
    主角虽然是唐娜和苏菲,但是在这部剧里承担搞笑部分的主要是唐娜的死党——谭雅。谭雅是一位风韵撩人的熟女,结过三次婚,迷倒了上至18、下至80的一片男人。由于谭雅这个角色十分具有语言天赋,她将在剧中大秀英语、希腊语,当然这次中文版大部分的上海话、北京话台词也将出现在她身上。
场景1:
    罗茜与谭雅赶到小岛参加婚礼,她们住的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于是她们要抛掷硬币决定谁睡床谁“打地铺”,结果谭雅输了,气鼓鼓地说:
    上海:真倒霉上海话语调。
    北京:今儿真点儿背。
场景2:
    罗茜与谭雅在房间里讨论穿什么服装去参加婚礼,罗茜表示穿大裤衩去出席婚礼,谭雅不屑地说:
    上海:搞啥脚劲。
    北京:裹什么乱阿,姐们儿。
场景3:
    唐娜把苏菲父亲的谜告诉两个女友,苏菲的父亲可能就是那个跟她相爱后,却离开她回家结婚的建筑师。此时谭雅愤愤不平地说:
    上海:臭男宁人。
    北京:内孙子。
 场景4:
    哈利正在发愁作为父亲应该送什么给自己的女儿作为结婚礼物,谭雅对哈利讲述她老爸给她的婚礼赠言:
    上海:女儿,我给你找了一个很牛的律师,统统搞定伊(他)!
    北京:闺女,我给你请了个巨牛的律师,全他妈把他搞定!
场景5:
    前来参加婚礼的谭雅和罗茜拖着不少行李沿着码头狼狈地走着,谭雅感叹道:
    上海:噢哟!侬还要我穿这只烂皮鞋走多少路啊?
    北京:哎哟妈呀,你还要我踩这双破鞋走多远啊?
场景6:
    结婚前夜在女士单身派对上,由唐娜、谭雅、罗茜组成的当年全球第一个女子动力乐队,即将闪亮登场,谭雅打趣地召集观众,说道:
    上海:各位阿妹!呐还了嗨伐?
    北京:姑娘们!你们都在吗?
场景7:
    谭雅在沙滩上晒日光浴。辣子正在给谭雅调鸡尾酒。对谭雅垂涎已久的辣子想进一步发展关系,可谭雅没兴趣,她说道:
    上海:跑开点,我好做侬娘了!
    北京:滚,小鬼头。我这年纪够当你妈了。
场景8:
    愣头青辣子对谭雅一见钟情、穷追不舍,他向正在海滩上晒日光浴的谭雅调情,发起猛攻,这时朋友们阿莉、丽萨和艾迪都受不了了,破口骂道:
    上海:仏要面孔!(艾迪)
脑子坏特了!(阿莉)
    北京:臭不要脸!(艾迪)脑子被屁嘣了吧?(阿莉)
陈相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