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揭秘信用证融资路径“融资铜”从何而来?

钱秋君 2011-11-4 21:05:55

本报记者 钱秋君 北京报道

   进口来的铜,借助一张银行远期信用证,摇身成为部分国内企业获取低息资金的重要手段。而这些铜也有了一个专属名字——“融资铜”。
    进入9月以来,铜价大幅下跌。沪铜主力合约1201下跌了17940元/吨,跌幅达26%,最高68700元/吨,最低50760/吨。雪上加霜的是,国内铜冶炼企业平均生产开工率创2011年新低。
    但来自中国海关总署(10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9月精炼铜进口量达到275499吨,为2010年5月迄今最高,较上年同期增长13.9%。数据显示,中国今年1-9月精炼铜进口较去年同期下跌21.9%,至179万吨。
    这样的数字令人匪夷所思。一方面是市场价格连续暴跌;另一方面是贸易商仍在做看上去亏本的买卖:此时进口铜越多,亏损就越多。“这不是套现还能是什么?”一位长期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士坦言。
信用证融资路径
    根据《华夏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国内用于融资套现的主要品种有铜、锌、PTA、粮油等,其主要特点是国内外市场价格对接、市场化程度高、通常有期货交易且国内有一定需求基础。套现企业通常会根据各品种的市场价格选择在这几个品种中来回互换。
    一位熟知进口铜融资链条的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了“铜融资”的路径:企业签订了现货铜的进口合同之后,就可以向银行开立信用证。
    所谓信用证,就是买方企业可以先不交付给卖方企业货款,而是拿双方签订的买卖合同,去银行(进口方银行,也称开证行)申请开出信用证,先由出口方银行垫付,直到信用证承兑日到期之日,企业再将货款支付给开证行。
    根据买方企业的要求,信用证承兑日可以分两种:90天和180天。银行根据企业不同的信用,会在开立信用证时,让企业缴纳一定比例的信用证保证金。一般信誉好的企业,保证金比例大约在20%-30%之间。
    一般来说,以铜为例,从产地货物装船,到下订单、订购再运到中国上岸,需要一个月。一个月后,企业拿到现货铜,到银行进行仓单质押融资,然后将这些进口铜在国内市场上按照市场价出售,将资金变现。
    而这部分已变现的资金将在90天或者180天后,偿还给银行之前为其垫付的货款,但在此期间,企业的这部分货款就相当于一个短期贷款。
    “换句话说,以180天信用证来说,除去运输一个月时间外企业还有五个月的时间差,这笔铜的货款就等于是他获得的融资。”上述人士坦言,比如说现在一吨铜5.8万元,买方贸易商就等于拿到了一笔5.8万元的短期融资,1000吨就是5800万元。
    事实上,由于大部分公司国际贸易计价结算货币都用美元,而所开的信用证也是用美元,这就造成在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的情况下,等到180天期限将满时,买方贸易商就能用相对较少的人民币本金,兑换同样多的美元,偿还开信用证的银行。
    就是这样一个操作链条,对于买方贸易商来说,几乎是万无一失:既可用较低的成本获得短期融资,又可套汇(美元兑人民币持续贬值)。
    “年初那段时间,哪怕是进口铜每吨亏2000元,这样的生意也有很多人在做。”上述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此前,国内铜的销售价一度是在68000元/吨左右,而进口一吨铜要接近69500元左右,也就是说进口后在国内卖掉是亏本的。
    但企业们依然乐此不疲。“因为这样操作,付出的资金成本不到10%,对于一个急需周转资金的贸易公司来说,亏掉的资金能成倍的赚回来。”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如果单纯从利率的角度看,利用粮油、锌、铜融资要比银行借贷成本低5到6个百分点,根据民间借贷动辄25%-30%的高利息来看,大宗商品融资的利润惊人。
    这意味着,贸易进口商们每进口一吨铜本来会有2000元人民币的亏损发生,但高额的民间借贷利息完全能够抹平这一亏损。
银行的风险
    正是这些利益,为企业利用信用证融资提供了方便之门。“干吗不用信用证?即使企业有钱也要用啊,这相当于低成本的间接融资。”一位长期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士如是表示。
    某国有大行一位国际业务专业人士坦言,民营企业通常只能拿到六个月至一年的流动资金贷款,无法获得长期项目贷款,使其融资压力加大,不得不采取其他变相融资的办法。同时由于从2010年开始,银根紧缩,企业在国内无法进行正常融资或融资成本过高,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
    但央行的新规无疑令进口贸易公司的资金链“雪上加霜”。
    8月26日,央行下发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从9月5日起将保证金存款也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主要是将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对应的保证金存款纳入缴纳基数。
    但在有色行业中,银行承兑汇票与信用证是除现金外常用的两种支付手段。“现在银行已经基本不接受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了,信用证也同样如此,我们现在因此一律要求下游买家支付现金,集中在9月还可以使用信用证之时将铜进口进来。”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
    这两项业务的叫停,意味着下游买家进口像铜这样的有色金属会比以前更加困难,“毕竟手头有宽裕资金的贸易商少之又少。”一位现货商表示。
    但对于信用证融资各方来说,这都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赌局,如果企业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对于外贸公司、银行来说,都存在极大的风险隐患。
    一方面是,贷款资金流向与企业承诺银行用途大相径庭。
    “对于信用证融资,银行最重视的还是掌控风险。贷出之后甚至出现滥用资金,导致无法还贷的局面。”上述股份制人士坦言,如房地产业、股票投资,甚至民间借贷等。最为明显的是投向民间借贷,一旦高利贷链条绷裂而导致贸易企业资金运行瘫痪,银行即成埋单者。
    另一方面是,小贸易公司依托资质较好的大贸易公司带来的风险。从银行的角度来说,作为开证行对其进口贸易公司的资质有严格的审批过程。这其中银行的原则是,对于信用风险较大的中小公司来说,在向银行开立信用证时通常必须交全额保证金。但资质良好的大型贸易公司可以减免甚至全免保证金。
    而一些大型贸易企业为中小企业代理进口货物,几乎成为了行业潜规则。大型贸易商可以加收数额不等的代理费用;而中小贸易公司则可减免保证金。“在这种情况下,监管难度就更大了。”上述人士坦言。
    至此,对于这项国际通用的支付工具,只有监管层出台了相关政策,银行才能做出有效制约。
    而监管层也两难。如果置之不管,信用证套现风险将会进一步积累,并最终可能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而如果采取限制政策,一些套现企业的资金链会立即面临紧绷甚至出现断裂,而最终埋单者还将是银行。
    市场有建议说,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银行的窗口指导,传递有价值信息。“当铜的进口明显过剩,并且上海期货市场库存也达到一定饱和程度的时候,监管部门就应该通过健全信息传导机制警示银行,提高对进口铜类产品信用证发放的戒备,甚至停止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