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指数★★★★★
【风险舆情】
恐龙(KOLONG)数据监测显示,2011年,11月2日海通集团公告:海通集团与亿晶光电资产置换完成,亿晶光电股东签署《置入资产之交割确认书》,双方确认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置入资产的交割已经完成。
据悉海通集团与亿晶光电的资产置换历时三年,2009年8月19日,海通集团首次发布重大资产重组事项,随后召开多次董事会及股东大会通过各项议案。2010年8月9日,海通集团收到商务部下发的《商务部关于原则同意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2010年9月15日,中国证监会对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核准》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进行了审查并决定予以受理。2011年9月30日,公司收到证监会批复文件,关于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证监会核准。
在海通集团资产置换框架协议中,海通集团向亿晶光电股东定向发行2.56亿股,发行价为8.31元,再加上亿晶股东以3000万元现金与陈龙海及其一致行动人交换海通集团5000万股后改为1700万股,海通集团几乎用全部身家换取了估值约为28亿元的亿晶光电100%股权,现有6.6亿元置出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则被剥离出上市公司。
海通集团总部在浙江宁波慈溪市,主要经营果蔬加工,由于主营业务增长乏力,业绩处于亏损境地。通过企业重组,公司将成功转型为主营单晶硅棒、太阳能电池片等为主的新能源企业。
【风险警报】
海通集团2010年净利润亏损3955.28万元,可谓业绩平平的。陷入亏损尴尬境地的海通集团是不为资本市场所看好的,对于海通集团来说自然是希望置入优质资产摆脱糟糕的困境。但是,任何事物所带来的影响都具有两面性对,海通集团既要抓住资产置换带来的机遇更要警惕置换带来的诸多风险。
行业风险
2011年初至今,国内光伏行业遭遇了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价格降幅均已超过40%、库存激增、国外“双反”等一连串的不幸,整个行业在三季度末陷入前所未有的“寒冬”,市场不景气,光伏企业毛利率急剧下降。2011年二季度,晶澳太阳能的毛利率仅为-2.7%。大量中小光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恐龙(KOLONG)数据风险分析师认为,以蔬果加工、罐头产品等起家的海通集团置入亿晶光电资产后,摇身变为一家光伏发电的上市企业。转型前后的业务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在外延上都有一定差异。
在光电伏行业萧条的行业环境下,海通集团贸然进入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面临极为严峻的行业风险挑战。对于本已伤痕累累的业绩来说,欲实现解救于危局效果的希望十分渺茫。
内幕交易风险
据有关媒体披露,在海通集团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即亿晶光电借壳上市过程中,中信证券原保荐人谢风华、安雪梅因涉嫌内幕交易而被批捕。
恐龙(KOLONG)数据风险分析师认为,此内幕交易事件暴露出海通集团在内幕信息的传播、使用及监管方面存在一定漏洞,也许还有一些公司内部人员进行的内幕交易尚未被发现。
因此,海通集团应完善对内幕信息的管理,对内幕信息知情人严格进行登记,并加强监管。
人力资源风险
恐龙(KOLONG)数据风险分析师认为,此次置换涉及到不同行业的整合,由于海通集团缺乏光电伏行业的管理经验,虽然均为生产型企业,但光电伏行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和管理特点明显区别于食品制造行业。
对于剥离出去的人员,海通集团是否妥善解决了安置问题,是否尊重了劳动者的权益,否则,极有可能引发劳动行政监察及劳动争议仲裁诉讼风险。
对于新接手的光电伏工厂的人员的管理,虽然,海通集团可通过接手亿晶光电原管理团队的方式实现平稳过渡,除了同样面临劳动权益的保护风险之外,还面临一定的企业文化融合风险,人力资源的管理面临崭新的行业背景和员工特点。如何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和谐的配置,面临巨大考验。
海通集团的此次资产重组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海通集团自身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风险监管预警系统,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风险的发生,做到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