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贺江兵 唐玮 北京报道
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中央银行,如果和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中央银行联起手来,桴鼓相应,会发生什么?
11月30日似乎就进行了这么一次“演习”。
2010年资产总额高达3.9万亿美元的中国央行,在11月30日晚间19点03分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3年以来的首次。
原本诚惶诚恐的欧洲股市,闻风而动,直线拉升;20多分钟后,世界上最富影响力的央行——美联储与加拿大银行、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联合宣布,将从12月5日开始,将美元流动性互换利率下调50个基点,以加强各国向金融系统提供流动性的能力。同一天,紧跟步伐的还有巴西、泰国,这也是巴西4个月以来第三次降息。
强强联手,非同一般。全球股市11月30日全线走高,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收盘涨4.2%,标准普尔500指数涨4.3%,德国DAX指数涨5%,法国CAC-40指数涨4.2%。黄金和油价也表现不俗。
这些主要央行行长此前已经有过多次联合“救火”行动,自2007年并肩作战应对经济危机后,愈发密切和了解,这也使得他们能够在共同的困难前协同一致迅速行动,今年3月因日本地震,G7央行曾与日本央行联合干预汇市。
但是,中国央行加入联合行动的次数屈指可数。是相辅而行,或是纯属巧合?要知道中国目前经济增速面临下滑风险、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下调存准率一直在寻找时机。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一位官员对于《华夏时报》记者的提问,表示央行不便对此发表评论。
“中国与美欧应该有所交流。”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对本报记者说。事实上,中外央行已经握过手了,同样的联动,出现在今年4月、7月,如果说4月份是初探,后两次合作就更为紧密。
巧合还是共谋?
此前市场普遍预期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时点,是在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货币政策定调之后。在此之前,则会采取公开市场等更为低调的工具。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华夏时报》在11月28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通道打开 外汇占款逆转玄机》的报道中已经阐述过:10月份中国外汇占款净减少248.92亿元;货币供应量骤减,10月末M1、M2同比都处于低位。未曾想,期待的很快到来了。
“货币政策需要前瞻性,但可能也有与欧美央行联合行动的考虑。”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说。
中国的流动性问题尚未迫在眉睫,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拖延与恶化令欧元区经济已经不堪重负,越来越糟糕的市场状况却急需“救火”。
11月30日,约200万英国公共部门员工举行“世纪大罢工”,抗议政府的养老金改革计划。
“步步惊心”的还有一连串的数字:欧元区17国10月失业率升至10.3%,创近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欧元区11月通胀率连续第三个月持平3.0%;德国11月季调后官方失业率意外降至6.9%,回归至9月所创下的20年低点;法国10月PPI月率上升0.5%,高于预期值上升0.2%……
更糟糕的是,欧洲银行的美元融资成本已经上升至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欧盟各国领导人分析原因称,未能按原定计划来提高“欧盟金融稳定机制”EFSF的规模,从而使得有关欧元区可能解体的担忧情绪愈发严重。
此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央银行该出手了。美联储等六大央行联手行动,将把美元互换的利率,下调至美元隔夜指数掉期利率OIS加50个基点,而此前为美元隔夜指数掉期利率加100个基点,与此同时,还将把互换协议的到期时间延长到2013年2月1日。
“这些互换协议是在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市场出现全球性的美元短缺时被使用的。”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分析说,如果价格因素是导致互换协议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那么下调互换利率这一措施将有益于在全球市场上纾缓美元融资的压力。
实际效果可能还需拭目以待,但对于已经厌倦欧元区低效率行动的欧美市场而言,这犹如久旱逢甘霖。从时间点上看,这场甘霖与中国央行发布下调存准率的通知,仅相隔了20多分钟。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这已经是中外央行今年第三次“不谋而合”的行动了。
第一次是在4月5日,中国央行宣布加息,两天后的4月7日,欧洲央行如市场普遍预期的那样宣布了加息。第二次,中国央行7月6日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后,欧洲央行于次日迅速跟进,将欧元区主导利率由1.25%升至1.50%。
从两天,到一天,再到20分钟,中外央行行动的时间间隔日益缩小,仅用“巧合”已越来越难解释。
调存的时机
即使是最大资产规模的央行要为联手行动出一份力,也必须先立足于国内。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直接原因,显而易见是绕不开对冲外汇占款增量大幅下降对流动性的冲击。
除此之外,11月的流动性减项,还有由于存款准备金收缴基数改变而11月需要多缴2200亿;同时,因为存款持续流出和存贷比限制,11月新增信贷规模可能低于市场预期,有传闻称,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11月前20天新增贷款仅1000亿。
“尽管有财政存款补充,但年底巨大的财政开支依然会对流动性有很大的影响。”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分析说,每年年底财政似乎都有突击花钱的习惯。自从2006年以来,中国国库单一账户每年年底都大幅下降,今年也不会有什么例外。根据2011年四季度总的4.5万亿元人民币的预算开支和2.5万亿元收入的预测,他预计还有约1.1万亿元人民币的开支。
而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明显作用是释放流动性,10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79.2万亿元,其中财政存款4.2万亿元。由此,需要缴纳准备金的存款额约为75亿元,简单推算,此次下调准备金率将释放约3750亿元的流动性。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经济的下滑。中国采购经理人协会12月1日公布,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0%,这是该指数自2009年3月以来首次降至临界点50%以下。
近期高层的频频表态,也让市场纷纷意识到,政策重心或将由“防通胀”变更为“保增长”。
而国内通胀下行也给央行提供了政策空间。中金公司预测,在基数效应和环比下降的共同作用下,11月CPI同比将从10月的5.5%进一步下降至4.3%左右。同时,银行紧缩信贷对欧洲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将进一步拖累我国出口增长。
再加上存款增长乏力限制银行放贷能力也加剧了实体经济的资金链断裂风险。前三季度,银行业人民币存款增量逐季下降:第一季度增长3.98万亿元,第二季度增长3.36万亿元,第三季度仅增长0.77万亿元。而整个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仅增加8.11万亿元,同比少增2.09万亿元。
“结构性放松”
降准的时点,正好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前夕,是否意味着从紧政策已经开始转向?作用到国内资本市场,A股会不会开始新一轮行情?
中国央行下调存准率当天,A股还被多个“利空”打得惨不忍睹,沪深两市跌幅均超过3%,沪综指一度跌至前期创出的新低2300点附近,B股指数午后一度暴跌逾7%,市场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以前一有加息或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传闻时,下午两点左右A股市场必然有反应。”市场分析人士说。这一次,是保密工作做得好还是主力仍看不清前景?
隔天的12月1日,A股放量大涨,只是可惜高开后在下午走低让涨幅收窄。2日市场全天都弥漫在下跌氛围中。反映在心理上,这给政策进一步利好留下了阴影。
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新成员,都是出身于国有商业银行,对过紧的货币政策和过紧的监管政策一直叫苦不已,而部委委员和专家委员中,也有认为下调准备金率后,商业银行会有更多的信贷资金用于支持经济建设,从而缓解财政资金压力。
王志浩认为,下调人民币存准率这一举措,向公众清晰地传达了一个信息,现在需要担心的不再是通胀,而是经济增长。然而,货币政策转变的速度仍存争议。
更多的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只是结构性放松,全面放松还不到时候,信贷政策偏向于三农、小微企业,而政策手段偏向于调整空间尚大的存款准备金率。
“11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最终数较预览数48略向下修正至47.7,较10月的51放慢了3.4个百分点,显示中国制造业经济活动放缓明显。政策层面,增长已经取代通胀成为政策的焦点。继央行11月30日意外下调准备金率50个基点之后,预计明年上半年准备金率还会继续下调150个基点。”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分析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货币政策仍将有放松的空间,12月份中国央行仍可能降低一次存款准备金率,在明年上半年,存款准备金率将仍有3次下调的空间。
至于利率政策,“可能在明年下半年通胀下降至3%以下后,才会下调一次25个基点。”屈宏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