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汉澍 上海报道
11月底的上海,气温高达22度,整个城市“春意盎然”,然而港口的清冷迹象却让人感到了丝丝寒意。
在距离江苏不到3公里的上海宝山罗泾港区内,本报记者看到,从港区外围到码头内部,尚未提走的铁矿石、焦炭等货物里三层外三层堆积如山,高达十多米,几乎90%的堆场已被全部占满。
面对眼前层层叠叠的货物和矿石,港区内的工作人员显然已经习以为常。
本报记者从兰格钢铁研究中心获得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25日,上海罗泾港铁矿石存量160万吨、宁波北仑港290万吨、江苏连云港700万吨,虽然库存均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徘徊。
压港的背后是国内企业资金链的紧张,很多企业不得不选择“零库存”冒险经营方式,把原材料存在港口内,放缓提货速度。
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港口是国家宏观经济的晴雨表,目前的压港形势说明国内市场有所萎缩,多个行业的整体需求都在放缓。
持续不断的压港潮
“压港”这个字眼对于以集装箱吞吐量傲视全球的上海港而言,显得既熟悉又陌生。
在上海港高层眼中,“压港”是“负面新闻”,也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11月29日,记者来到上海宝山罗泾港区内,这里是上海港主要的大宗商品运输港区。在这里记者看到,成片的铁矿石堆连绵不绝,放眼望去,竟一眼看不到头,而港口内仓库中同样堆积满满。
罗泾矿石码头一位堆场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现在如果有新货到港,也能勉强放得下,但是堆放条件肯定会比较严苛,比如要看你准备放多久,放多少吨货。”
一位码头机械操作工人告诉记者,为了能堆下更多的东西,港区一度把堆墙加高到1.2米,而许多贸易矿在这里一放就是大半年。
记者从熟悉罗泾港情况的人士处了解到,从今年6、7月份开始,就出现了严重的港口积压情况,库存量不断攀升。存放社会矿的公用堆场堆满了后,贸易商不得不借了宝钢专用的两个区域堆放不能被及时消化的贸易矿。
“澳洲和巴西的矿山在按照协议采购量的正常节奏发货,但钢厂的提货速度却明显慢于铁矿石的到港速度。部分铁矿石已经过了免费存储期,但钢厂宁愿按天支付物料堆放费用,都不愿意及时提货。”上述人士称。
市场需求疲软
尽管压港情况依然严重,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南方港区大宗商品压港潮已席卷而过,“重灾区”仍在北方。
根据11月25日最新的统计数据,目前上海罗泾港铁矿石存量160万吨,环比已下降5%;宁波北仑港290万吨、江苏连云港700万吨,也都环比减少了10%。
与罗泾码头的库存量有所下降相对应的是港区内的异常冷清,矿石码头的3号门附近可谓门可罗雀。
港口作为中国宏观经济的晴雨表,直接反映出目前国内市场的萎缩,多个行业的整体需求在放缓。
“这是一个先兆性的信号,未来会逐步传递到整个宏观经济,如果港口压港情况高烧不退,那么预计明年宏观经济增幅将进一步放缓。”徐长乐向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还公布产成品库存指数上升2.8%。
海通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刘铁军表示,产成品库存指数仍然加快上升,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前市场需求较为疲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