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吉林敖东尾随重啤生物医药频现“黑天鹅”

杨卓卿 2011-12-23 20:07:45

本报记者 杨卓卿 深圳报道

   层出不穷的事件成为熊市背景下不得不提的“雷点”。
    在经历惊心动魄的连续9个跌停、12月21日的巨额成交以及12月22日的再度跌停后,饱受信息披露质疑的重庆啤酒于22日晚间宣布,因乙肝疫苗II期临床研究的统计分析初稿将于23日完成,公司申请连续停牌,待2012年1月6日获得分析结果终稿后,披露相关数据并复牌。
    而不止重庆啤酒,近期吉林敖东成为又一家涉足生物医药领域的上市公司因相关项目未获生产批文引致跌停。
吉林敖东再现梦魇
    吉林敖东的一份公告,让本已备受打击的生物医药板块再度雪上加霜。
    12月15日,吉林敖东公告称,因生物人工肝ELAD项目没有获得中国药监局的批准,该公司为控制投资风险,决定暂不追加对美国VTI公司2500万美元的投资。
    上述公告还表示,作为美国生命治疗公司的股东,吉林敖东将密切关注生物人工肝项目的进展和报批情况;是否继续投资,公司将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与美国生命治疗公司继续协商。
    “暂停追加投资不影响吉林敖东短期业绩,但会降低公司长期业绩增长预期,公司暂停追加投资的主要原因可能归于药监局对新药的谨慎态度,未来人工肝项目申请批文的过程可能还需要经历较长时间。”对此,华泰联合医药行业分析师李聪分析称。
    上述券商人士认为,吉林敖东目前的盈利预测和股价未包含人工肝业务的贡献在内,因此股价仍处于合理水平,未来不能排除项目获批和追加投资的可能,但预计介入难度和成本都会增加。
    不过,尽管研究人员如是表态,但经历了重庆啤酒事件的市场显然已经如惊弓之鸟。吉林敖东开盘后迅速下跌,在经历了早盘的纠结之后,午后被坚决地封在了跌停价上。接下来的数个交易日依然萎靡不振,记者统计,15日-22日该股的区间表现,吉林敖东股价下跌4.16元,幅度为16.63%。
    早先,在包括生物人工肝在内的各种投资亮点的支撑下,吉林敖东一直是机构投资者的宠儿。三季报显示,博时新兴、华夏优势、易方达深证100、诺安平衡、银华-道琼斯88、融通深证100和诺安灵活配置7只基金和广发证券一家证券公司携手出现在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累计持股约1.04亿股,占公司流通盘6.35亿股的16.5%,其中,华夏优势增长、易方达深证100等基金在三季度还进行了增仓。
    从信心满满到落荒而逃,机构投资者其间的心路历程可谓跌宕起伏。12月15日龙虎榜显示,有两家机构专用席位分居卖出榜二、三位,合计卖出约5821.43万元。其他3位是招商证券深圳龙岗证券营业部、申银万国成都西一环路证券营业部、申银万国温州车站大道证券营业部,净卖出分别是12416813.60元、11201576.64元、10933097.94元。
重庆啤酒“最骇人”
    实际上,相比于重庆啤酒,能够及时出逃的吉林敖东的机构投资者已经算是幸运。
    13年来,凭借“乙肝疫苗”概念,重庆啤酒的股价累计上涨超过了37倍,今年11月25日,重庆啤酒创下83.12元的历史最高股价。12月7日该公司公布的疫苗测试报告,此事被市场解读为研究项目严重受挫,“乙肝疫苗”概念随之被打下神坛,也让重庆啤酒开始了漫长的跌停之路。在连续9个跌停板之后,重庆啤酒终于在第十个交易日得到喘息的机会,但却又在次日再度跌停。
    众所周知,重庆啤酒是大成基金的重仓股,大成基金旗下的9只基金共计持有重庆啤酒4495万股,此前,重庆啤酒的9个跌停板不仅让大成基金损失了25亿元的市值,更让大成基金遭遇了百亿的赎回。一时之间,与重庆啤酒一样饱受舆论质疑及压力。
    而一方面出于连续跌停压力,一方面想要了解事情的“真相”,大成基金与重庆啤酒的博弈也渐渐升级。早在12月12日,即重庆啤酒第二个跌停、大成基金便要求公司停牌,重庆证监局就下发监管意见函,对重庆啤酒提出了4点要求,其中特别指出,公司要自查相关期间董事、监事、高管等是否存在违规买卖重庆啤酒股票的行为、尽快取得并完成披露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组长单位的乙肝疫苗II期的全部疗效及安全性指标,以及正在进行当中的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为组长单位的乙肝疫苗II期的进展。
    之后,大成基金还提请股东大会罢免重庆啤酒现任董事长黄明贵的董事职务,这一现象在上市公司中极为罕见。不过,对于大成基金的步步紧逼,重庆啤酒方面始终没有回应。
生物医药板块频现“黑天鹅”
    实际上,市场对无论是研发中或是研发结束但未形成利润的药物产品似乎一直“偏爱有加”,机构投资者对此的热情更加助长了这一疯狂。一个概念引发的想象力支撑起一个上市公司动辄过百倍的市盈率估值,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以江苏吴中为例,由于公司在研发国家一类生物抗癌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项目,这只三季报收益仅为0.011元的个股很快在今年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截至12月23日,该股今年以来涨幅高达58.34%,报收10.64元。而在今年4月19日,该股股价一度最高达17.51元。
    除此之外,海欣股份也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该公司原以纺织、玩具为主业,近几年,公司逐步向医药行业转型,2010年,公司医药板块盈利954万元,同比增长65%。尽管公司年报对海欣生物的抗癌疫苗只字未提,却因公司控股子公司海欣生物技术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合作研发的“抗原致敏的人树突状细胞APDC”,可用于治疗直肠癌,被市场所关注。
    凭借这一概念,今年初公司股价一飞冲天。一季报显示,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旗下3只产品进驻该股,在二季度,上证消费8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南方中证500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等多只公募基金尾随进驻。但由于市场等待的政府批文一直没来,公司股价也从4月中旬的高点大幅下跌。如今,公司股价已与2011年初相差无几,而早先重仓该股的基金则悉数出逃,一个不留。
    对于生物医药板块层出不穷的类似事件,知名独立财经撰稿人曹中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一,炒作所谓的虚无概念,最终会被概念所‘炒’,只不过这次‘杯具’者是机构。其二,作为基金,还是应该奉行理性投资与价值投资理念,如此才更有利于保护其持有人的利益。其三,机构参与概念炒作,从侧面反映出市场投机的疯狂。其四,也反映出某些基金的内控机制与风控机制形同虚设,更反映出基金公司的治理存在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