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卓卿 深圳报道
2月17日,沪深股市全天保持震荡格局,截至收盘,沪综指上涨0.01%,收报2357.18点;深成指收报9615.34点,下跌0.08%。至此,大盘已连续收出第五根周阳线。
近期频频发力的大盘总算让投资者看到了些希望。回顾此前两年的熊市之途,阳光私募得以实现成功存活且表现突出的条件不仅包括业绩,也依仗风控。
针对大型私募公司的近两年熊市中的业绩表现,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了各家私募公司非结构化产品数量以及近2年旗下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平均下行波动率。
“整体来看,中小私募业绩分化更为明显,而大型私募业绩更加贴近私募平均水平,其业绩拔尖或者垫底的可能都很小。可见大型私募并非以出挑的业绩来吸引投资者。”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世杰表示。
大型私募
看似“中庸”
应该说,平稳发展要好于跌宕起伏。
好买中心数据显示,若以近两年熊市业绩排名,位于前五位的分别是由常士杉管理的世通、陈锋管理的展博1期、夏宁主管的精熙1期、林园管理的林园3和林园2。此外,王丹枫掌管的睿信中国成长、汤小生执掌的聚益1号及余定恒管理的翼虎成长也在榜单中名列前茅。
由上述数据可知,在近两年中,实现业绩领先的不仅包括以常士杉为代表的激进派,也包括以陈锋及夏宁为代表的稳健派。
此外,数据研究还显示,大型私募在熊市之中表现得更为平稳,总体而言,这些大型私募赚得不是最多的,也不是亏得最狠的。
朱世杰指出,从不同私募近2年产品平均收益分布来看,大型私募产品的业绩趋于中等,小私募业绩分布范围更加广泛。如果以3只产品来划分,那么在近2年旗下产品平均涨幅或跌幅超过40%的私募共有8家,这8家私募公司跑满2年的产品均不到3只。而旗下产品超过3只的私募公司近2年平均收益都在-40%—40%区间内,分布相对集中;其中,最好的林园3只产品近2年平均上涨20.37%,最差的从容11只产品近2年平均下跌23.49%,两者涨跌幅度未超过25%。
此外,朱世杰还表示:“从收益榜单的前后两段来看,近2年来,私募公司产品平均业绩最好的为世通59.87%,最差的为时策-59.72%,两者都仅有一只产品跑满2年。此外,在近2年私募公司平均收益率排名中,前10名除林园、国弘外,其余8家私募均仅有一只产品满2年;而在排名末尾的10家私募则全是仅有一只产品满2年的私募公司。所以总体而言,中小私募业绩分化更为明显,而大型私募业绩更加贴近私募平均水平。”
恰恰与之相反,朱世杰还向记者表示:“虽然有些私募产品的业绩看起来漂亮,但从长远来看我们并不看好。做投资总是存在很多偶然性,每一只产品都存在业绩爆发的可能性,这点在小私募中表现尤为明显。所以,考察一个产品的历史业绩很重要,最好维持长期稳定。”
近期数据显示,常士杉管理的世通、陈锋管理的展博1期、夏宁主管的精熙1期、林园管理的林园3和林园2等5只产品业绩分别为89.8元、192.43元、242.82元、91.68元及91.39元。
熊市风控更为重要
“熊市不亏损,牛市跑赢大盘”是所有投资者共同的心愿,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而相比闪耀牛市的明星,笑傲熊市的大佬似乎更能赢得口碑。在这点上,大型私募做得尤为突出。
好买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已经公布1月份净值的私募基金中,成立满2年的305只基金近2年平均月度下行波动率为3.83%。下行波动最大的公司为国淼,旗下仅有一只产品国淼一期,近2年月度下行波动达到10.79%;下行波动最小的公司是星石,旗下有20只产品跑满2年,近2年平均月度下行波动仅0.45%。
朱世杰表示:“从管理产品数量最多的20家大型私募公司来看,每家旗下跑满2年的产品都超过3只,总共管理164只基金,占比超过同期产品数量的半数。这164只基金近2年平均月度下行波动为3.81%,略低于同类平均值。此外,如果统计管理产品数量前十大私募公司,其管理的127只基金近2年平均月度下行波动为3.55%,下行风险则更低。值得一提的是,近2年管理产品数量最多的前三家公司云南信托、星石、朱雀都是下行控制良好的私募,其近2年产品平均月度下行波动分别为2.78%、0.45%和3.09%。”
记者查阅数据发现,在近两年以来的收益榜单上,星石旗下多款产品名列30—50名之列,且收益均为正值。
“尽管规模是业绩的杀手,但对于那些希望投资收益相对平稳增长的投资者来讲,投资大私募应当是不错的选择。”朱世杰建议,“当然,大私募整体趋于稳健并不意味着多样化的产品风格的消亡,例如尚雅、淡水泉等还是始终保持其积极的风格;另外一些创新策略的基金随着时间的沉淀也将成为大型私募,丰富着私募产品的种类。”
实际上,近两年的长期熊市再度让投资者意识到私募产品风控能力的重要性。
此前,好买基金的一项统计显示,在近250家私募公司中,旗下所有产品历史最低净值都不低于95元的总共有21家私募公司,其中有4家公司——宏石资产、杰凯、盛海、涌金旗下产品从未跌破面值。此外,所有产品历史最低净值都不低于90元和80元的私募分别有44家和86家,这两者仅占私募公司总数的约1/6和1/3,多数私募都有产品跌破80元甚至更低的经历。
不过,那些所谓大私募、牛私募,以及我们印象中一些以稳健著称的私募却没有出现在统计排名的前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大型私募在风控这块确实略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