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朝晖 福建惠安报道
有史以来,惠安县从未来过这么多媒体记者。
2月22日,是处在舆论风口浪尖之上的福建归真堂药业媒体开放日。约有100多家媒体、超过200位记者云集惠安县城,等待进入中国首个向媒体全面开放的药用熊养殖基地。而这比归真堂网站首批公布准予参访其养熊基地——66家媒体、100多位记者超过了一倍,其中便有央视记者柴静的身影。
清晨6时30分,惠安东南大酒店大堂,大批正在等候乘车的记者发现了亚洲动物基金会中国区对外事务总监张小海,以及几个外国人(基金会其他成员)的身影。记者们的“长枪短炮”迅即将张小海团团围住。
张小海表示,因在归真堂网站上看到“不再将动物保护组织、意见领袖与媒体分批参观熊场”的申明,选择来到惠安与记者同往参观,但被归真堂方面拒绝。
约7时许,三辆大巴及其他车辆将一干记者载往养熊基地,张小海等人终未同行。
行车约半小时,来到挂牌“福建省归真堂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养熊基地。基地占地约1200亩,位于一大片山地之中,门脸非常宽大,迎面假山流水喷泉,颇似公园。
200多名记者下车排队等待,然后以每小组5至10人逐批参观活熊胆汁引流;在等待同时,可俯看一处放养区。放养区主要放养3岁以下的未成年熊(3年以上的熊才被允许引流胆汁)。
记者看到,放养区小熊较活泼欢闹,参观者可以将胡萝卜和黄瓜投喂给小熊。
等待中的各路记者忙着交流各种信息和观点,但对归真堂怀疑、不解、不信任的态度较普遍。
参观活动本身安排得井井有条,每个记者都有编号,工作人员依次叫号,并早早就发放了参观注意事项。
本报记者拿到编号为C16的号牌。进入等待状态后,工作人员给所在小组每人发放了一件白大褂、口罩、一个医用一次性帽子,并反复叮嘱不可用闪光灯、噤声、鞋子进入前需在消毒水中消毒等等。
进入1号动物室,也就是所谓的生产区,熊将被实施胆汁引流作业。据介绍,常态下一只熊一天可以引流两次,早晚6时各一次。而为了此次开放参观,引流时间做了改动。
记者看到,每个动物室均有两列、每列约20个的引流作业笼,每个作业笼连接一个熊室,通过拉起闸门,熊从熊室进入到作业笼。
动物室里面充斥有浓烈的消毒水味道。工作人员首先展示了一根约10多厘米长的钢质引流管,管子较细。
随后,工作人员拉起闸门,熊室中的一只熊毫无迟疑地钻进引流作业笼,熊的头部抵着作业笼末端,工作人员已在此末端放置了不知为何物的东西,熊趴下进食。此时熊腹贴住笼底,而笼底留有一个20cm*30cm的开口,正对着引流胆汁的瘘口。
只见工作人员手持试瓶和引流管,蹲于作业笼下,将引流管插入瘘口,暗棕色的胆汁即流入试瓶,随后又汇入大瓶中。令人讶异的是,在不到两分钟的过程中,这只熊一直平静地专注于吃食。
由于室内光线较暗,记者始终无法拍清引流作业的细节。只是感觉整个过程异乎寻常的快速。
在退出动物室时,先前刚引流过胆汁的熊,在熊室中或趴着不动、或在饮水,但一律是安安静静,有一种说不出的怪异感觉。
走到门口,一位电视记者正对着摄像机反复说词,“整个过程很快,但他们没有解释为什么熊表现得如此安静”。
参观完引流的记者,继续在基地各处拍照查看,除了交换难以置信的感觉外,还不断向遇到的归真堂工作人员打听,但都被告知稍后有举行的专家座谈会,会予以专门解答。
这个1200亩的养熊基地,分为放养区、生产区(动物室)和繁殖区,而单单用作引流的动物室,已建成的至少有8个。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归真堂相关人士表示,养熊基地未来有可能发展到3000亩。
在办公区,记者看到墙上挂着照片,大都是归真堂创始人邱淑花与来访的各级官员、领导的合影。
关于张小海等人上午被拒参观基地一事,归真堂董秘吴亚在上述座谈会上回应说,拒绝是因为要保证开放日活动有序展开,有参观需求的人士均需事先登记、编号安排,然后进入。但张小海一行2月22日清晨6时才出现在基地,而且归真堂工作人员在活动登记处一直未见其来登记。
吴亚称,已跟张小海一行人联络,愿意于22日下午安排其专场参观和交流,但截止目前,未见回信。
会上,归真堂一位陈姓董事表示,国家规定熊场不对外国人开放。此次是特殊情况,所以邀请了相关人士前来,但不允许外国人拍照摄影(不过在熊场,国内记者可随便拍),“因为相关影像会被他们剪接地面目全非”。
归真堂另一位董事、苏州鼎桥创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鋆,更是对亚洲动物基金会(AAF)将十几年抽取熊胆汁的照片“套用”在归真堂深表不满,并表示要和张小海“坐下来好好交流”,谈谈AAF几年来不公开财务报表、以及其管理费用超过10%的问题。
此次归真堂熊场开放,以及随后举行的从上午10时持续到13点半的媒体专家座谈会,不啻是归真堂遭遇上市强力狙击后的一次全面反击,而真理是站在哪一边,归真堂上市前景到底如何,来到归真堂的AAF将会做何回应,本报记者将继续跟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