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钱秋君 北京报道
2月23日晚间,华夏银行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形式出资不超过30亿元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持股比例不低于82%。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增至10家。截至2011年年末,我国金融租赁行业的资产总额已经超过5000亿元,且仍在不断扩容中。
扩容路上问题多多。
“部分融资类租赁业务有变相放贷之嫌,去年已被央行纳入到宏观调控范围中,这给租赁行业带来不小的压力。”交银金融租赁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而央行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源于引入新的社会融资总量指标以取代之前单纯的信贷控制,另一方面进一步将租赁公司向企业投放的融资租赁资产规模纳入社会融资总量范畴。
据央行文件,其要求金融租赁公司加强实行租赁投放规模控制,将日租赁投放数据每日上报监管层,同时租赁资产余额、资产规模、租赁期限等指标按照属地原则上报监管层,并通过“融资租赁登记公示系统”对融资租赁企业提供登记,依托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对租赁物权利实施公示。
不止央行,作为金融租赁公司监管者之一的银监会亦如此。银监会执行修订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在售后回租业务上,要求真正实现合格租赁标的物的买卖及租赁,防止把售后回租业务做成贷款。
变相抵押贷款?
侧重融资,还是融物,是个问题。
2011年12月31日,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以年产40万吨的新闻纸生产线部分设备与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售后回租融资租赁业务,并计划通过这一方式融资人民币9亿元,采取分期融资方式实施。
所谓售后回租,是指卖主即承租人将一项自制或外购的资产出售后,又将该项资产从买主处租回,俗称“回租”。在售后融资租赁中,资产的原所有者在保留对资产使用权的前提下,将固定资产转化为货币资本,满足了融资需求。
记者查阅华泰股份2011年三季报,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56亿元,同比增长41.7%,基本每股收益0.085元。业绩并不算差,同时券商报告显示“收入增长势头良好”。
那为何要采取售后租赁的方式融资呢?原因就是资金吃紧。根据公告,华泰股份此次融资租赁的目的是“保证公司正常流动资金需求,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财务费用”。
申银万国分析师周海晨告诉记者,华泰股份在铜版纸及新项目的拖累下,公司业绩或许很难在短期内上升。而采取售后回租的融资租赁方式,在信贷收缩的背景下,公司看中的是融资成本较低,合理操作每年还能增加部分净利润。
事实上,华泰股份并非个例。
记者发现,去年12月24日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下属控股子公司呼伦贝尔金新化工有限公司将拟于中投租赁就自主选定的合成氨以及尿素生产设备,开展售后回购的融资租赁业务,融资金额为2亿元,融资期限为5年,利率为7.59%(与银行同期基准利率相比上浮10%)。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8月这家云天化下属子公司刚分别从兴业租赁金融公司、中国外贸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开展售后回购业务,融资金额达7.5亿元人民币,利率分别为7.79%、6.9%。如此不到三个月时间,呼伦贝尔金新化工有限公司就成功募得相当于约12.5亿元的资金。
“这就相当于金融租赁公司发放变相抵押贷款,这在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很普遍。”周海晨告诉记者。银行系租赁公司将售后回租当成贷款来做,与银行的抵押贷款相差不大,主要利润来源于手续费、保证金。此时,金融租赁公司只做到了融资,而没有与融物相结合。
据记者统计,在2011年下半年,就有包括驰宏锌锗、双良节能、华泰股份在内的13家上市公司,通过与金融租赁公司开展售后回购融资租赁业务,而融资金额以山东高速与中飞租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的19亿元售后回购租赁业务为最高。
这样一来的结果是,引来监管层的调控,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些诸多规定。
突围困局
其实,金融租赁业务分为直接融资租赁、经营租赁和售后回租。与直接融资租赁不同的是,售后回租是间接融资行为。不同的是,前者增加新的固定资产,而后者使存量资产变现,即所谓盘活存量资产。“在当前企业实行产业转型的关键点上,盘活存量资产和实现资产重组远比扩大资产规模重要得多。”周海晨告诉记者。
事实上,从2007年中国银行业进入融资租赁业开始,售后回租就成为银行系租赁公司基本的业务模式,直接租赁的占比非常低。
数据显示,2010年,金融租赁公司(银行系租赁公司9家,占资产规模80%左右)租赁投放金额为2048亿元,其中直租项目投放金额只有718亿元;2011年,租赁投放金额为2907.82亿元,其中直租项目投放金额为1010.08亿元。直租投放金额占比只有1/3左右。
金融租赁行业依靠“类银行”业务,资产被做大。
数据显示,2011年末,银监会监管的17家金融租赁公司总资产超过5000亿元,达到5267.78亿元;实收资本总额超过500亿元,达到504.89亿元。其中仅2011年,17家金融租赁公司租赁投放金额为2907.82亿元,其中直接租赁投放为1010.08亿元。
而位居总资产规模前三位的是国银租赁、工银租赁和民生租赁,国银租赁以921.60亿元居首,工银租赁和民生租赁分别为839.69亿元和611.93亿元。17家公司中,有13家规模在100亿元以上,交银租赁和华融租赁超过400亿元,招银租赁和建信租赁超过300亿元。
“盲目做大的资产规模,确实需要引起重视。”民生金融租赁总裁周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而他认为行业最迫切需要的,其实是找到各自的商业模式和核心价值。
在做大资产规模的背后,侧重融资还是融物,是金融租赁公司面临的最现实的选择。与此同时,金融租赁市场渗透率不足,融资途径单一,人、制度环境亟待完善等问题依然严峻;宏观调控下,毫无技术含量可言的“类信贷”业务高企,也是摆在所有金融租赁业者面前的课题。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融资租赁公司要多渠道融通资金,真正在经营性租赁上下工夫,充分发挥租赁业资产融资、改善企业财务报表、优化税务安排、降低交易成本、联结产销的制度优势;二是,以行业自律和市场自律弥补政策法规缺位,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