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网综合报道】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26日称,拉动消费战略提出15年来,最终消费率不升反降,首要原因是认知有问题。
刘尚希认为,“凯恩斯主义的经典观点是拉动经济增长有三家马车,即投资、出口和消费,1997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想到了消费这个工具,提出扩大内需是国家战略,但加入WTO以后,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消费被扔到了一边。”
刘尚希指出,主流经济学是生产本位,而不是消费本位,市场配置资源的目的是提高效率、生产产品,而不是消费。“正是因为把消费当做偶尔使用的工具,才造成了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65.1%下降到2010年的36.8%。”
而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看来,社会主义国家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即消费是目标。“很显然,必须先搞清楚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什么,否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的目标仍然难以实现。”
刘尚希表示,体制原因造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下降是多方面的,比如同工不同酬、公共消费不均等、户籍歧视等,体制上的排他性,造成了消费上的排他性,消除其中鸿沟的根本措施是公共消费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