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高盛内部攻伐 利多奥巴马

兰晓萌 2012-3-16 22:47:36

本报记者 兰晓萌 北京报道

   3月14日,《纽约时报》评论版一篇名为《我为什么离开高盛》的文章再次将高盛卷入舆论的漩涡。
时机玄妙
    “今天是我在高盛的最后一天。我在这里工作了近12年,可以诚实地说,目前高盛的环境是我所见过最有毒且最具破坏性的。”这篇约1300字的批判“檄文”开头这样说道。它的作者,前高盛执行董事兼欧洲、中东和非洲区衍生品业务负责人格雷格·史密斯揭露:高盛目前的经营和赚钱理念始终让客户的利益靠边站,公司文化只知道从客户身上赚钱,高管甚至把自己的客户轻蔑地称作“木偶”。
    这是高盛历史上首次遭到内部员工公开批评,尽管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芬不同于以往“慢半拍”的处理态度,立刻发布简短声明出来“灭火”,但仍没能阻止公司股价当天重挫逾3%,市值一夕间蒸发约22亿美元。
    高盛反驳称:史密斯只是全公司1.2万名副总裁中的一个小小声音,但这个“少数”意见立刻得到了有分量的呼应。高盛家族的后人——创始人马库斯·戈德门的曾孙亨利·戈德门三世甚至也出面表示:“我认为史密斯说得太对了。他们毁了我曾祖父的公司!”
    内部人对高盛的“揭发”时机十分玄妙。美国大选正趋于白热化,民调领先的奥巴马及其民主党团队,唯一担心的就是油价。如果美国国内汽油价高于5美元,很可能会毁了他们的领先优势,秧及民主党。对油价的担心,甚至决定了目前美国对于伊朗的态度。从原则上来说,对伊宣战是美国的选项之一,但是,这很可能令大选行情变得不像现在这般清晰。因此,美国一边进行原则表态,一边作出各种安抚。为平息原油市场的恐慌,最近,美国开始考虑释放油储,以防止原油现货的短缺。
    恰是在民主党政府最重视的油价问题上,高盛的态度与之完全对立——高盛认为,油价可能会站到130美元上方。在暗战之时,内部人对高盛的“揭发”,即使只是出于道德良心的个体行为,也会在客观上起到帮助民主党政治利益的作用。一个信誉再度被质疑的高盛,对于油价的判断当然不会太过权威。
新仇旧恨
    这不是有143年历史的高盛第一次被口水淹没。在金融危机中,高盛就曾走下“神坛”、沦为众矢之的。得益于所谓的“财政部——高盛”体制,高盛在金融危机中不但屹立不倒,还在被危机“洗牌”后的华尔街当起了老大。高盛与多届美国政府之间存在异乎寻常的密切联系,“高盛毕业生”的名单十分耀眼,其中不乏美国前财长、白宫高级官员、世界各地的监管者、情报界人士、游说者和货币政策制定者。高盛在推动解除金融管制过程中的角色尤为引人注目,前高盛主席鲁宾在克林顿政府担任财长期间,推动废除了“大萧条”时期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推倒了银行与高风险业务之间的“防火墙”。场外衍生品因此在不受监管的地方任意生长,这些复杂金融工具的其中一些促成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
    民主党对此一直不自在。高盛这个华尔街的代表人物因此被向华尔街“宣战”的美国政府锁定。2010年4月1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一纸诉状,揭露了高盛在交易中的舞弊全程。“高盛这样的合成CDO,通过放大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损失,促成了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SEC将高盛指为金融危机的推手之一,立即聚拢了民众的恨意。SEC起诉高盛之后不到30天内,民主党主政的白宫推出了“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金融监管法案。此后,仿佛有幕后之手操控,高盛不断曝出“丑闻”,包括员工在内部电子邮件中称卖给客户的产品是“狗屎”。不久前,美国前财长、也是高盛前CEO的保尔森被指在“两房”由政府接管前提前向对冲基金泄露这一秘密。
    从“华尔街神话”到“吸血乌贼”,高盛的成功得益于总在“暗箱”中操作的“奇异衍生品”和与政府之间的“旋转门”。尽管当下足以令高盛感到头疼,也可以令民主党政府窃喜,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民主党今后不在“门”内,会与“旋转门”撇清。如同高盛并不单是一家投行,同时也做着对冲基金生意一样,高盛其实与政府做着生意。因此,这个混合经营体与政府间的恩怨情仇还将延续,这也意味着类似内部“反水”式的“惊喜”未来还可能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