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博海 北京报道
沦为“靠天吃饭”的公募基金(下简称基金)在2011年带给投资者的是惨淡的“收成”。重规模而非业绩导致的局面是,以银行、券商为代表的渠道成为了基金行业“食物链”中分享蛋糕最大的受益者。
天相投顾统计显示,2011年,基金客户维护费,即俗称的“尾随佣金”达到47.41亿元,相比2010年增加1.01亿元。
16.42%收入上缴渠道
在记者此前的采访中,基金销售人员普遍向记者反映,银行在渠道上近似垄断的优势让基金在谈判中缺少话语权,想要维持基金规模,就必须“出血”支付更多的尾随佣金,这也造成了尾随佣金支出的逐年递增。
尾随佣金,是基金支付给销售渠道的维护费用。就目前的市场而言,基金产品发行与持续销售均离不开银行等渠道。由于之前证监会明令禁止给销售渠道奖励费用,只能以“客户服务费”来包装。至于费用具体多少,并没有一个行业标准。各家基金公司和渠道需要单独商谈,而这也成为基金行业中最隐秘的一笔支出。
不过,在与银行的谈判中,基金公司支付的尾随佣金也各不相同。大型基金公司谈判空间相对较大,所支付的尾随佣金占管理费收入比例也相对较低,而小基金公司则在谈判中并不占优。
天相投顾统计显示,2011年基金行业总规模为21657亿元,较2010年缩水3296亿元,缩水比例达13.2%,这也是继2010年以来的连续规模缩水。由于去年老基金申赎平稳,再加上新基金的大量发行,使得2011年基金管理份额达到26316亿份,较2010年底增加2283亿份,增幅9.49%。
不过,规模的缩水并不一定代表基金产品发行数量的锐减。2011年,基金发行数量达到211只,创历史之最。新基金大量发行所带来的渠道之争也进入白热化。
一位基金销售总监告诉记者,银行所收取的尾随佣金逐年递增,但服务却没提高,以发行新基金为例,都要提前半年打好招呼挂上号。不过,为了维持规模的稳定,该销售总监也只能答应银行的一些“苛刻”条件。“大家都这么做,你不跟着做也没办法。至少现在尾随佣金的上涨还在能接受的范围。”
据天相投顾统计显示,2011年,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达到288.64亿元,其中支付给销售机构的尾随佣金达到47.41亿元,比2010年增加1.01亿元。尾随佣金占管理费的比例达到16.42%,较2010年上升1.12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背靠银行大股东的银行系基金尾随佣金占管理费的比例并未显著低于行业整体水平。
“不改革被淘汰将是必然”
2011年市场的下跌,让基金公司面临着规模赎回的压力。为了维持规模稳定,基金公司在维护老产品的同时还要不断发行新产品,这也势必导致其要加强与银行等渠道客户之间的维护费用。
好买基金统计显示,尾随佣金占管理费比例最高的公司为浙商、新华和纽银,分别达到了52.12%、38.96%和38.76%;占比较低的公司有信诚、宝盈和上投摩根,占比分别为11.19%、11.73%和12.34%。
作为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次新基金公司,浙商基金截至2011年3月31日,仅发行了浙商聚潮产业成长和浙商聚潮新思维2只基金。其中前者发行时间为2011年5月17日,后者发行时间为2012年3月8日。截至2011年年底,浙商聚潮产业成长的规模为7.62亿元,管理费收入仅为991.09万元,尾随佣金却达到了516.86万元。
华商策略精选以6242万元的尾随佣金成为所有基金支付最多的基金,此外,汇添富均衡增长、广发聚丰、易方达价值成长等基金也都在5000万元以上。华夏、易方达、嘉实、广发等资产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银行的“大客户”。2011年这4家公司分别向银行支付的尾随佣金达到3.08亿元、2.38亿元、2.21亿元、2.09亿元,占各家公司管理费收入的比重为12.19%、14.99%、13.27%、15.5%,此外还有11家基金公司向银行支付的尾随佣金超过1亿元。
基金公司愿意支付如此高昂的成本自然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渠道费用的增长最终还是由基民承担。一位阳光私募基金经理坦言,在银行理财产品等新兴投资产品的冲击下,公募基金的生存已经愈发艰难。“投资者看重的只有收益,规模及同行业排名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实质性意义。如果公募基金依然保持现状,那么这个行业被淘汰将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