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崇磊 北京报道
利用2012年北京国际车展的机会,《华夏时报》的记者对汽车消费贷款市场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面对迅速增长的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不仅各大银行开始降低放贷门槛,抢食车贷市场,很多汽车金融公司为了吸引业务,也提供了不少新的附加服务项目。不少厂家也通过和金融机构合作,在旗下的4S店推出了针对贷款购车的优惠措施。
据记者了解,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萎缩后,今年3月份,我国汽车市场已经开始逐步复苏,同比与环比均出现了正增长。其中,汽车产销188.06万辆和183.86万辆,环比增长16.9%和17.3%,同比增长3.4%和1.0%。
即使是实施限购的北京车市,豪车消费增长也非常迅猛,而高档车的消费群体也恰恰是汽车消费贷款最青睐的放贷对象。除了北京地区以外,全国其他地区的汽车市场在今年一季度都出现了一定的增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市一季度的汽车消费贷款明显增多,当季全市本外币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同比增长25.9亿元。
眼下不少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的车贷产品都标榜“零利率”,看起来非常有诱惑力,但是在“零利率”背后,贷款人也要付出一些看不见的代价。所谓信用卡分期购车“零负担”也伴随的是车型、期限和资质的严格约束和限制,这对于购车族来说,未免有些“鸡肋”的意味。
在金融机构跑马圈地抢占汽车消费贷款市场的过程中,风险问题似乎被抛在了脑后,尤其是重拳出击的各大银行“无担保无抵押”的放贷策略,有可能让车贷市场出现非理性的繁荣。和不动产投资相比,车贷的延续时间相对较短,到期后的残余价值也比较低,一旦无担保无抵押的车贷出现违约,将给相关的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损失。实际上,汽车金融公司在过去几年中取得的成功,一方面源于产品的创新,另一方面也离不开风险管理。银行要想在汽车消费贷款市场分一杯羹,就应该重视和借鉴汽车金融公司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