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博海 北京报道
在“金钱永不眠”的资本市场,新三板成为VC/PE们新的掘金点。尽管“转板”通道并未开通,交易也仅限于机构投资者,但VC/PE对于新三板的投资热情却与日俱增。
2010年12月22日,原属新三板的世纪瑞尔登陆创业板,首日收盘价达到每股59.4元,这意味着4年前以每股2.4元投资进入的启迪创投收获了25倍的收益。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新三板“扩容”的逐步推行,有关新三板的“资本神话”仍将继续上演。
世纪瑞尔启示录
如果不是世纪瑞尔,启迪创投的“低调”或许还将继续。躲藏在网易背后,与清华大学仅一墙之隔,启迪创投所在的创业大厦显得极不显眼,甚至在搜狗地图上,这个写字楼的标记也很容易淹没在各种互联网巨头公司之中。
不过,“低调”并不代表着无所作为。在众多VC/PE还在为一级市场估值大打“价格战”时,启迪创投却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在新三板上的布局。
2006年,刚刚加盟启迪创投的王东翔带来了一个他观察已久的项目——世纪瑞尔,这家在当时已经登陆新三板的中关村企业似乎满足了所有的投资条件:主营业务是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产品,行业竞争对手很少;净利润在2006年达到1600万,但问题是他们在新三板的交易活跃度几乎为零。
“在当时新三板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可能也阻碍了一些VC/PE的投资。”启迪创投投资总监侯东认为,起初开设的新三板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不确定性,诚然新三板中也有些不错的企业,但对于以上市为主要退出渠道的VC/PE来说,无法确定是否能够“转板”上市成为他们最大的疑虑。
启迪创投在当时只能算是小角色,这家清华科技园及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下属子公司其前身是清华大学的创业孵化器,主要是帮助海归和本土的创业者提供创业过程中的一系列服务支持。2006年启迪创投成立,管理的基金规模仅有5亿元人民币,这甚至只相当于红杉、IDG等大佬们投资一个项目所花的资金,他们只能将目光瞄向那些早期的项目。
世纪瑞尔进入了他们视野,尽管新三板不确定因素很多,但对于启迪来说这并不是问题。由于背靠清华科技园,对于“新三板”的了解程度,启迪创投要远远好于其它VC/PE。“能否转板是最大困惑,但对于我们来说不是问题,新三板的设立本身就是为了在二级市场和产权交易所之间搭建一个更大并且相对规范的股权交易平台,在新三板上优质的企业肯定可以上市,世纪瑞尔就是这其中的代表。”侯东坦言。
除了之前所提到的有利条件,世纪瑞尔的股权结构也比较合理。作为其创始人的牛俊杰和王铁一直保持相同的持股比例,并且在此后的股权稀释后依然如此,这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并不常见。
正是这种优势,让启迪决心把宝押在世纪瑞尔身上,2006年启迪创投在观察了世纪瑞尔的净利润和成长性之后,按照其过去50%-100%的增长幅度对其做了15倍的估值,随后在新三板网络交易平台上以每股4.8元的价格总计购买了150万股世纪瑞尔股票,2009年启迪创投又通过增资的方式再次增持350万股。(上市前有两次分红和一次送股,IPO前的每股成本为2.4元),这也是启迪创投成立后所投资的第一个项目。
2010年12月22日,世纪瑞尔登陆创业板,首日收盘价达到每股59.4元,这意味着4年前以每股2.4元投资进入的启迪创投收获了25倍的收益。不过,由于受到2011年高铁事故的影响,世纪瑞尔股价一路下跌,截止到5月4日,收盘价为18.19元,启迪创投旗下两只基金持股总数减持至277.44万股,持股市值达到5046.6万。
泡沫化风险
在世纪瑞尔身上尝到甜头的启迪创投加快了在新三板上投资的脚步。他们先后在新三板中投资了诺斯兰德、联飞翔、海鑫科金,并把德鑫物联推上了新三板。在这些投资中,启迪创投入股时的价格都在2-3元/股左右,其中联飞翔目前在新三板上的交易溢价达到了3倍。
值得一提的是,德鑫物联是唯一一家先投资后上新三板的公司。作为当时的投资人,侯东介绍说,作为国内RFID(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主要的设备提供商,德鑫物联在全球排名第二,但其市场空间却很小,这也成为阻碍其快速发展的障碍。
“物联网概念在未来空间很大,但是现在一直没找到好的商业模式,现阶段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德鑫物联现在的规模还达不到上创业板的要求,但是我们希望提前布局,登陆新三板可以让它提早熟悉资本市场。”
2010年5月,启迪创投投资700万人民币获得德鑫物联10%左右的股份,2010年10月德鑫物联完成登陆新三板。在侯东看来,未来的新三板将更好地解决德鑫物联这类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不仅仅是启迪创投,在目前的新三板市场,众多VC/PE机构已经开始了提前布局。其中,九鼎投资先后投资了华冶矿建、尚高卫浴、博士眼镜;华山资本投资了联合光电;中菊财富投资了尚客优;高特架投资通彩自动化。
清科集团在其报告中指出,VC/PE机构注资三板企业的成本较低,一旦被投企业通过IPO上市,将带来丰厚的退出回报。加之目前的VC/PE市场竞争已臻白热化,机构间对于优秀企业的争夺十分激烈,“新三板”企业的涌现,对于资金充裕的私募股权市场而言,不啻开辟了一片“蓝海”。
不过,就目前的新三板而言,并非所有企业都是优质公司。更多的企业可能会流于平庸,甚至在残酷的资本市场中被淘汰,而这也是必然的结果。如同此前创业板中企业市盈率普遍偏高一样,在侯东看来,新三板扩容的初期也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泡沫化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也是所有资本市场的必然规律。任何资本市场都会有投机行为的存在,只有优质的企业才能在这种市场中生存下来,而只有真正的金子才更适合完成自身的转板上市。”侯东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