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收益率预超15%“电影信托”呼之欲出

李崇磊 2012-8-3 21:41:40

本报记者 李崇磊 北京报道

   前段时间,数位艺术品投资领域的大佬深陷囹圄并没有让艺术品信托的热潮降温,去年底到今年初业界密切关注的房地产信托兑付危机也被市场证明是杞人忧天。体量已经超过5万亿规模的信托行业仍在狂飙突进,对于信托产品的一线销售人员来说,唯一的问题就是产品太少。
    “几乎都是秒杀,大部分产品两天就能卖完,没有超过一周的。”国内领先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展恒理财的副总李二刚,在一次内部培训会上谈及时下信托产品的销售热度时,也不禁咂舌。
文化产业成下一个信托蓝海
    李二刚告诉记者,高净值人群在选择投资标的时,更重视风险控制,在保值的基础上追求增值是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有“硬兑付”能力的信托产品成为这几年高净值人群首选的投资工具。然而即便如此,信托公司在设计产品时,产品风险仍然是优先考虑的因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房地产信托产品中,和国家政策存在一定冲突的商品房项目融资信托目前几乎已经在市场中绝迹,取而代之的是保障房项目、商业地产类项目和市政基础建设类项目。
    即便如此,各家信托公司还在努力降低对房地产这一传统主营业务的依赖,过去3年的数据显示,信托行业前10名的公司,其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最大的高达31.7%。而受到国家政策扶持和鼓励的文化产业,成为信托公司业务转型的重点区域。
    文化部日前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要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鼓励和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支持民营文化企业通过信贷、信托、基金、债券等金融工具融资,支持民营文化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等方式融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的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各类投资基金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普益财富的杨丹告诉记者,虽然文化产业类信托的概念刚刚出来,但是不少行业研究机构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领域,“因为最近文化产业信托确实比较火。”作为业内知名的研究机构之一,长期关注信托行业动向的普益财富,每年都会发布年度信托行业报告。
    从记者目前掌握到的情况来看,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中,影视剧制作行业已经率先作好了对接金融资本的准备。实际上,2010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支持金融资本介入电影业。而作为国内知名的影视剧制作公司,华谊兄弟早在2005年就开始尝试在影视剧投资中使用金融工具,《夜宴》、《集结号》等年度大片的制作过程中,引入了银行贷款和信托等多种金融手段。招商银行为《集结号》拍摄提供的资金,约占该片总投资额的60%。
    华夏中富投资总裁冯化雪在出席《华夏时报》举办的“沃伦创富会”时也谈道,文化产业投资,目前比较靠谱的是发信托产品。
监管层助力“电影信托”
    针对跃跃欲试的信托公司,监管部门也表明了态度。在刚刚结束的“2012资本与电影相约”圆桌论坛上,中国银监会非银部处长战伟宏对外表示,银监会对信托支持文化产业方面无限制性政策,但前提是要坚持两条原则,一是投资人利益最大化,二是信托财产的安全。
    在近期《华夏时报》组织的“沃伦创富会”上,中国电影家协会高校电影联盟副秘书长齐迎在谈到文化产业投资时也强调,文化产业有其特殊性,而一般来说投资都必须有前瞻性,要投资那些能预见的、具体的,要有可操作性,可以计算回报率的产品。
    在美国,电影制作是金融资本最热衷的文化产业投资项目,从2005年到2010年的5年时间中,约有130亿美元规模的金融资本投资了大概150部电影。PE和对冲基金目前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融资的主渠道,所有耳熟能详的华尔街公司都有涉足,如美林、德意志银行、高盛等等。在德意志银行和环球共同组建的一个对冲基金中,德意志投了7亿美元。华纳的基金出资人是阿布扎比基金;派拉蒙诸多电影如《碟中谍2》有美林的投资;而瑞银和迪士尼已经合作了多部作品。
    在中国大陆,为《集结号》提供资金的招商银行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金融机构,早在2001年,当时还未改名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就和中影集团合资成立“世纪英雄电影投资有限公司”,介入影视投资行业。先后投资拍摄了《和你在一起》、《茉莉花开》、《玉观音》、《关中刀客》、《汉武大帝》、《江山风雨情》、《至尊红颜》等多部知名影视作品。
“电影信托”结构还在摸索
    虽然业界对于文化产业信托很感兴趣,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家机构率先研发出具体的产品。一位信托经理告诉记者,目前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设计风控。在记者采访时,不少信托公司的受访者都提到了当年招商银行为《集结号》提供贷款的案例,普遍的观点都认为,这个项目有望成为未来“电影信托”的模板。
    2006年,招商银行为华谊兄弟拍摄《集结号》提供了5000万元贷款,而《集结号》的总摄制成本为8000万元。虽然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曾对外表示,这笔贷款是无抵押低息贷款,但是根据招商银行和华谊兄弟签署的相关协定来看,这笔贷款并非没有抵押品。
    招商银行当时负责这个项目的客户经理曹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该项目的尽职调查从2006年6月开始,历经两个多月。2006年8月29日,给《集结号》贷款5000万元的报告终于通过了终审并放款。
    对电影的贷款主要有三个风险点:拍摄许可风险、拍摄完工风险、影片销售风险。当时华谊兄弟将《集结号》的版权和全球票房作为质押,因此招商银行方面将风控的重点放在了拍摄和销售过程。
    由于没有第三方担保,风险约束手段是控制现金流,循环报账制。在这部总投资1个亿的影片中,华谊自有的5000万先投入,招行的贷款后投入并进行封闭管理。在招行的贷款出账前,华谊已先期投入了3500万,主要用来购买器材、定制道具,以及预付部分片酬和保险金等等,而这时电影还没有开拍。华谊余下的1500万,被要求放在招行的专项账户上,双方共管。
    2007年3月,《集结号》杀青。在进行后期剪辑的同时,华谊兄弟与国内36条院线签署了放映协议。通常来说,一部电影的收入主要来自三块,最大的是国内院线票房,其次是海外代理发行和音像制品。根据招行与华谊兄弟签的协定,票房收入的回款将陆续打入招行的专项账户。虽然招行提供的是两年期的贷款,但华谊也可以选择提前还款。
    2007年12月20日冯小刚首部战争大片《集结号》吹响了当年度贺岁档期票房争夺战,发行规模为630余个胶片拷贝和300多块数字银幕,最终票房接近2.6亿元。由于不需要和别的投资商分享收益。还本付息后,华谊兄弟在《集结号》上的投资获得了相当丰厚的回报,而招商银行的首次“触电”也大获成功。
    与院线分账后,大概有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归华谊兄弟。即使不算海外票房和音像制品收入,8000万成本,2.6亿元票房收入,这样的投资回报完全可以支持一个年收益率超过15%的信托产品。
    不过,出席“沃伦创富会”的北京力聚艺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片人、制片主任马化明则提醒投资人,一个片子的成功必须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好的策划、制作、后期等,优秀的团队决定影片的命运。是否优秀的创作团队决定片子的命运,并不是有钱投入就能做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