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玮 北京报道
“热钱外流”戏码再度上演?而与其休戚相关的股市仍处于萎靡中。
央行宣布截至6月底的外汇储备余额为3.24万亿美元,低于一季度末的3.305万亿美元。同时,外汇管理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203亿美元。于是,资本外流的议论再次甚嚣尘上。
而外汇局也提供了权威的数字:二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显示净流出714亿美元。
外汇局的解释是,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金融动荡加剧的背景下,主要新兴市场普遍出现资本外流、储备减少、本币贬值,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受到影响在所难免。所以“上半年我国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资本外流,但不等于外资大规模集中撤离”。
但也有观点认为,当前的资本外流严峻程度超过了美国次贷危机时的高峰期。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估计,2011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累计资本流出1828亿美元,月均流出203亿美元,大于2008年四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的月均流出141亿美元的规模。
资本流出也使得外汇占款大幅“缩水”,为此央行上半年已经下调了两次存款准备金率,在8月2日公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再次强调要综合考虑外汇流入、市场资金需求变动等情况,运用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
热钱加速出逃?
外汇局的数据显示,今年资本流动较为跌宕起伏,在一季度,随着国际市场环境转暖,资本和金融项目从2011年第四季度逆差480亿美元转为顺差511亿美元,但到二季度,在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再次净流出714亿美元。
此轮“热钱外流”早有迹可循。“从2011年下半年起,随着欧债危机再度恶化,全球金融机构重新动荡不安,由于国际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进程和国际资本流向安全港效应,导致了短期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国家与风险资产市场流出,进而流入美国国债市场避险。”张明分析说。
更值得注意的是,张明认为,与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的高峰相比,当前资本外流的形势可能更为严峻。
他用“月度外汇占款-月度货物贸易顺差-月度实际利用FDI增量”的简单方法来估算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得出2011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累计资本流出1828亿美元,月均流出203亿美元。而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一季度累计资本流出846亿美元,月均流出141亿美元。
从月度外汇占款增量来看,2011年第四季度出现了连续3个月外汇占款增量为负的情况,这是央行自1999年12月公布外汇占款月度数据以来的首次。2012年1-6月新增外汇占款仅有3026亿元,还不到去年同期增量的15%。而即使在雷曼兄弟破产之后的2008年第四季度与2009年第一季度,外汇占款平均月度增量也还有1972亿元与1400亿元。
但外汇局却强调,上半年我国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资本外流,但不等于外资大规模集中撤离。
理由是,中国增加的外汇流入并没有大幅减少,只是形式发生了转换,从以往的“官藏”变成了“民藏”。
外汇局的有关负责人解释说,从理论上讲,经常项目顺差大于外汇储备增加额,意味着我国境内机构和个人资本呈现净输出(即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逆差)、对外净资产增多。从其它反映企业和个人跨境收付和银行外汇收支信贷的统计数据看,当前外汇形势变化主要是外汇资产持有从央行转向境内机构和个人,藏汇于民的过程,外资主动撤离的迹象尚不明显。
更有详细的数据支撑: 一是从银行代客资本项目跨境收付数据看,上半年我国境内企业和个人仍保持资本净流入,达到776亿美元。二是从银行经常和资本项目代客结售汇的数据看,上半年境内企业和个人结售汇顺差295亿美元,远小于跨境收付顺差791亿美元。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受市场环境影响,当前境内企业和个人由做空转向做多美元,开始“负债本币化、资产外币化”的财务运作。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也认为,“热钱大幅外逃”的结论经不起推敲。从一季度末到二季度末,虽然外汇储备下降了650亿美元,但是这一时期由于欧元和英镑汇率下降造成的估值账面影响可能就有480亿美元,而且企业和居民的外汇存款合计上升了630亿美元,仅这最后一项就几乎接近于官方外储下降的数量。换而言之,如果将这些因素全都考虑进去,未必能得到二季度热钱大举流出的结论。
但同样是外汇局的数据,在“欧美主权债务问题交织在一起且不断恶化,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的2011年第四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净流出了474亿美元。而今年二季度这个数字已经上升至714亿美元。而在2011年的前三季度,净流入了2500亿美元,相当于同期外汇储备增量的67%。
下半年更趋“平衡”
当前热钱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预期逐渐上升。
近期曾连续出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跌破1%的罕见现象,而一年期远期市场贬值预期超过1%,香港离岸远期贬值预期则高达1.5%。
自2012年3月初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新兴国家的汇率预期由升值转向贬值。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汇价则创下10个月以来的新低。究其原因,欧债危机反复,欧洲政局动荡,全球避险情绪日益浓厚是一个方面;而中国经济在转型时期的增长降速也是外资看贬人民币的重要理由。
“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停止单边升值,但人民币兑大多数货币继续走强,上半年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6%和0.9%。同时,境内外人民币即期汇率差价收窄,远期汇率显示的美元升水主要反映的是本外币利差而非贬值预期,也表明当前人民币汇率处于海内外认可和市场出清的合理水平。”外汇局的负责人解释说。
“热钱”还会继续加速流出吗?是否会出现逆转?
欧债危机、人民币汇率走势、中国经济增长,这3股力量显然是影响下半年“热钱”喜好的重要因素。“下半年尚看不到上述3股力量有减弱的迹象。欧债危机、制造业重心转移对中国外贸环境的影响是持续性的,中国经济增强潜力的相对减弱以及外资企业扶持政策的退出对资本流入的影响也是持续性的。极有可能,目前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短期现象,我国持续了10年之久的外汇占款高增长或不复存在。”信达证券宏观分析师艾宜认为。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比较乐观,他认为下半年随着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资本会重新回流。从国内来看,经济增速会在企稳之后小幅度地回升;从外部来看,下半年情况也会比上半年平稳,这样资本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的流向会改变上半年的态势,上半年是流出为主,而下半年将回流。
外汇局更倾向于“平衡”,并强调的是即使出现资本净流出,也是可以承受的,符合国家一直倡导的藏汇于民的政策目标。
“虽然今年下半年国内外继续存在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但一些有利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积极因素正在逐步积累:一是近期出台的一系列预调微调政策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二是鉴于世界经济低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压低国内进口成本,下半年我国贸易顺差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三是各主要经济体均将保增长放到了重要位置,有关国家和地区也仍有一定资源和决心防止债务危机走向最坏情形。”其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