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04/BIG201210081531933.jpg

2000点的券商命运

蓝姝 肖君秀 2012-10-11 13:56:00

    本报记者 蓝姝 肖君秀 广州、深圳报道
    一抹暖阳掩不住弥漫着的寒意。
    “这一个月来我一个户都没开。”9月27日,上证指数一根2.6%涨幅的大阳线拂拭不去张宇云(化名)脸上的愁云,她是国信证券深圳泰然九路营业部(下称国信泰九)的投资经理,她所在的数十人的部门团队中,这个月只有两个人完成了基本任务,勉强能够拿到佣金提成。
    国信泰九是名声斐然的全国“最牛营业部”,名字多次出现在交易金额龙虎榜上。在证券行情火爆的岁月,这里每天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比集贸市场还要热闹,那些跟着泰然九路追赶牛股的投资者,像打了鸡血一样忙着办理手续、参加投资交流活动和相互打探各种消息。而在9月27日这个堪称有着难得一见反弹阳线的交易日,一楼的开户大厅仍是空荡冷清,正中间几排座位上空无一人,三两个老人站在靠对门的电脑前边翻看K线边聊天,左边的办事窗口更是鲜见有人来办事。
    “最牛营业部”曾经高达上千人的营销人员队伍,如今骤然减至400人上下,留下的日子也在煎熬中。张宇云称像自己这样还算是有着多年存量客户基础的,“我们还能靠吃老本,但这样下去也撑不住了,后来的就更惨了……”张称今年以来有的同事工资是负数,跌破两千点的时候她的心情与信心降到了冰点,“再这样下去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坚持。”
    国信泰九显然不是个案,随着A股在2000点附近挣扎,与“最牛营业部”证券经纪人们类似的故事正在更多的券商营业部普遍上演。
    悲情营业部
    这是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悲情时代。
    《华夏时报》记者调查看到,在广州有着“证券交易一条街”悠久传统的天河北路曾云集了中信、申万、招商、国信等多家大牌券商的拳头营业部,有行情的时候,每几百米远就站着嘴里喊着“股票投资”、向路人发送资料的不同券商营业部的营销人员;现在他们已经难觅踪影。
    记者联系几年前碰到的一位自称有近10年证券投资经验的某大牌券商投资经理邓先生时,电话那端他称自己已经于几个月前改行在某房地产中介做业务经理了。
    9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深圳侨香路深国投广场分别位于8楼、10楼的华泰证券营业部、浙江证券营业部,大厅里均未见一个客户,后者甚至连办公室也是人去房空。工作人员解释称:“行情不好,加上双节临近,有的已先放假了。”
    尽管近年来在融资融券、转融通试点等新型业务下手脚有所放开,但券商依然难改靠天吃饭的命运,寒冬来临时,有着新开户指标、基础交易量等多重压力的证券经纪人首先成为了压缩成本的牺牲对象。
    事实上,营业部现在基本到了成本压缩的极限空间,一位在某券商营业部工作十多年的券商营业部负责人透露:“像取消散户厅压缩场地面积,裁减经纪人这些手段几年前就用得差不多了。”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现在基本的维持运营的刚性成本很难降下来,为了留住那些大户,营业部们纷纷干起了证券投资以外的副业,有的给客户们去找地产商团购房子,投资报告会的主题变成了白酒、奢侈品投资,有的营业部还剑走偏锋,利用各种关系卖起了银行理财、房地产信托类产品。
    依然要靠经纪传统业务开锅吃饭的券商们日子正在每况愈下,利润继续下滑和亏损面扩大的趋势在8月开始加剧。西南证券发出了8月巨亏1.37亿元的预报,国海证券在9月的公告称初步测算8月亏损406万元。
    持续几年来的低迷让券商们家底越来越薄,券商行业总资产已经由2010年1.97万亿元骤减至2011年底1.57万亿元,与银行、保险、信托等行业连年增加的趋势背道而驰,券商们已经惊呼哀叹:券商已经边缘化,证券市场还有没有投资价值?
    “券商是个靠天吃饭的行业,我们不是没有经历过冬天,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纠结和迷茫,市场情绪悲观到了极点。”南方某大牌券商高层王先生感叹,“这一次若不是保证金规范监管,不知道有多少券商又要倒下。”据悉,2002年到2006年的那轮大熊市,使得甚至南方证券这样的老牌券商十几家券商纷纷倒下。
    公募、私募们的日子更是一地鸡毛。64家基金公司2011年已经亏损了5000亿元,市场的持续低迷和下跌让很多小型基金公司规模快速缩水。深圳某基金公司市场资深人士透露:“有些基金规模萎缩至不到10亿元。”而今年以来随着清盘的私募不断增多,纷纷传出一些曾经的私募大佬们隐退山林,过起了种菜养猪的日子。
    2000点煎熬
    国庆中秋长假前最后两个交易日连收了两个难得的阳线,漫漫煎熬中,拨云见日的反转会有吗?
    自从“9·7”那个创下13个月来单日最大涨幅的纪录也被随后而来更大幅度的下跌打破之后,机构们似乎再不敢轻易做出进场信号的预判,当天一些以“大逆转”、“隐约可见一轮新的行情即将启动”来招徕投资者入场的营业部甚至遭到了一些中小投资者“骗子”的谩骂,券商们望眼欲穿的“吃饭行情”错判,新增进场的资金伤痕累累。
    现在,2000点的失而复得并未给市场带来欢喜,“过节了,给大家吃点月饼吧!”深圳几位私募投资基金老总将此调侃为“发月饼”。而广发、国信等大券商发给投资者的短信中称“反弹能否持续依然需要再观察”,建议投资者轻仓观望。
    在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看来,9月27日当天下午成份股一致的拉升显得蹊跷,“有统一指挥的资金进场,下午1∶15到1∶30有特别异常状况的拉抬,四大行、中石油、中石化指标股有一致性的行动。”
    本报记者获悉,汇金已通过某些账户进行增持。国家队再次进场的信号和当天传闻的“当务之急是要把行情搞上去”反而让市场更加忐忑,一些证券界人士直呼:“不要对‘9·27’这个在政策传言与出台预期中的无量反弹抱希望。”著名经济学家韩志国在当晚微博中更是称,股市还要经历血雨腥风,“股市反弹了,可以过个比较轻松的长假了,但市场趋势依然不乐观。无量反弹是在为进一步下跌累积动能,如此之低的成交量,反弹不会有大的作为和空间,投资者必须为长期大熊市做准备。”
    “反转说不上,跌这么多反弹正常,前段时间也有非理性的成分在里头,至少时间上不具备反转。但在这个点位下跌空间也不大,在2000点上下反反复复震荡,向上也不会太多。”9月27日,某大型基金公司副总裁对本报记者分析称,A股主要还是经济层面的问题,经济比预期的要差,而且对经济前景看不清楚。
    在李大霄们看来,国内经济未见底之前,投资者的漫漫煎熬仍将持续,“经济在四季度会有转机出现,大规模投资开始了,房地产成交价格和成交量都有所回暖,这次调整会较稳,不会过度打压。”而上述基金公司副总裁则持有相似的看法,“我觉得四季度有可能见底,但四季度还是有个比较艰难的时候,11月份的经济还会艰难。一般每年11月市场会比较确定方向,有些资金该进就进,该出就出。”
    从基金持仓情况来看,对现阶段股市仍坚持谨慎态度。据招商证券上周测算显示,全部偏股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测算仓位分别为66.7%、71.2%和59.3%,较上期测算结果分别下降3.17%、2.83%和3.74%;其中主动减仓基金数占比接近60%;十大基金公司九家减仓,嘉实、华夏、广发减仓幅度大,仅华安主动加仓。在招商证券研究员高昕炜看来,市场主要忧虑经济数据无改善、10月解禁大潮以及钓鱼岛事件冲突升级。
    深度症结
    跌了悲观,涨了担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股市变得风声鹤唳了?
    “没有投资与财富效应、看不到前景与希望”,个人、机构投资者似乎都对市场没有信心。“我认为时机还不成熟,没有哪家机构再敢在这样的市况下轻易加仓。”深圳某私募老总称,他自“9·7”大涨之后,一些一直按兵不动的资金准备进场,“操作了一天之后,就不敢动了”。
    4年前,一针政府投资4万亿的刺激经济强心剂下去,上证指数在1664点发生大逆转,沪指单日飙升7.27%。在上一轮4万亿刺激计划带来的通胀,行业性、周期性过剩等后遗症尚未完全消化之前,经济结构深度转型的难关当前,市场忧虑重重,新一轮的“发改委两日批复万亿投资项目”尽管刺激了当日大涨,却难重演“示范效应”。相反,市场在更深幅度的下跌现实面前伤痕加深,机构集体迷茫。
    作为监管部门的证监会,除主席继续喊话之外,陆续出台系列维稳政策:券商基金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开闸,32家创业板公司集体承诺在今年年底前不减持股份,批复更多QFII额度。甚至连市场呼吁多时的“IPO超生”现象也开始实质性放缓步伐,2012年7月共有20家A股上市,合计融资117亿元。而到8月明显减少,共15家企业选择A股上市,合计融资72.9亿元。9月,IPO更是进入了空窗期。但市场依然认为证监会似乎没有作为到“关键的节点上”。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三年来,IPO和限售股解禁导致的A股市场月均自由流通市值增量为900亿元。而股市增量资金却远远小于这个数量,“股价下跌、流通市值缩水几乎是必然的”。在券商界人士看来,A股多方失衡,“供求要平衡,对待投资人和融资人的关系要平衡,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要平衡”。李大霄认为,要用引入资金的速度来设计融资的速度。
    另一方面,纠结在供过于求、IPO腐败与上市公司高管解禁套现潮背后的重重利益寻租成为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噩梦与搅肉机,“有的创业板高管一辈子都挣不了减持套现的钱”。据有关媒体统计,10月首批登陆创业板的28家企业公司当月解禁规模预计为36亿股,解禁市值超过500亿元,相当于28家创业板公司近20年的利润总和。
    10月即将到来的解禁的汹涌以及增发融资无不给市场带来沉重压力,世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士杉在最近公司调研中了解到,解禁的大股东几乎都打算减持,“一是落袋为安的心理,二是对自身的产业并不看好,三是对市场不看好”。
    常士杉认为A股的痼疾在于,一直都是政策市,没有走向市场化,上市公司并非都是优质企业,真正优质的企业不一定能上市;同时,退出机制亟待完善,上市公司“只进不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政策对市场干预越少越好,让市场回归到市场本身,加强IPO融资的制度化,IPO退市制度化,设置公平的奖惩机制等”。
    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期机制有诸多作为空间,但目前格局下,依然面临着漫长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