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扭曲利率“矫正术”

唐玮 2013-1-6 14:25:00
本报记者 唐玮 北京报道
    即使有无数个理由可以用来证明价格管制的作用,如降低生活成本或维护社会稳定,但仍无法抵消价格扭曲所导致的沉重副作用,纠正各种扭曲价格体系,让市场经济变得纯粹,具体包括利率的市场化、人民币的国际化和资源价格的市场化。
    打破一个被扭曲的价格体系,就是缴了非市场化过程中产生的既得利益者手中的枪,其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所幸,改革已有起色。人民币汇率朝着均衡水平有序发展,连争论多年的电煤价格并轨,最终也得以实现。2012年1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从2013年1月1日起,解除对电煤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电煤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定价。2012年1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落实了电煤价格并轨方案。
    但这远远不够,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为例,银行如果可以长期得到便宜的“非市场化”资金,就是各行业中的“利润之王”。在长期的实际负利率下,银行自然是最大的吸储者,开发商和大国企也是天然的受益者,他们都是最受欢迎的银行客户,而民营企业贷款却难上加难。同时,受损失的是储蓄者。
“渐进式”谋变
    迄今为止,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方面已经取得重要进展。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今无论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还是人民币有效汇率均大幅升值。央行也一再强调,当前人民币汇率水平距离均衡水平已经不远,从中国经常账户余额占GDP比重来看,也的确如此。
    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相比,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却面临着更为强大的抵制力量,在推进方面更为困难。
    面对困难,“渐进式”策略应运而生。
    改革的时间轴率先停留在1996年。这一年,放开银行同业拆放市场利率成为了突破口,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由此展开。
    当年5月1日,央行启动降息,存、贷款年利率平均降幅分别为0.98%和0.75%,居民消费倾向很快上升了6.6个百分点,一个历时超过两年的大牛市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序幕展开,过程却依然漫长,用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话来说,利率市场化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向前推进需要多方面配套“渐进式进行”。
    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央行依然在有序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其主要的成果就是分几步放开国内外币存贷款利率。
    一系列动作之后,“暂时不动人民币基准存贷款利率,先实行货币市场、银行拆借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利率自由化”的“渐进式”改革成形。
    但对风险的顾忌和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的消极态度,依然是理顺利率价格的拦路虎。直到2004年,大刀阔斧式的改革才又重现。2003年之前,银行定价权浮动范围只限30%以内,而在2004年,央行将银行贷款上浮范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7倍。2004年10月,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还没有完全放开。同时,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可以下浮,下不设底。
    由此,仅剩下人民币贷款利率的下限和存款利率的上限尚在管制之中。
试探性突破
    阻力尚未完全排解。周小川详细分析了银行对利率市场化并不积极的原因。他表示,并不是只要放开利率管制,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就必须做到自主定价,这不仅包括贷款的自主定价,还包括负债方业务(如吸收存款)的自主定价。对此,银行并不一定欢迎,这一方面是因为过去长期的利率管制使商业银行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客户提出疑问也可以将责任推卸给中央银行,说价格不是它自己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一旦利率管制全部放开,将对商业银行形成较大的市场压力。
    但方向已定,改革的瓶颈正在被试探性地突破。
    这个时点被选在了2012年6月7日,央行降息的同时也罕见地扩大了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为基准利率的1.1倍,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为0.8倍。而后又在7月6日,将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下限调整为0.7倍。
   “其实央行还是很慎重,在6月7日降息时特地召集了五大行资产负债的负责人听取意见,确定次日存款利率如何浮动。”一家国有银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放开浮动区间初期,如果有不慎重的举措,对市场还是影响巨大。 
    另一项“渐进式”策略是,在温州等部分地区实施金融试点改革,将过去的“灰色”融资体系纳入到合法体系中来,对民间借贷利率进行监控与引导,从而间接推进利率市场化,但这同样属于“试验”阶段。
    尽管阻力重重,但央行也一直在努力推动改革进展。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撰文指出,受到创新制约的银行业要逐渐认识到,来自资本市场的挑战,正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动力之源。利率市场化需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但应充分发挥大型银行的作用。
Shibor的重任 
    阻力正在被渐渐突破,但利率市场化的完成并不是以完全放开利率管制为标志,而是要看是否建立了能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代表性的目标利率,而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有望担当重任。
    周小川在解读十八大报告时提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进行自主定价,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他同时还提到,要“提高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基准性”。可见,利率市场化推动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向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转化是大势所趋。
    市场普遍认为,未来人民币基准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还有望继续扩大,最终将发展到央行不再控制基准存贷款利率,而是通过货币市场的公开操作来间接影响银行体系融资成本的局面。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策略师刘立男预测说,央行会改善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和回购利率的货币传导机制。这也要求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和回购利率时有更多透明度,以及建立一个新的基础货币政策。他认为,要建立一个单一的短期基础货币政策利率引导利率市场水平,并在今后的三到四年间替代基准政策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期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