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金改逆水行舟

唐玮 2013-1-5 00:53:00
    2012年无疑是中国的“金融改革”之年。这一年金融改革大刀阔斧:汇改稳步前进,沉寂许久的利率市场化也大步向前迈进;人民币国际化再上新台阶;地方金改多方萌动,摩拳擦掌;银行业也遭遇了资本新规。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显然,改革已不是简单的缝缝补补,已迫在眉睫。中国过去十年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为7.4%,是近3年以来中国GDP最慢的增速。当经济增长中枢下移,单纯的政策刺激只能是饮鸩止渴,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弹性关系到经济增长模式的成功转换,故制度变革金融需先行,而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也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就是十八大报告对我国金融系统的下一个10年的发展做出的方向性概括。对于这一轮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央行行长周小川解释说:“我国下一步要健全现代金融系统,更大力度地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改革,同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民营金融机构发展。”
    热闹的地方金改试点已拉开序幕,但最终效果还需拭目以待。
    金融改革是复杂艰辛的,但前途必然是光明的。不乏观点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与金融抑制有关,金融部门让利实体,也让银行业消肿,强健筋骨,才能完成“稳增长”的大任。
    地方金改:自下而上的探索
    2012年最吸引眼球的,是新一轮金融改革已蓄势待发,一时间各地争先恐后地掀起了金融改革的“圈地”运动,粤、津、沪纷纷摩拳擦掌,最终却仅有3家国家级综合性试验区如愿以偿。
    2012年12月25日上午,福建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称“《方案》”)日前已获国务院批准通过,泉州成为继温州、珠三角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而三个试验区的重点不尽相同。温州金改的侧重在于理顺民间借贷系统,珠三角核心在于金融国际化,而本次泉州金改的着力点落在了“开展石化、鞋业、纺织服装产业投资基金试点,支持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政府对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投入”。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十分明显。
    事实上,在温州金改获批的示范效应下,泉州市早在2012年3月就上报了金改方案。
    而2012年5月福建省出台的《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十一条措施的通知》中也提道,要推动泉州国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泉州开展“区域集优债务融资模式”试点,扩大泉州债券融资规模,发展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在泉州试点开展民间融资登记管理制度。
    最终于此时获批,更多是缘于该《方案》与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改革重点相契合。
    与温州金改试验区相比,泉州具有同样的特性——中小企业多、民间借贷盛行。在国内经济回落、海外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支持当地企业转型、让地下民间借贷阳光化显然是未来主要的趋势。
    于是,在中国经济整体走向结构转型、重振实体经济的当口,以金改为突破口,盘活民营经济是重中之重。
    而在十八大报告中,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提道,要“大力推进民营金融机构发展”。这让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很兴奋,他表示,在中国金融体系里面,一直是以巨无霸的国有金融企业为主,而在未来的金融领域里面,引进民营的机制,真正诞生市场化的金融家,才是今后金融改革最核心的方向。
    目前,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这唇齿相依的双方并非“毫无芥蒂”,目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面临的问题是,贷款需求与信贷满足程度并不匹配。大量的信贷还是流向资金缺口并不严重的大型企业、优质项目,虽然各大银行愈发重视小企业贷款,但由于小企业不可忽视的高风险问题,这种矛盾仍然较突出。
    在2012年3月通过的温州区域性的金改方案,致力解决的正是这种不匹配。可效果却在打折。
    直到8个月后的11月23日,浙江省政府制定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施12条细则(以下简称“金改细则”)终于揭开面纱——在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方面,金改细则提出,将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并将温州银行增资扩股作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突破口。
    这一内容备受关注,若温州能引导民营资本,成功地改进中小企业服务,对民间融资阳光化、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可惜的是,“玻璃门”看似透明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可进入。监管层依旧奉行的是慎之又慎的风格,此次温州也未找到突破口,外界普遍关注的民间资本投建银行,以及利率市场化等问题在本次温州公布的金改细则中被弱化。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承认,目前建立民资银行的时机尚不成熟。
    各地金改也试图对民资进入金融领域有所突破,并一致将参股或参与发起设立小贷公司、股权基金、村镇银行作为具体途径。不过,从现在来看,民资进入金融领域的突破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继温州小贷公司、民企发起村镇银行受挫后,泉州发布的金改方案对此也没有突破。
    而这似乎也非一朝一夕、一家两家试验区就能突破的瓶颈。张震宇认为,现在温州缺的不是一家银行或是民资银行,缺的是体系上的完善,银行体系和非银行体系在发展过程当中不协调。
    而要理顺这种不协调,显然非一日之功。泉州、温州这种区域性改革,与传统意义自上而下的金融改革并不相同。
    周小川认为,新一届政府会重视改革的总体设计,继续推进自上而下的改革。同时,由于中国区域广大、情况复杂,也会继续鼓励创新、鼓励地方发挥改革积极性,允许试点,积累经验,并将好的经验逐渐推广。
    与泉州、温州和丽水金改方案相比,珠三角金改的内容更具“国家级”层面,涉及金融综合经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区域金融市场建设等国家金融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广度上看,在金融市场、金融组织、金融产品等方面皆有创新空间,涉及国际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农村金融和民生金融;从纵向来看,上到金融管理体制、下到本地金融企业改革,对全金融生态链条都有影响;从横向上来看,本次金改同时覆盖了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类金融体系。因此珠三角金改对全国金融改革和开放发展更具深远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大事记
    2005年7月21日
    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7年5月18日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3%扩大到±0.5%。
    2007年6月27日
    首批人民币债券在香港发售。
    2008年7月10日
    中国人民银行新设立汇率司,其职能包括“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2009年7月
    中国在指定城市开展允许公司以人民币结算进出口贸易的试点项目。
    2010年6月19日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2010年7月19日
    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同意扩大人民币在香港的结算范围,离岸人民币交易开始启动。
    2010年10月1日
    中国开始试点项目,允许指定出口商将部分外币收入留在境外。
    2011年1月13日
    中国开始试点项目,允许境内公司使用人民币在境外投资。
    2011年6月21日
    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明确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试点办法。
    2011年8月23日
    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从20个省市扩大至全国,从毗邻国家扩展到境外所有国家和地区。
    利率市场化改革:惊险一跃
    与综合试验区的小心翼翼不同,改革步伐更快的是利率和汇率改革。
    2012年6月7日,央行罕见地扩大了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为基准利率的1.1倍,下限为0.8倍,这也被认为是利率市场化的突破。
    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也正是习惯于备受保护的银行的让利过程。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详细分析了银行对利率市场化并不积极的原因。他表示,并不是只要放开利率管制,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就必须做到自主定价,这不仅包括贷款的自主定价,还包括负债方业务(如吸收存款)的自主定价。对此,银行并不一定欢迎,这一方面是因为过去长期的利率管制使商业银行形成了较强的依赖性,客户提出疑问也可以将责任推卸给中央银行,说价格不是它自己决定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一旦利率管制全部放开,将对商业银行形成较大的市场压力。
    无论银行愿意与否,对中国而言,利率市场化进程指向一个更为严谨的货币条件,因为它意味着逐步减少对于利率的人为压制,特别是利率市场化将带来金融抑制的改善,对于储户利率的实质性改善,当然同时也意味着中央银行对于自身独立性的改善。
    对于未来改革,央行意欲提高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作为市场利率的基准性。引导金融机构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增强风险定价能力。
    这意味着,放开存贷款利率后,其他一系列上、下游金融产品和替代产品的价格将逐步放开,产品定价权交由市场决定,Shibor则作为金融市场各种产品的定价基准,扩大在市场化产品中的应用。
    当然这个过程无法一蹴而就,中国央行也再三强调利率市场化没有时间表,中国央行要根据改善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能力,来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而中国央行的调控方式将随着这个过程愈发成熟,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策略师刘立男认为,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将重塑央行的货币政策架构。除此之外,未来几年还将改善货币传导机制和资本资源配置,将在国内的诸多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人民币国际化:小步快走
    2012年金融改革的另一重点即是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以美元为主的结算货币波动太大,且增加国家外汇储备风险,人民币的国际化迫在眉睫。
    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财政部2012年6月28日在香港发行首批230亿元交易型人民币国债。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人民币国债发行实施了两项新探索,一是首次面向国外中央银行发行;二是首次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个里程碑。
    在《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涉及了多个创新平台,深圳前海将着力探索创新与香港金融服务业合作的新模式,探索资本项目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和高水平的保险创新试验区。
    2012年5月,中国汇率改革再推新政。5月29日,央行宣布,经央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将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交易方式,发展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新的步伐。
    “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并没有人预想要倒逼汇率改革,这种设计也不太现实。”周小川坦言,但也不排除“倒逼”,就像“撞击—反射”理论一样,假如某些方面想改革,但是改不动,于是先改革其他方面,对慢的方面就会产生压力,进而推动那个改不动的环节。这种可能性比较戏剧化、故事化,常规设计的时候不会这么做。
    但争议还是扑面而来,周小川解释,“人民币能否国际化最终还是靠市场的选择,应该说,我们并没有刻意为之,央行也不愿意给外面一个印象,好像我们有一个专门的谋划、策略来推动本币国际化。我们可以说的是,人民币有这个潜力,将来可能成为国际上比较被接受的货币之一。”
    “当前,我们要做好两方面的事:一是清理管制,比如有的法规规定某种交易只能用‘硬通货’而不准用人民币,但用什么货币来交易、结算可以由市场参与者自己选择;二是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而且是向国际开放的金融市场,进一步增加金融领域人民币的可用性有更大的提高。”他介绍说。
    央行正是如此操作的。稍早前的2012年4月16日央行放宽美元兑人民币的波动幅度,由0.5%扩大至1%,随后终结了长期施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一套组合拳应运而生。
    这是继2005年、2007年后的第三次汇率重要改革。2005年7月21日19时,央行宣布废除原先盯住单一美元的货币政策,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7年5月21日,央行决定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3%扩大到0.5%。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试点主要是以结算功能的开放为主,如结算区域的扩大。光大证券分析师薛俊认为,随着人民币使用范围的扩大,国外对人民币需求将会进一步提高,从供需角度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加不仅仅停留在结算功能,也会考虑到持有人民币的风险和收益,这必将进一步推动国内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利率市场化。
    而下一步的改革,是逐步贯彻落实十八大文件中提到的“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开展积极的跨境人民币交易,包括在资本项下的人民币跨境交易。从近期的一系列措施中已经看出端倪。一些资本项下可兑换的突破,都是用人民币来做交易的媒介。
    如人民币的QFII额度从过去的700亿增加到2000亿,就是允许外部的投资者来到中国的资本市场进行投资。
    而深圳的前海实行新的改革开放的尝试,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可以用人民币从境外向境内放款。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强调说,下一步的改革,在未来人民币的跨境交易方面,仍然要继续坚持立足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这样一个基本的方针,立足于促进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拓宽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渠道,实现人民币在跨境和境外市场的良性循环,同时在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扩大市场的开放。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清算体系,同时还要进一步继续拓宽双边的货币合作的领域和范围,继续支持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