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刚 北京报道
2013年第一个工作日,公募基金业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经理高良玉,将正式“隐退”南方基金公司,这是继2012年博时肖风、华夏基金范勇宏等人之后,又一位离开公募业的“大佬”。也意味着连续任总经理一职超过10年的基金业元老,如今仅剩嘉实基金赵学军一人坚守。
在深圳一位基金公司高管看来,高良玉在过去几年南方基金充满煎熬的战略转型中显现出极强的掌控能力,业内和投资者担心他卸任会对南方基金产生重大影响。
记者注意到,基金行业人员2012年的大清洗可谓轰轰烈烈。14位基金公司总经理离职,181位基金经理离任。现任约800位基金经理中,“菜鸟”批量上岗,近25%的基金经理从业不满一年,任职年限不足两年的基金经理高达27%。
暂时的过渡性安排
1月5日,南方基金发布公告称,高良玉将不再担任南方基金总经理职务,转任南方基金副董事长,其总经理一职将由现任董事长吴万善代任。
与博时基金肖风、华夏基金范勇宏一样,卸任总经理职务后,高良玉仍会继续任公司副董事长。他还会同时担任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香港)董事会主席。此外,在2012年6月成立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高良玉被选为第一届监事长。
公告显示,目前代任总经理的吴万善现任华泰证券董事长。据记者了解,由吴万善代任总经理是南方基金暂时的过渡性安排,这些年来南方基金的实际运作管理一直由高良玉一手负责,吴万善参与并不多,对外,吴万善也更多以华泰证券董事长身份公开亮相。
对于总经理的新任人选,南方基金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司方面将会尽快遴选出一名合格的总经理来担此重任。
在南方基金新闻发言人看来,这是高良玉在职业生涯上的一次重要转型,其角色将从公司经营管理者转换为战略规划者,未来将以参与、组织公司战略方向的制定与决策为工作重点。
1月6日,高良玉在回应辞职原因时则表示,辞职的主要原因是在总经理岗位上做的时间太长,“人天天重复做同样的事,很容易陷入思维定势,或是缺乏职业激情。未来希望能更多地参与组织公司战略规划和决策方向的工作。”
15年的曲折之路
作为中国基金行业的首批创业者,高良玉1998年3月加盟南方基金,1998年9月2日开始担任南方基金总经理,迄今约15年,是中国基金行业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经理。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南方基金为国内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2000年至2005年,南方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始终居于行业第一,但在2006年,被嘉实基金和华夏基金赶超,2008年滑落至第四位。
2009年,南方基金迎来了最低迷时期。投研人员集中离职,直接导致业绩大幅滑落。
也正是在2009年,南方基金大动作调整。从人员看,现任中高层多是那时加入。用高良玉的话说,那几年南方基金在实施战略转型时,动作最大、着手最早的是投研体系,包括完善投资理念、筛选基金经理、培养新生的投研力量等。
2012年,南方基金前几年的调整和改革初见成效。根据海通证券发布的2012年各大基金公司业绩排行榜,在“六大”千亿级基金公司中,南方基金权益类基金以7.93%的净值增长率排名第一。截至2012年底,南方基金在所有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排名中,位居第4。正因如此,在这个时点上,高良玉的离职消息让市场人士感慨不已。
一位深圳基金公司高管向记者表示,高良玉在南方基金充满煎熬的战略转型中也显示出他对南方基金极强的掌控能力,“所以业内和投资者担心高良玉卸任会对南方基金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是很自然的一种担忧。”
对此,南方基金给记者的回应是,公司目前已为过渡期的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已完成总经理职能的平稳交接。
股权激励仍是纸上谈兵
记者注意到,在去年6月7日举行的基金业协会成立大会上,高良玉指出,相比较欧美发达国家基金业资产在GDP中45%左右的占比,中国的共同基金规模2011年只占GDP的4.65%,公募基金业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而加快向现代财富管理机构转型,是基金业再次实现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此前,他在向媒体总结近十几年的四条经验中,有两条和人才相关——“注重人才的培养,塑造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制度上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的价值,体现对人才的尊重”。
但回顾2012年,基金行业人员的大清洗可谓轰轰烈烈。181位基金经理离任,连王亚伟都出走私募,尤其是去年一年有14位基金公司总经理离职。
一位从业多年的深圳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告诉记者,基金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而总经理的稳定对于公司发展战略的持续、统一以及企业文化、核心投研团队等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不过,他也直言,基金公司总经理可能是整个金融行业最没有决策感的高管,“在哪都是‘乙方’的角色。”
在他看来,基金公司总经理在董事会层面要向股东报告;为申报产品要向监管层“请教”;在发行和持续营销上规模要向渠道“借力”;为不让优秀基金经理和研究员流失,常要出面打“感情牌”;要向员工们有所交代,又不能增加成本。“这种内外兼修、八面来风的职位不仅需要胆识和勇气,更需要有很高的业务能力,这个位置将会是金融行业最早职业化的高管职位。”
记者注意到,在公募基金发展停滞的三年多时间里,一直有业内人士认为,业务范围受限和管理层激励等问题造成了基金行业发展受限,也催生了基金业高管不断离开。针对这些问题,去年11月1日,证监会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按照规定,基金公司的高管、核心骨干等人员都可以成为子公司的自然人股东。
在业内看来,基金子公司的成立就是变相的人才激励。然而,目前在第一批和第二批基金公司子公司中,都是全资子公司形式,仍然不见自然人股东,更别说基金公司的高管,而上报子公司时附有员工持股条款的,均未获批。
这也意味着,基金公司管理层追寻的股权激励等,依然处于纸上谈兵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