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结构性产品收益两重天
尹珺
2013-2-1 23:32:00
本报记者 尹珺 北京报道
最高27%,最低-10%。2012年到期的结构性产品实际收益率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据银率网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到期公布收益率的结构性产品中,渣打银行发行的一款产品凭借27%的年化收益率排名第一,而某外资行发行的一款挂钩股票的结构性产品到期后的实际收益为-10%,排名垫底。
花旗银行零售银行研究与投资分析主管邱思甥在接受《华夏理财》记者采访时表示:“2013年,外资行的结构性产品还会以保本为主。在购买此类产品时,建议投资者看三个方面:先看风险、流动性,最后看收益。”
结构性产品趋于保本
结构性产品一直是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主力。金融危机爆发后,外资行发行的结构性产品曾一度出现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情况,甚至被称为“富人绞肉机”。为了挽留客户,外资银行在此后设计结构性产品时,越来越多的将“保本”机制引入其中。
据银率网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到期零负收益的理财产品全部为结构性产品,数量为12款,较2011年度的21款大幅下降。
对此,银率网理财分析师认为:“这主要和近年外资银行发行的结构产品大多采用保本设计有关。”
邱思甥向记者介绍说:“目前外资的结构性产品,基本都以保本为主。其实现在外资行结构性产品到期后亏损很多,大多是2007年发行的产品,因表现不好,所以延期至今。从我掌握的情况来看,2009年之后,外资行基本上就不发非保本的产品了。”
目前保本结构性产品普遍采用的是“固定收益 衍生工具”的投资模式,募集资金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投资定存、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另一部分资金则用于高风险投资。
例如,客户拿出100元来投资结构性产品,银行承诺保本。在具体操作时,银行只拿其中的5元去做高风险投资,剩下的95元是放在一年后到期的定存、债券中。这样操作最大的风险是,5元钱全部赔光,即便如此,银行仍能够保证客户的本金安全。投资者的收益主要来自这5元的投资收益。
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在购买结构性产品时,一定要看清合同中的明确信息,如果只是理财经理口头承诺的保本是没有法律保障的。
选择结构性产品三步走
相较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而言,结构性产品的设计相对复杂,产品到期收益率与挂钩标的的表现息息相关。
银率网理财分析师认为:“总体而言,结构性理财产品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远远高于常规理财产品,其中和海外基金、股票、黄金等高风险资产挂钩的结构产品实现收益的不确定性最大。”
邱思甥建议投资者主要从三方面考察结构性理财产品:风险、流动性和收益。
风险主要是看,在理财产品合同中是否明确标明所购买的产品是否属于保本。
在流动性方面,邱思甥提醒投资者:“大部分的结构性产品是不能提前解约的,投资者如要提前解约需要付出很高的违约成本,所以要注意它的赎回机制,每半年可赎回还是一定要一年才能赎回。”
在前两项都符合自己要求之后,最后投资者才需要考虑收益率。但在大部分理财产品的推介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预期最高收益率被夸大的现象。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要对挂钩标的的走势和产品设计有一定的了解,选择自己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的挂钩标的。
结构性产品的挂钩标的主要有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基金(多为股票型基金)、指数(多为股票指数、商品指数)、期货等。
不同挂钩标的,产品的风险等级也有所差别。普益财富研究员魏可介绍:“通常情况下利率挂钩产品的风险属性为低风险或较低风险,汇率挂钩产品为较低风险或中等风险,股票、基金、指数、期货挂钩产品为较高风险或高风险,价格挂钩产品为中等风险或较高风险,当然产品风险属性的最终确定还需具体分析收益结构、本金保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