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本报记者 江海波 蓝姝 高州、广州报道
高州模式并非真正的模式,而是高州医院两任院长的江湖。从陈光炜到钟焕清两任主要院长在前后长达25年岁月里的开拓探索与改革创新成就了高州医院,使其从一个贫困偏远的县级医院,到一家全国闻名的百佳医院乃至医改标兵。
“高州医院迎来了今天的高速发展,是几任院长及医护人员的艰苦拼搏的结果。但是,当时县里给我们的开放政策,是比这一切更为重要的因素。”已近古稀之年的陈光炜在广州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言谈之间依然透露出一个改革与开拓者特有的气魄。
陈光炜:
15年奠定黄金基础
从1988年起,陈光炜开始了其主政高州医院长达15年的开拓岁月。此时的高州医院与所有贫困县的医院一样,设备极其简陋,一台X光、一台黑白B超,是医院里最昂贵的家当。据陈光炜回忆,当时的高州医院“床位不到300个,一年的业务收入只有950万元”。
当时,穷困的高州县无法给高州医院一分钱的投入,但时任县委书记的周仲伟给了“一不向政府要钱,二不要违法乱纪,此外怎么干都行”的政策,这个看似甩包袱的行为,成了陈光炜大刀阔斧改革的尚方宝剑。
获得人、财、物的高度自主权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网罗人才。但他没想到橄榄枝刚伸出就遇到了障碍:大多数地方不放人,也不配合调档案。陈光炜向县里要到了当时少有的一项政策——联合组织人事、公安、粮食、科委等部门共同发文,为引进人才重新建档案,把人才原户籍地政府完全撂到了一边。“我们给他们重新建档,从毕业的时间开始算工龄”,同一时期,只有新建的海南省出台过类似重新建档的政策。
当四处云集而来的人才到位之后,陈光炜又张罗将这些人送到北医三院等知名医院去学习。同时,陈光炜开始谋划把北京等地最有名的医生请到高州来指导。
陈光炜清楚地记得,当时,他们跑的第一家医院是以创伤骨科闻名全国的北京积水潭医院。为了说服对方,陈光炜三顾茅庐,前后跑了积水潭医院3次,“我跟他们说,只要你们愿意去,什么条件都行,先去看一看也可以。”
终于,来自积水潭医院的刚退休的骨科主任、著名骨科专家陈展辉到了高州后便留了下来,从此建立了每个月派一个主治医师、一个副教授来高州轮岗的合作制度。自此,开启了高州医院与全国著名医院合办联合医疗中心的先河。此后,通过联合医疗的模式,高州医院的医疗水平在整个粤西地区遥遥领先。
陈光炜有着敏锐的市场意识和改革精神。一位对高州医院有多年观察的卫生系统官员说,时至今日,高州医院的市场意识仍是在体制内生存的大多数同行难以企及的。当时提出的“努力建设现代化医院”的横幅,在管理层中提出“以医疗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发展口号都是向市场看齐的信号,很快“花小钱,看大病,看好病”、“不出高州相当于去北京看病”等平价医院路线的宣传口号,获得了市场认可。
为了解决医院医疗设施不足和资金短缺的问题,陈开拓性地迈出了向员工集资—发展—还款的路径,用这种方式,高州医院曲线买来了茂名地区历史上的第一台CT、第一台彩超等一系列紧缺的医疗设备。尤其是第一台CT的购买路径让陈光炜充满了感触,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广东全年只有4个指标,根本轮不到一个县城医院,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在这种情况下,陈光炜用了一个华侨捐赠的名义,通过委托高州广南医院(有海外渊源的老医院)接收的方式引进来,“事实上,我们是花了两三百万元买的。为了这个捐赠,还用到了国务院批下来的一个特殊指标。”亦是用这种路径,高州医院建起了20层高、楼顶设有直升机停机坪的办公大楼。
钟焕清:
高州模式成为标兵
2002年3月接任陈光炜院长之位的钟焕清是由陈一手提拔。高州医院也在钟焕清时代快速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高州模式。
钟焕清原是高州下辖某公社的一名电影放映员,由其所在公社送人民医院进修2年,后回公社卫生院任赤脚医生。当时,陈光炜的一名助手离职,需要一名新的助手,陈对钟在进修时期勤奋与进取颇有印象,于是用一个“临时国家职工”指标将其调入县医院工作。此后,钟一直跟随陈做心胸外科手术,从手术台边的助手,直至后来担任行政岗位上的副手(副院长)。
除了萧规曹随,在继续陈时代的平价医疗、自主人才招聘路线的同时,钟开始了一些更堪称开体制先河的改革举措,当然,这些举措亦受到质疑和引起争议。
为了持续平价路线和扩大医院诊疗规模,钟焕清开始以内部科室竞争的名义设立了大量的新的科室,如心脏病按病种分为三个科,眼科、产科亦分为两个科,他对外解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内部竞争保证让病人花最少的钱,“你不做的手术,有别人能做”。这些新设的科室,亦带来了高州医院诊疗规模的“飞速发展”,单日住院量从2002年的600多人发展到最高峰3000多人。
为了既维持平价路线而又保障医院的利润空间,钟时代开始打破陈时代的独家供应商模式,他自己在介绍高州模式时称,这正是高州医院杜绝回扣、切断利益链条的关键,药品的采购由30多名临床科室干部组成的药事委员会决定,召开药品招标会时从药事委员会成员中临时抽出9名人员在封闭的会议室表决决定。但医药界人士则将其解读为“二次议价”,即在政府药品采购指导价与药厂出厂价巨大价差之间,与药厂另行协商价格,以此来补贴医院的利润。
钟焕清时代还开启了一些保持平价路线的新思路与新做法,比如按病种收费,降低医疗耗材费用,此外,他倡导医改中政府应给医院充满的自主权、政府资金投入应重点在百姓而非医院的“补需方”而非“补供方”的理念亦受到医界好评。
钟焕清时代,高州医院以平价路线成为医改的标兵,高州模式达到巅峰状态。从2006年开始受到关注到2010年达到高峰,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号召向高州模式学习后,全国各地医院纷纷组织人马奔赴高州医院考察与学习。2010年5月和8月,卫生部部长陈竺两次批示“高州模式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优秀典型”。
高州模式闻名全国,钟焕清也在其中光芒四射,成为医改标兵模式的一代开创者,“感动中国的百姓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