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力图 广州报道
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申遏制投资投机需求,再次要求各地公布今年房价控制目标。
“房价控制目标背后是地方和中央之间的博弈。”在深圳政府一位人士看来,之前多地选择与GDP挂钩这一办法,就是想在具体操作中留有余地。
广东省住建厅一位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中央首次提出房价控制目标时,已经要求落实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的约谈问责机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官员因调控目标未达成而遭到问责。”
业内人士认为,即使这项去年已被地方政府淡化的政策“重出江湖”,也难以遏制热点城市楼市反弹。
背后的博弈
2011年4月,国务院首次要求各城市制定房价调控目标。随后全国657个城市公布了当年的控涨目标,其中,只有北京明确表示新建普通住房价格与2010年相比“稳中有降”,大多数城市都采取了与GDP增长挂钩的做法,将房价控制目标定在10%-13%。
由于各地公布的目标较为宽松,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质疑“房价控制目标可能变成涨价目标”。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则指出,控制房价应该更多地从市场规律入手,简单的行政命令并非合适的办法。
即使是这样一项在具体操作上留有巨大空间的政策,也仅仅维持了几个月时间。房价控制目标在2012年几乎销声匿迹,成为一项名副其实的“短命政策”。住建部去年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文件中,已难觅这项政策的踪影,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曾公开表示,2011年结束后,房价控制目标事实上已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短短两年时间,房价调控目标从提出,到被淡化,到再次被提出,不仅反映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调控楼市中的博弈,而且反映出该项行政命令存在较大争议。
“很多地方政府在前年是硬着头皮拿出方案的,紧急制定了控涨目标,因为很难根据当时的行情拿出方案或者定出具体的数字,房价控制目标本身就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深圳市政府一位官员向本报记者表示,北京当年提出房价稳中有降,实际上只在短暂的时间内、有限的范围内实现了目标。
上述深圳市政府官员称,有深圳政协委员曾在内部会议上提出,将长期化的目标纳入政府政绩考核范围以及城市的综合水平考核中,不至于“一届官员做一套”。但很多地方官员在内部会议上认为楼市调控目标应该多元化,不应该提“一刀切”的房价控制目标,可以考虑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量、中小户型供应量等指标。
一位不愿具名的广州市政府人士也认为,地方政府意识到没有必要追逐这样的“突击目标”。“要求一味地打压高房价,或者要求普通住房的价格也一味地跟着GDP涨幅上涨,并不合理。房价控制目标不利于疏导真正需要购房的群体。”
业内人士认为,饱受争议的控涨目标被中央再度提出,是因为近期不少城市楼市进入上行通道,尤其是北京等一线城市房价面临“失控”风险。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的城市有53个,最高涨幅达到2.2%,比去年12月份高了1个百分点。其中,一线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靠前。
“由于各地存在限购执行不严格的情况,中央重提房价控制目标,意在加强对地方限购政策执行情况的约束。”上述广州市政府人士说。
广东省住建厅人士向记者表示,楼市从去年5月反弹以来,来自中央的问责压力的确在加大,有些地方因楼市回暖过于明显曾被中央点名、约谈。“政策执行不到位,地方政府要面临中央问责的压力;若楼市调控太严厉,无疑会打击当地经济。”
“我们也很为难,既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还要应对来自中央的问责压力。”广东省增城市政府一名官员告诉记者。
难抑房价
今年年初,尽管一些城市重申楼市调控不动摇,但却纷纷回避具体的房价控制目标。其中,北京市政府仅表示要保持房屋交易量的稳定以及交易价格的稳定,而增城市将限价幅度从去年的5%调整到8%,被视为对限价政策的一次“松绑”。
广州公布的房价控制目标依然与GDP挂钩,规定今年房价涨幅低于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一直以来,各地制定的房价控制目标或多或少存在‘预涨’心态。”上述广东省住建厅人士坦言。
作为唯一被量化的调控任务,房价控制目标曾被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指责为“数字游戏”。业内人士认为,当楼市调控上升至“政治任务”的前提下,一些城市上报的成交均价,并不代表真实的市场价格。
例如,2011年北京市提出,当年新建普通住房价格与2010年相比将稳中有降。然而,北京将“房价控制目标”的对象设定为“新建普通住房”,而非“新建住房”。对于“普通住房”的界定,北京市政府部门并未给予解释。
任志强曾告诉本报记者,北京市在成交均价的统计中,实际上将保障房的成交价格也算在了其中,“因此,北京的房价肯定会被拉下来。”
此外,调整住宅供应结构,暂停发放高端楼盘预售许可证,也能够帮助地方政府实现房价控制目标。
“不应以计划经济时代的方式干预商品房价格,价格目标对于优化楼市没有实质的意义。”满堂红高级研究主任肖文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则认为,应反思房价控制目标。“将房价作为调控直接目标,注定在大部分时间段都难以取得显著效果。稳定房价首先应追求住宅供求平衡,应将平衡供求作为调控主要目标。”
自去年底,部分一线城市楼市加速回暖。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在楼市强劲反弹的背景下,实现“控涨”目标的难度已明显加大。在供需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之下,即使出台房价控制目标,也难以抑制房价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