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公募行业打响人才战

姚博海 2013-2-22 23:56:00
    本报记者 姚博海 北京报道
    未来,公募基金的称谓或许改为资产管理公司更为合适。
    日前,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即从今年6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甚至于VC/PE等机构,都可以向证监会申请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这意味着公募基金业务的扩容在所难免,而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也开始显现雏形。
    私募、险资谋后而动
    4个月之后,公募基金的牌照或许将不再那么抢手。对于生活在公募背影之下和资金为王的私募与险资来说,未来以公募基金为名,实则进行代客理财业务的资产管理公司或将成为其发展的重心。
    在此次的《暂行规定》中,对阳光私募基金(下称私募)的“入场要求”相对较低,除了规范关于阳光私募基金公司出资的表述,还降低了对私募资产管理规模的要求。将征求意见稿中“最近3年证券资产管理规模年均不低于30亿元”降低为20亿元。
    包括银帆、泽熙、淡水泉、星石等在内的40多家私募都符合资格。但他们在是否设立公募的问题上却看法不一。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数私募投资人都表示还需要观望,这其中人才的储备和资金的管理是他们最为担忧的问题。
    不过,由公募转私募的投资人则对此表示了欢迎。曾经在工银瑞信等公募基金工作过的现任星石投资总裁杨玲就认为,私募公司涉足公募领域主要的挑战在于营销管理和后台运营方面。在这方面准备充足的私募公司自然会积极申请,而准备不充足的公司则倾向于观望。“我们在营销管理和后台建设方面已经有所准备,因此,我们肯定会第一时间提出发行公募基金的业务申请。”杨玲表示。
    对于能否管理更大规模的资金池,杨玲认为主要取决于公司的投资模式。“像星石这种自上而下的投资模式就不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有些私募公司采用高频交易的投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可能会受到资金规模的限制。”此外,由于私募坚持绝对收益,这也将会对以相对收益为主的公募产生冲击。”杨玲说。
    资金充足的险资对于公募基金觊觎已久,但是否会选择自己设立公募基金还不得而知。《暂行规定》要求险资管理资产规模不低于200亿元;最近12个月偿付能力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根据证监会相关部门测算,将有14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符合开展业务的条件。
    不过,在记者采访过程中,险资对于公募基金的设立态度比较冷淡。
    一位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保险公司更多是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来购买公募基金,公募更多是被看做保险公司资产配置中的一部分。一旦保险公司自己设立公募基金,能否管理好还存在疑问。
    券商受益最多
    券商无疑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按照《暂行规定》对券商参与公募业务给出的资产管理总规模不低于200亿元或者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不低于20亿元的条件,目前上市券商中大部分都能符合条件。
    相比私募与保险,券商做公募更有优势。一位上市券商资产管理业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理财业务一直是券商转型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方面券商此前一直在尝试。比如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就曾与银行理财产品、基金产品发生竞争。一旦《暂行规定》实施,券商完全可以通过设立公募基金,来作为自己理财业务的出口。
    此外,券商还具有其它机构所不具有的渠道优势。“公募发产品走银行,这个趋势短期内很难改变,但券商有自己的营业部,渠道覆盖丝毫不亚于银行。因此,一旦券商介入公募基金领域,障碍不会很大。”上述券商负责人表示。
    新时代证券分析师陈少丹认为,在公募基金纷纷热衷于创新型产品和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当下,券商涉足公募基金则可能对权益类产品带来改变。“券商在股票投研能力上甚至要高于基金公司,而且券商讲究绝对收益,如果券商介入公募基金,一定会以发权益类产品为主,这对公募基金的规模可能会带来冲击。”
    大量的机构介入公募基金,也可能会给股市带来微妙变化。陈少丹就认为,大量机构介入公募基金,所发行的产品必将会以A股投资为主,这将使得A股机构投资资金加大,对于整体市场会是一个利好。在市场好转的同时,也将催化券商其它业务的发展,至少开户人数将会增加。“短期看公募基金业务或许对于券商业绩只是九牛一毛,但长期来看,公募基金所代表的理财业务,将会是许多券商尤其是大券商业务转型的一个突破口。”陈少丹介绍说。
    公募基金“守土”前行
    面对咄咄逼人的各方势力,公募基金自身也不得不谋求变局。
       事实上在《暂行规定》之前,公募基金的牌照热度已经有所降温。即使已经申请到公募牌照的公司,也不同于传统基金那般发行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类产品。
    “公募基金变革分化是必然的结果。”在上海证券分析师刘亦千看来,公募基金对于门槛“开放”已经有所准备。以近期成立的红塔红土基金为例,没有发行一只基金产品,但管理资产规模却并不少,这主要在于其主推专户产品。
    刘亦千认为,从2007年行业资产管理规模超过3万亿之后,近几年来公募基金的管理规模一直在2.8亿左右徘徊,整个行业已经进入一个瓶颈期。其中既有产品的滞后也有新增客户的减少。在门槛降低后,新的客户必然将会涌入,对于产品的需求也会多元化。“未来公募基金就是资产管理公司,类似于金融超市,各家公司都会有特色产品供投资者选购,没有特色的公司将会被淘汰。”
    对于公募基金而言,人才的冲击在所难免。一位规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副总裁直言不讳地表示:人才争夺战已经打响。众所周知的是,公募基金近年来人才流失率相当高,而一个基金经理的培养又要经过投研和市场等各种阶段的历练才能成才,团队的稳定也直接关系到投资的业绩。因此,如何留住人才让各家公募基金头疼不已。“此前热议的股权激励等方式或许将在未来被引入公募基金,来用于留住人才。”该副总裁表示。
    在市场化竞争的时代,风控将成为未来公募基金与其它机构竞争的优势。上述基金公司副总裁认为,与券商相比,公募基金的客户风险偏好较低,因此,多年来在风控上尤其重视;此外,基金公司多具有较大规模的投研团队,与一些私募机构相比,在研究行业的覆盖面和深度方面都有优势。
    除此之外,监管也是未来公募基金门槛降低后的一个关键点。目前看来,发改委、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都有可能形成交叉。刘亦千认为,未来以业务主体进行监管,在各家公司内部设置防火墙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对于非公募基金公司来说,真正令他们犯难的还是包括后台系统、市场部门等在内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