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货币政策温和收紧?

唐玮 2013-3-8 23:38:00
    本报记者 唐玮 北京报道
    当证监会不辞辛苦地“半夜鸡叫”为RQFII松绑之时,货币政策却已开始温和收紧。
    3月7日,中国央行继续开展正回购操作,这是央行连续第三周通过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
    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3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纵观近年来的M2水平,13%实属较低目标,尽管饱受“货币超发”质疑的央行行长周小川一再强调“13%的M2是一个预测数,不是个目标”,但他也指出,“这是强调货币供应量不能太快增长。”
    这种谨慎更源自外汇占款的暴增,1月份新增外汇占款6836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历史高点,一举超过2012年全年的外汇占款新增量,上演了资本从“持续流出”到“大肆涌入”的大逆转,按照中金的估计,这部分所谓的“热钱”竟高达4700亿元!
    也有观点指出,此番暴增归因于央行态度的转变,央行结束了去年四季度那种既控制价格,又不做市的调控方式,重新向市场注入了人民币流动性,令市场中积压许久的结汇需求得到了释放。
    而央行也不得不为这“高热”而降温。
    M2目标预示收紧?
    收紧货币政策迹象在春节后就已经显现,节后首周,央行实施两次正回购操作,加上当周有8600亿元逆回购到期,单周净回笼资金达到了9100亿元,创下单周回收流动性最高纪录,较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所回笼的资金还要多。
    而正回购操作仍在继续,市场猜测,这一连续的动作似乎并不是单纯的回笼资金,更像是在收紧流动性。
    这种猜测在两会期间愈发高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低于2011年的16%和2012年的14%。
    显而易见,13%确实为近年来较低的水平。去年M2的实际增速为13.8%,2011年的增速为13.6%,而2005年-2010年间,M2增速均超过15%,而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2009年的M2增速甚至达到了27.68%的高点。
      如今,拟定13%的预期增长目标,是否意味着今年将奉行银根偏紧的政策?
    央行副行长易纲在两会间隙就此分析称,今年GDP的增长目标是7.5%,CPI涨幅预期是3.5%,加起来是11%。“13%的M2增速比11%还大了2个百分点,已经考虑到了货币化等其他的一些因素,应当说13%这个速度是适当的、合适的。”
    但这个“合适的”拟定目标,背负着的却是此起彼伏的“货币超发”的质疑压力。2012年,中国新增M2占到全球新增货币的一半。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M2达到了97.41万亿元人民币,而GDP为51.93万亿元人民币,M2与GDP的比率也创下了历史新高1.88倍。
    而2013年M2将突破100万亿元也几成定局,就此,批评中国货币超发的言论越来越激烈,而物价和房价上涨也被认为是超发使然。
    周小川坚持认为不存在超发:从货币投放数量看,每年按照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的需求,基本上按照预先设计的、相对稳定的速度投放基础货币。
    他解释说,我国处于市场化转轨时期,货币化进程加快,一些产品从计划经济下的直接实物分配转变为货币化交易,其中土地、房产等的货币化更为突出。资产市场的迅速发展,包括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市场等,以及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也增加了货币需求。但他也强调,“也说明了我国经济金融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保险市场。”
    尽管易纲强调更低的M2目标并不意味着货币会收紧,但激增的外汇占款所形成的压力却不容忽视。
    暴增后的降温
    2013年1月份新增外汇占款6836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历史高点。而2012年全年外汇占款新增量不及5000亿元人民币。去年12月份为增加人民币1346亿元。
    而一谈到外汇占款暴增,市场的连锁反应自然是“热钱”来袭。
    中金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也认为,贸易顺差和FDI净流入相对平稳,外汇占款主要来自短期资本流入。因为1月贸易顺差291亿美元,直接投资净流入(即外商直接投资减去对外直接投资)为44亿美元,两者总额为33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00亿元,与过去几个月相比并没有明显增长,而用简单残差法计算,热钱竟高达4700亿元!
    而除了全球竞相宽松的原因,中金认为是国内经济回暖和中国股市楼市的上涨而带动了短期“热钱”的流入。“去年四季度以来,房价出现快速上涨势头,12月起股市也出现了大幅上涨,提升了人民币资产的相对收益,势必吸引私人部门外汇资产转配置为人民币资产,从而产生短期的资本流入。”
    但周小川在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间隙表示,需要从更长的时间框架内观察外汇占款,不要单以一个月的数据来下结论。而企业通常根据自身的内部需求、估算及其他因素来买卖外汇。
    而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高却认为,创出新高的推动因素恰恰却是央行自身。“今年1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大幅飙升至926亿美元,创出了十年新高。这背后最重要的推动因素应该是央行态度的转变。央行结束了去年四季度那种既控制价格,又不做市的调控方式,重新向市场注入了人民币流动性,令市场中积压许久的结汇需求得到了释放,推高了1月的数据。”
    徐高分析说,2012年9月QE3推出之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日末汇率收盘价快速升值,很快就进入了每日都“涨停”的状态。这表明市场中有很强的人民币买入需求。但央行一方面仍然将人民币汇率设定在较低位置,同时又不向市场抛出人民币。也是更为“市场化”的举措,而不向市场抛售出人民币,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让市场力量发挥作用。这是那段时间外汇占款发放很少的主要原因。但这让央行设定的汇率水平偏离了市场的出清价格。于是,人民币日内波动幅度持续处在1%的“涨停板”,市场陷入有价无市的状态,配置资源的功能退化。这样的状态不可能长期持续,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结汇需求。
    但由于市场上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存在,央行终于无法无视市场的换汇需求。从去年12月开始向市场中抛出人民币。人民币日内的波动幅度也终于从“涨停板”的位置落下,因为央行开始提供人民币流动性,市场中积压许久的换汇需求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令商业银行结售汇顺差、外汇占款,以及央行外汇资产从去年12月开始同步走高,并在今年1月创出一个高峰。
    而面对这一高峰,央行不得不愈发慎重。不仅如此,目前美欧日三大经济体都在实施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上涨是大概率事件,输入型通胀因素不可忽视。
    易纲表示,中国的外汇占款有些波动,通过外汇占款投入基础货币比较大的时候,央行会采取对冲方式,“各种方式是个组合,把过多的流动性收回来,这样就能保持物价的稳定。”
    中金的观点是货币政策将转向中性。外汇占款扩张的态势难以持续,央行仍可以继续通过公开市场灵活操作应对短期流动性变化,货币政策没必要进行力度较大的对冲,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