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蔡丽凤搅动两池春水

蓝姝 肖君秀 2013-3-8 23:38:00
    本报记者 蓝姝 肖君秀 深圳、广州报道
    3月8日,作为平安新时代带来的典型信号,平安银行率先发布银行业首份年报,2012年实现净利润134.03亿元,同比增长30.39%;非利息净收入67.14亿元,同比增长54.21%。
    而且,还推出了10送6派1.7元(含税)的优厚的分红方案。但更令市场期待的是,主管零售业务的新任副行长蔡丽凤如何“善舞”。
    作别广发行后,她的温婉谦和而又职业化的身影很快出现在平安银行的零售舞台上,有着多年花旗管理经验的蔡丽凤开始了她在内地银行的新生涯。
    与她的老东家花旗,派遣她作为股东方高管代表主理广发行零售业务截然不同的是,这一次前往平安,蔡丽凤是作为职业经理人行驶在平安打造综合金融的路上,作为平安集团马明哲再次因“付费过桥”请来的外援,而蔡主管的零售业务承载着未来银行利润贡献核心使命。
    而对于她已经离开的广发行,她的继任者的选择成为考验中外资股东们的难题,在花旗广发七年姻缘之际,是否再由花旗派遣继任者主管同样作为未来核心业务的零售,市场有着不同解读。
    平安新舞台使命
    刚履新的行长邵平与他的两位民生系同事成为发布会的主角,邵平语调激昂,来到平安不足6个月的历程里,他称自己进行了从支行一线业务到离职员工的多方面的调研,似乎已经领略了平安银行作为平安集团综合金融战略的精髓。
    他称在平安的综合金融战略下,平安银行的从产品到业务的构架与调整都要围绕服务于综合金融战略发展的全功能型银行,围绕未来的发展目标。平安银行要吸纳和消化各同业的做法与经验,发展成为平安自己的特色,未来的平安银行,“真的不一样。”
    尽管任职资格还需要银监会核准,蔡丽凤也未出席会议,邵平评价说:“蔡女士使得我们的高管团队力量充实了,平安银行的战略一直不变。”
    因为邵平、蔡丽凤等外援的加入而形成目前平安银行“一正八副三行助”及若干首席的庞大高管团队,其身后不同文化、背景的有效糅合成为摆在平安高管面前的首要问题。
    平安银行董事长孙建一称,业务与管理架构的调整是平安银行今年的核心,关键在于建立一种良性机制,使得每一位高管都能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
    对蔡丽凤目前主管的零售业务,亦面临着新的形势与使命。在平安银行构建“最佳商业银行”的战略构架中,零售业务在未来8年后将成为银行主导业务和利润的主要来源。
    摆在蔡丽凤面前的首要使命是构建零售业务发展的基础。目前,蔡已经全面着手开始了她的分管领域的工作。
    在平安两年多的整合里,零售业务经历了人事变迁及业务思路摇摆不定等诸多困扰,如何将自己的花旗经验顺利转化成平安零售业务的成果,这对蔡来说,显然是比广发的国企气息身后更复杂的问题。关键是蔡需要对平安的文化和水土有着很好的适应能力。
    业内人士直言,平安“付费过桥”下,从当初收购深商行开始,有着诸多从其他同业被高薪挖角过来的高管,但最后多数难以摆脱“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人”而黯然离开的宿命。
    广发的继任者选择
    离开广发而投奔平安,意味着蔡丽凤亦告别了她工作17年的花旗。
    在工作过两年半的广发行,同样作为主管零售业务的副行长,她的角色与使命与外资股东花旗有厚重的渊源。与同时空降的行长利明献一样,他们在广发的工作都是花旗掌控广发行经营管理大权的背景下。
    蔡离开广发的时间已经两个多月,再加上向花旗请辞的时间已近四个多月,但正式的继任者依然没有确定,在协议中花旗的经营管理权限7年即将到期之际,蔡作为代表花旗的高管的离开某种程度上被赋予微妙的信号,中外资股东们显然面临着某种选择。
    目前,暂时代管零售业务的是广发行行长助理王桂芝,王亦是广发行的元老级人物,在调入总行前,一度在广发广州分行行长位置上任职长达10年。
    广发的零售业务基础管理格局有着深刻的老广发烙印,实行事业部制的信用卡中心保持着相对的人事、财务、业务上的独立性,蔡丽凤对信用卡中心的工作实质性介入不多。而在零售业务上蔡虽然加大了财富管理品牌及硬件网点建设上的投入,但基础性的工作依然是零售业务部门在执行,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吕诗枫在零售业务上的开拓亦被评价为“风生水起”。职业化的蔡带来最多的是“放手做事情的环境”。不久前,广发行零售业务部门正式推出了广发行私人银行品牌产品,向外界宣告广发行的零售目标与战略一如既往。
    记者注意到,自2011年9月以来,广发行网站整整一年多均未发布过任何关于投资者关系的新公告。幕后是广发行一直试图寻找合适的时机加快上市进展。而对于新的零售主管的选择,股东们依然面临多重考虑:花旗7年管理权期满是否依然继续以往格局,由中资股东们自己抉择更合适的人选花旗是否会有意见分歧,如何在维持中外资股东关系良好基础上共同推进上市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