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04/BIG201303132129265.jpg

被妖魔化的中国M2(四)

贺江兵 2013-3-13 23:18:00

    一次,笔者在北京打的跟的哥聊天,得知他以前是给自己郊区姐夫家的肉联厂开车,干得好好的却出来开出租,这样的情况很少见,一般是嫌干出租累转行的较多。这位出租车师傅告诉我,“主要是逢年过节,我都得开130小卡车,拉一车半拉杀好的猪,朝各个部门送,什么质检、卫生防疫、派出所、工商、税务等等,都得送到,早上出去满满一车,晚上就送空了。当然,关键部门的人还得送银行卡。不要以为这是肉联厂出的,其实,肉联厂还是会通过加价把成本分摊到消费者身上,全体消费者为腐败买单。有几次送完肉回到厂里,看到姐姐因此事伤心痛哭。最后,实在无法忍受常年给腐败分子送肉,就出来开出租了,虽然挣的不多,但心里踏实。”
    很多经济学家纯粹从M2分析通胀原因,夸大了M2对物价的影响。M2对物价的影响,远远不及贪污腐败和垄断对物价的影响直接和强大,也没有税收、费用增长的影响大。事实上,没有任何主流经济或货币学派把M2存量作为通胀指标的,也没有把其纳为通胀原因分析的。
    通货膨胀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人人都能感受到,如果说钞票印刷多了,物价普遍高了,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同时都会有另一种感受:自己的钞票不够用,物价远远高过购买力,但实际上商品一点都不匮乏。那钱到哪里去了呢?是什么导致中国式高物价?本文试图探讨这一话题。
    本文结论:造成中国物价上涨的特殊原因是:成本推动;税费负担过重;对外输出通缩对内输入通胀;腐败与垄断等。
    通货膨胀与CPI
    通货膨胀(通胀)是一个人人能感受到的现象,遗憾的是,就连教科书都没有统一的概念。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通货膨胀不是指这种或那种商品及劳务的价格上涨,而是物价总水平的上升。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总额的加权平均数。这个加权平均数,就是价格指数。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批发物价指数)、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衡量物价的最准确指数,统计范围涵盖全部商品和服务。但统计它成本最高,且包含很多消费者并不会直接感受的价格,所以一般只用于名义GDP到真实GDP的折算,因为其统计周期太长,一般一年公布一次。而经常被经济学家和各国央行用来衡量通胀的指标是消费价格指数CPI。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中国的CPI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大众很多时候对CPI感受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会严重不符,甚至很多经济学家质疑数据造假,由于没有可以取代、广泛为人所接受的、合法的数据,一般还是沿用其数据。需要说明的是,CPI中包含有涨价幅度较高的食品和蔬菜,也包括一直在降价的家电手机等。为何我们一直感觉物价总是在涨?一个简单的原因是,几乎每天都要买菜、做饭,而手机、家电等不会经常买,即便买新的也不至于买同型号的而是会买产品升级后的——升级后的产品价格与老型号价格不会差很多。
    很多人觉得房价在这几年翻倍的涨,为何CPI还那么低?因为,CPI不统计房价,只统计租金。而城市居民真正登记的出租房屋占比却不高,更难统计真实的房租价格上涨水平。即便按照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显示,中国依然属于较为温和的通胀。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是:通货膨胀,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颇多歧义的概念。就其定义而言,大致可归结为:1.因货币供给过多而导致总物价或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2.由财政赤字和主动的信用膨胀所引起的货币过多的经济过程。3.价格水平持续上涨。
    货币主义鼻祖弗里德曼说过,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个货币现象。然而,造成通胀的原因各有不同。不同的经济学派对通胀造成的原因分析各不相同:1.凯恩斯认为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2.成本推动;3.结构性通胀;4.混合型。笔者认为,造成中国通胀根源在于成本推动和结构性通胀。
    垄断和腐败型通胀
    众所周知,石油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然而,中国石油进口和生产基本被中石油和中石化所垄断,由于其处于垄断地位,石油的价格对整个CPI影响至关重要。
    2月底,国内油价再次上调,在2008年6月份国际油价达到140美元时,国内93号汽油价格大约在6元左右;而调价时,国际油价在93美元左右,国内一些地方的93号汽油价攀升到8元左右。而人民币对美元一直是升值的。
    此前,《华夏时报》报道,卓创资讯分析师认为,成品油在CPI中的比重约为0.2%,此次成品油价格上调幅度在3.6%左右,将对CPI涨幅直接拉升0.007%左右。不过,油价的上涨将拉高运输成本,通过成本传导,进而加大对CPI的影响。对于以油品为主要生产资料的物流运输业而言,此次成品油价格的上调将加大物流企业的油耗成本,卓创调查载重50吨的物流货车,月跑10000公里左右,单车月度油耗成本将增加930元左右。卓创数据显示,目前运输成本占物流企业成本的70%左右,而油价成本占运输成本的一半左右,此次柴油价格3.6%幅度的上调,将直接增加1.77%的运输成本,进而增加1.24%的物流成本。
    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油价涨得更快;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油价依然上涨。而成品油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一直居高不下,奠定了物价的不可下跌基础。
    国内有些有影响力的人物说腐败不会推高CPI,说这话简直缺乏常识,他们应该跟上述出租车司机学习常识。
    无法找到权威的“三公消费”数据,相信一定是天文数字,其中直接拉高CPI的两大动力是:公款消费和公车。公车不仅仅每年要消耗大量的燃油,还有无数修理费漏洞,无论哪种都会直接推高CPI;而公款消费也是直接推动CPI的罪魁祸首之一。
    楼市传媒一位媒体人爆料说,北京某开发商一年有两百多天陪官员泡温泉,盖一栋房子要盖一百多个公章,每个公章后面都有一大沓人民币要送。开发商不会为了赔钱而盖房子,于是,他们会把送出去的钱和泡温泉的支出计入成本,加上只涨不跌的地价,房价能跌吗?
    通货膨胀中的货币一部分去了垄断企业,一部分被腐败消耗了。
    成本推动
    首先是劳动力成本提高。严格来说,这是件好事,是对劳动者之前过低工资的一个纠正,但是,对于通胀来说影响相反。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首先对中国出口企业产生巨大影响,之后各地陆续出现用工荒,继而在中国出现“刘易斯拐点”,简言之,就是从劳动力过剩转向不足。几乎同时在2008年,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用工单位必须要为员工上各种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由于要招收新员工挽留老员工,企业必须通过给员工加薪来解决,另一方面,用工单位要缴纳各类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企业劳动力成本在这之后比2008年前猛增。
    短期内企业劳动力成本显著增加,而劳动生产率未必能跟上,企业为保证利润,必然要提高商品价格。
    其次,税费负担有增无减。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当年1-11月份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2万亿元,同比增长20.2%增收8726.37亿元,增速回落了14.4个百分点。
    之后四年,2009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9514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同比增收5290.91亿元;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8.30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万亿元,增长21.3%;2011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8.972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509.52亿元,同比增长22.6%;2012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100600.88亿元,同比增长12.1%。
    在短短四年多的时间,财政收入翻了一倍,增幅远远高于企业平均利润,也数倍于GDP增长率。
    企业还得承受看不见的各种部门收费、有依据的收费,更多的是滥收费和潜规则费用。如的哥所言,这些都会最终表现在商品价格上。
    其三,流通成本和市场垄断。如果说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垄断属于行政垄断,而关乎民生的菜价普遍存在市场垄断,也就是老百姓十分痛恨的“菜霸”,之前,媒体广泛报道的菜价在最后一公里涨价十倍,白菜从农民手中收购两毛一斤,菜市场卖出两元一斤,除了高企的油价等流通成本外,菜市场的各种菜霸才是价格的实际控制者。
    货币哪里去了?一部分流向了普通劳动者工资——道义上合理;一大部分流向财税和各种收费;一部分被最后一公里吃掉了——类似于菜农的生产者未得到任何涨价带来的好处。
    对外输出通缩
    对内输入通胀
    中国是大宗商品和农产品进口大国,中国也是贸易出口大国。大宗商品又是各种工业品基础,大宗商品一直是上涨趋势,前述国际油价有涨有跌——而国内油价只涨不跌导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而国际农产品也一直呈现上涨趋势。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经济体央行竞相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已经实施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维持高位,今后,在一定时期内,中国依然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在最近四年,CPI涨幅最高的一年是2011年,当年CPI涨幅为5.4%,除了上述原因外,进口商品价格涨幅高,出口商品价格低也是造成国内通胀的原因之一。
    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11年,进口价格涨幅高于出口价格涨幅。全年,进口价格同比上涨14%,比上年高0.3个百分点,各季度分别同比上涨14.6%、15.1%、15.1%和11.1%。出口价格同比上涨10.0%,比上年高7.6个百分点,各季度分别同比上涨10.0%、10.4%、9.7%和10.1%。
    长期以来,只要是中国进口的商品价格都会快速涨价;而中国出口的商品涨幅缓慢,甚至会出现价格下跌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商品品牌竞争力较低,只能通过压低价格抢占市场。一些企业都是把最好的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卖到海外赚取外汇;而为维持企业利润,把较次的产品以较高的价格卖给国内消费者。这样做的后果是,加重了国内通胀压力;所得外汇最终会以央行发行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再度刺激通胀;内外消费者事实上的不公平等;唯一的好处是,有效避免出口国通胀。
    这里,我们用国内消费者补贴了全球消费者。
    抑制通胀最有效的做法是,加息,提高再贴现率,发行央票,正回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最直接的方式是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些政策的决策过程冗杂且承受钳制。
    仅仅从M2大小分析通胀而不分析造成通胀的原因,很难给出治本之策。要从根本上消除中国通胀的长期隐患必须打破垄断,消除乱收费、乱罚款基础;降低税负;改变贸易结构。特别是在保持工资收入不降低的情况下尤其该如此。
    (作者为本报总编辑助理、财经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