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styles.chinatimes.net.cn/css/style2019/img/logo.png

开发商“见招拆招”应对限涨令

陈小瑛 刘力图 2013-3-16 11:47:00
本报记者 陈小瑛 刘力图  深圳、广州报道
    尽管深圳市规划国土委表示并未出台新的“限涨令”,只是沿用两年来的做法,但实际上,“限涨令”在2011年只执行七八个月便荒废了,此次是“重出江湖”。
    与其他规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类似,开发商也是见招拆招。记者从多位房企人士处了解到,对于“限制涨价”,开发商有不少应对的方法。
    “这不是什么新政。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调控思路,政策消化期过后,受到压抑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喷发,很难控制。”深圳某上市房企的一位项目总监表示。

房企应对招数

    3月13日晚间,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在官网上称,深圳在近期多个高价盘入市,房价出现异动的情况下,沿用两年来的做法,运用调控机制,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理性定价,执行关于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一房一价等规定。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深圳主管部门已召集开发商开会,口头通知大家“悠着点,不要涨价”,但是并未下达正式文件。
    “地方完成房价控制目标的手段不太可能以文件形式出现,只能作为潜规则来操作,2011年也是如此。毕竟地方政府也清楚价格干预并不科学,白纸黑字写出来会遭人非议,所以政府不会公开承认。”上述人士表示。
    深圳暗中执行的“限涨令”,要求深圳所有新盘都必须实现月度零增长,即每个新盘每个月的成交均价,环比上个月都不能上涨,只能下跌。另外,国土部已经严格限制超越价格红线的项目备案登记,超出政府限价的项目将不予备案。
    深圳龙岗区和成世纪一位销售经理向记者证实,“现在确实不能打印超出预售登记价的合同,只准低,不准高。目前国土局还在调整系统价格,希望只是过渡手段吧。”
    上述业内资深人士表示,此次限涨令比2011年更为严厉。以往是完成年度目标,而此次则要求细分到按月、季度、半年和年度来考核。
    尽管目前已出售但尚未备案的楼盘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但在房企的眼中,应对这种限价政策,不论是房企还是相关部门都有可操作的空间。
    “政策执行对销售当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只是暂时的,房子还是会想办法卖出去。”一位不愿具名的深圳房企人士告诉记者,按照以往的惯例,政策执行过程中会慢慢放松。此外,在执行期间,房企可以通过调整预售房屋的价格搭配,达到政策规定的范围。
    广州某高端项目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不少限价城市采取的也是调整成交均价这一做法,在上报过程中,只要房屋价格搭配合理,不超过房管局的规定,一般都能通过。
    “即使一次通过不了,也有下一次上报的机会,届时可以再搭配再调整,营销部门可以选择暂时不公开出售,在储客过程中先与潜在买家签订意向合同,等审批下来就成交。”上述负责人称。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限涨令”短期内会令售价较高的单位延迟入市,从而拖延项目的整个销售计划,但开发商一般不会因为该政策降低房价,“抑制了需求,也抑制了供给速度,从长远来看,‘限涨令’对市场并不是一件好事。”

争议“限涨令”

    事实上,早在2011年7月,深圳就曾实行过类似的政策。当时深圳国土局曾分区域分项目分面积进行限价,即对全市每个区域制定均价红线,对每一个项目制定月度均价红线,对90平方米以下、90—144平方米、144平方米以上三种面积户型分别制定均价红线,但该政策只执行了7-8个月时间,就开始悄然“松绑”。
    通过控制预售价格来达到房价控制目标,在本轮调控中,曾在多个城市实行过。南京去年要求新建商品房实行明码标价,且开盘价格必须与申报的预售价格保持一致,3个月内不得调高。
    广东省国土厅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地方政府调控压力比较大,需要通过类似的方法,缓解房价过快上涨的压力。据他了解,广州CBD区的豪宅预售价格一直控制得较严格,一旦高端住宅的成交价位拉高均价,地方政府不得不再次触碰调控升级的红线,这也是地方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限购限贷在一线城市已经很严格了,没有太多调控空间,不过二三线城市以往没有限购的地方将全面限购,二套房贷提高首付和利率,以及20%个税征收,地方上也会严厉执行。”世联地产深圳公司副总经理甘伟对记者说,地方最为有力的措施就是控制价格。
    中原地产华南区总经理李耀智表示,房价控制在操作层面上比较简单,也容易执行,只需对开发商在拿预售许可证时设关卡,高于政府控制价就不批预售证。
    深圳的“限涨令”严厉程度超越以往任何一个城市,而价格干预也一直被崇尚市场主导的房地产界人士所排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称,“深圳‘限涨令’承压于‘国五条’细则,发狠于房价目标,蹂躏于开发商,但购房者可能也笑不出来,这一政策注定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