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1504/BIG201305222204247.jpg

别了,高盛

钱秋君 2013-5-22 23:24:00

本报记者 钱秋君 北京报道
    高盛减持,淡马锡增持。
    5月20日,高盛通过外场大宗交易方式再次减持工行H股约15.8亿股。消息显示,高盛当日以每股5.47-5.5港元出售,价格比当日收盘价5.64港元/股折让约2.5%至3%。《华夏时报》记者粗略计算,当日高盛套现约11.16亿美元。至此,高盛完全从工行退出。
    《华夏时报》记者联系工行总行相关人士核实,对方未予否认。当进一步询问消息是否属实时,该人士表示,还是以公司对外公告为主。
    5月21日,香港联交所披露权益资料显示,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以5.5港元/股增持2.8亿股工行H股股份,涉及金额15.4亿港元。经增持后,淡马锡持有工行H股股权由6.71%增至7.04%。
    同为外资机构,对中资银行股的分歧不小。一位银行业的分析师认为,境外投资者频繁调整其持有的中资银行股份数量是一种非常纯粹的交易行为。不过,频繁交易说明外资机构对于银行股被低估的判断出现了分歧。
高盛7年投资收益282%
    这已是高盛第6次抛售工行H股,此前5次分别是:
    2009年6月,高盛在禁售期满后,首次以4.88港元/股出售30.3亿股工行H股,套现19.1亿美元。
    2010年9月,高盛在公开市场以每股5.74港元减持工行30.41亿股H股,套现22.5亿美元;2011年11月,高盛以4.88港元/股的价格出售工行17.52亿H股,套现11亿美元;2012年4月,高盛以5.05港元/股减持工行38.58亿H股,套现金额约为25亿美元,基本上是一年减持一次。
    今年1月,高盛再次减持工行13.5亿H股,套现10亿美元。而5月20日减持后,高盛已完全退出。
    数据显示,2006年1月,高盛出资25.8亿美元取得工行7%H股股权,彼时成本价约为1.2港元/股。粗略估算,7年间高盛对工行的投资盈利累计约72.96亿美元,投资收益率高达282%。
    减持令银行股窄幅震荡。5月21日银行股近乎全线下跌,招商银行跌2.09%,南京银行跌1.13%,华夏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紧随其后。但工商银行却逆势上涨0.24%。
    “这种市场波动都是暂时的。”一位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股东是否减持都是依自身情况而定,完全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历次中资银行H股遭到海外投资者抛售时,银行股价都会相应出现波动,对银行股价不存在深远影响。在市场消化完工行H股被抛售的影响后,未来一段时间,工行H股的走势将重回正轨。”
淡马锡“重新平衡投资组合”?
    有意思的是,在2012年4月高盛以5.05港元/股减持工行38.58亿H股之时,淡马锡作为接盘者,顺利从高盛手中接盘价值23亿美元的工行H股。彼时淡马锡表示,增持是看好工行的长期发展及中国经济。
    2012年5月2日,淡马锡减持所持的建行和中行两家银行的H股股票,套现资金24.86亿美元。
    巧合的是,该次的套现总额与4月的增仓总额几乎一致,彼时业内人士猜测“应属于淡马锡调仓行为”。随后淡马锡发言人表示,当年4月增持工行股份后,要“重新平衡”投资组合,因此降低建行及中行持股。而“重新平衡”一部分原因也是在为其他契机作准备。 
    对于此次增持行为,是否也意在“重新平衡”?《华夏时报》记者22日采访的业内人士坦言,有这种可能性,淡马锡很可能在中国及其他地区增加或减少持股,一方面提高投资收益率,另一方面降低投资风险。实现重新平衡。
    “这也可能是例行调整投资组合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之一。”上述人士坦言。以去年5月份淡马锡减持建行、中行为例,之后8月份,又以4.94港元/股的价格从美国银行手中再次增持建行H股,同时以2.972港元/股再度增持中行H股。
    “作为主权基金,淡马锡此前主要以长线投资为主,但去年以来其操作风格趋向于做短差。趁业绩行情股价被炒高时卖出,淡马锡对时点把握得非常好,如此调仓很正常。”国泰君安(香港)银行业研究员李伟认为。
被减持的银行股
    今年以来,银行股已多次遭到外资投行的减持。
    3月,摩根大通将中国股票评级降为“减持”,同时还建议购买看空中国四大行的金融衍生品。随后4月12日,摩根大通在场内就曾减持了农行4235.77万股H股,套现1.5亿港元,当天花旗也出售了9259万农行H股。
    2月,花旗集团将持有的民生银行H股的持股比例从9.2%下降到6.98%;摩根士丹利将持民生银行股份数量占H股股本的比例从去年12月14日的7.44%,下降至1月29日的4.83%。
    外资减持大潮再次给中国银行业蒙上一层阴影。在中国GDP增速下滑、中国经济放缓之际,境外投资者“唱空”中资银行股的声音再次甚嚣尘上。
    而唱空银行股,银行资产质量下降,是重要的一方面。
    5月15日,银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显示,一季度不良贷款余额升至5265亿元,为近4年最高,不良贷款率升至0.96%,创1年来最高水平,去年末为0.95%。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季度上升了0.3个百分点至1.3%;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仅上升0.1个百分点,分别至0.6%和0.8%;农村商业银行上升0.4个百分点至1.9%。
    央行副行长刘士余也在日前指出,五大行明年或现405亿资本缺口,2017年资本缺口累计将达到1.66万亿元。这些耸人听闻的数字都令外界开始怀疑银行的盈利能力。
    但情况并非如此糟糕。从数据上看,虽然不良贷款余额有所提高,但上市银行总体拨备覆盖不断提升。数据显示,从2007年至2012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减值准备金余额从6000亿增加至1.5万亿。